如果言情小说中和皇帝“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桥段成真,会发生什么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高成

在人们的印象中,古代皇帝都有三宫六院、成百上千的女人,就算每天临幸一个,要把所有人的都给临幸完,恐怕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可是在明朝,弘治皇帝朱祐樘却是"一夫一妻"的践行者。天寿山其他皇帝的陵寝,往往有几个、几十个嫔妃陪葬,他的泰陵却显得比较冷清,因为只有张皇后一个配偶。

如果言情小说中和皇帝“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桥段成真,会发生什么

张皇后何许人也?到底叫什么名字?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这是很正常的,女人嘛,地位低一点。她出生的地方叫兴济,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爸爸叫张峦,秀才出身,以乡贡名义进入国子监。张皇后的娘家有文化底蕴,权势不算很大。正符合朱家人的设想,要是娶了朝廷重臣的女儿做皇后,外戚的势力比较大,容易对皇权产生威胁,娶这种小门小户的反倒安全。张皇后的妈妈姓金,名什么也不知道,据说她怀孕的时候,曾经梦见月亮飞入自己的腹中,这其实是一种炒作手段,为张皇后的出生赋予神秘色彩。成化二十三年,张峦之女被朝廷选中,册立为太子妃;仅仅过了八个月,他的丈夫朱祐樘当上了皇帝,也就是明孝宗。

既然太子已经登基,就应该广纳嫔妃,为皇家绵延子嗣。中官郭镛建议皇帝立即选良家女子入宫,却被左庶子谢迁劝阻了,他说:"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禫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阴既终,徐议未晚。"明宪宗刚刚驾崩,连坟地都没准备好,皇上身为孝子,应该安心守孝,怎么可以想选美女的事情呢?所以要再等几年,待丧事彻底结束了,才能选妃。朱祐樘接受了谢迁的建议。可是谁能想到,这一耽搁,就是十八年,明孝宗驾崩了,也没有给自己选。朱祐樘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是一个情感问题,后人主要根据他的经历、行为,进行一些推测。

如果言情小说中和皇帝“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桥段成真,会发生什么

一夫一妻的原因

"杯具"的童年。明孝宗的母亲出生在遥远的广西,姓纪,是个蛮族土官的女儿。成化年间,广西瑶民闹事,朝廷派大军征讨,取得胜利,纪姑娘作为战利品之一,被押送到北京,在内藏库担任女史。有一天,明宪宗来到内藏库,见到了纪氏,两人交谈甚欢,皇帝一时没忍住,就把纪姑娘给临幸了,怀了孩子。当时后宫是万贵妃的天下,她妒忌心很强,担心其他嫔妃怀孕,夺了她的龙宠。听说纪氏有孕,赶紧派宫女拿着堕胎药,逼其服下。为了保住胎儿,纪氏苦苦哀求,最后只喝了一点,大部分都被倒掉了。皇子出生后,没有头发,身体也比较虚弱。

明宪宗曾经照镜子,看到零零散散的白发,感慨自己年老,没有子嗣。太监张敏趁机说:"陛下有子",宪宗眼前一亮,此话怎讲?张敏就把先前的事情全盘告知,皇帝听说大喜过望,赶紧把儿子接回来,赐名"朱祐樘",封纪氏为淑妃。可是没过多久,纪淑妃不明不白地去世了,万贵妃是凶手;张敏自知劫数难逃,也吞金而死。母亲的离去,使朱祐樘感觉失落,他登基后到处找亲戚,希望能抚慰一下先妣的在天之灵,无奈找到的全是冒牌货。后宫女人越多,是非就越多,朱祐樘也是后宫斗争的受害者,所以他只娶一个皇后,没有人,看你们怎么撕!

如果言情小说中和皇帝“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桥段成真,会发生什么

夫妻情深。朱祐樘与张皇后感情比较融洽,情投意合,不需要其他女人。《彤管拾遗》记载:"孝宗即位,立为后。笃爱,宫中同起居,无所别宠,有如民间伉俪然者。"两个人十分恩爱,连起居都在一起,就像民间的伉俪。古代皇帝不像现在的夫妻,嫔妃侍寝完毕,是不能在皇帝寝宫过夜的,但张皇后可以。有一次,皇后口里生疮,太医院的男医生把药熬好了,不方便近距离接触皇后,就让女医生上前通报。朱祐樘看见了,挺身而出,都走开!让朕来!亲自给皇后喂药,还帮老婆端漱口水。张皇后睡着了,朱祐樘感觉喉咙很痒,赶紧跑出去。如果在房间里咳出来,很有可能会吵醒皇后:是不是很用心?

对于皇后的家人,朱祐樘更是照顾。弘治五年,封岳父张峦为寿宁侯,岳父去世后,又追封为昌国公,他陵墓的规格超过了制度标准,成千上万的军民为他修坟,苦不堪言。神道碑上的文字是皇帝亲自题写的,整个明朝,只有三人享此殊荣,分别是徐达、姚广孝和张峦。徐达是著名将领,开国功臣;姚广孝辅佐明成祖靖难,立过大功;唯独这张峦平平庸庸,完全依靠女儿得到了不应有的待遇。明孝宗又在兴济为张氏立家庙,修的富丽堂皇,用了好几年才竣工,浪费不少民脂民膏。张皇后的两个弟弟都受到了优待,张鹤龄继承爸爸寿宁侯的爵位,张延龄被封为建昌伯,弘治十六年,晋升为建昌侯。兄弟二人对国家没有什么贡献,都封为侯爵,有关系就是好。

除以上原因,还有身体问题、性格问题等其他说法。明孝宗出生时,没有得到很好地照顾,长大后体弱多病,没有能力亲近太多女人,他迷信道教、佛教,也有养生的诉求在里面;张皇后的性格比较强势,而朱祐樘相对软弱,想纳妾得不到正妻的认可等等。

如果言情小说中和皇帝“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桥段成真,会发生什么

一夫一妻的后遗症

明孝宗专宠张皇后,尽管被现代人津津乐道,却衍生出了不少问题。溺爱张鹤龄、张延龄就是其中之一,纵容俩小子干了不少坏事,搞得民怨沸腾,朝廷的声望也随之下降。某年,二张兄弟家奴侵占民田,太监萧敬与刑部侍郎屠勋一起,处置了他。张皇后闻讯大怒,痛批萧敬道:"外朝的官员我管不了,太监是我的家奴,竟然欺负到我们张家头上了!"明孝宗知道张鹤龄的确有错,可皇后正在气头上,便假装发火,也骂了萧敬几句。一段时间后,皇帝又把萧公公偷偷叫过来,塞了些银子,语重心长地说:"之前朕发火其实是迫不得已,不想伤皇后的心,这点银子你拿回去,治愈一下受伤的小心灵。"

弘治十年,张氏兄弟到宫里拜见姐姐、姐夫,趁明孝宗上厕所的时候,竟然把皇冠戴在自己头上。宦官何鼎看见后火冒三丈,胆大妄为!拿起金瓜锤就要砸他们,还说张氏兄弟"大不敬,无人臣礼"。皇冠那是皇帝才有资格戴的东西,哪里是你们可以碰的?朱祐樘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两个小孩而已,不懂事,准备把何鼎放到牢里关几天,再放出来。狱中,审讯何鼎的人问他主使是谁,回答说:"孔子、孟子也。"大臣们听说何公公摊上事了,纷纷营救,给事中庞泮、御史吴山、尚书周经、主事李昆、进士吴宗周上书喊冤。面对巨大压力,张皇后不依不饶,派太监李广将何鼎杖杀。

弘治十八年,李梦阳上书朝廷,揭露寿宁侯张鹤龄的劣迹,要求皇帝予以惩治:"寿宁侯张鹤龄招纳无赖,罔利贼民,势如翼虎。"遭受弹劾,张家人想法设法要把李梦阳整死,张鹤龄上奏折诬陷李梦阳,孝宗的岳母金夫人大打感情牌,在女婿面前痛哭,要求皇帝为张家"做主"。朱祐樘知道张家人的确有问题,可碍于皇后的脸面,不能治罪。于是把李梦阳抓起来,关到锦衣卫的牢房里,没过多久,又把他放出来,扣了点工资意思意思。金夫人又向女婿施压,希望替自己"做主",重罚李梦阳,明孝宗不听。有了皇帝撑腰,李梦阳胆子大了不少,有一次在路上遇到张鹤龄,两人冤家路窄,直接干了起来,张鹤龄被打掉两颗牙齿,一声都不敢吭。

如果言情小说中和皇帝“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桥段成真,会发生什么

明孝宗专宠皇后,还造成子嗣太少,影响了皇位传承。张皇后给朱祐樘生过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叫朱厚照,也就是后来的明武宗:正德皇帝;小儿子叫朱厚炜,很早就夭折了。孝宗登基前几年,张皇后没有生下儿子,朝野内外都很着急;弘治四年,宫中突然宣布皇长子出生,大家都很意外。有人怀疑朱厚照不是张皇后所生,其实是抱来的。正德年间宁王谋反,给出的理由之一便是皇帝的身世,质疑朱厚照不是朱家子孙,没有当皇帝的资格。

女儿叫朱秀荣,享年四岁,去世于弘治十一年九月十六日亥时,和万岁山上毓秀亭落成的时间接近,这座亭子是太监李广提议建造的,此人飞扬跋扈、违法乱纪,早已被大臣们诟病。有人把两件事情联系起来,说亭子破坏了风水,导致小公主去世。如此一说,李广心理压力特别大,没过多久,太皇太后的清宁宫发生火灾,周太后也将其归咎于李广:"今日李广,明日李广,果然祸及矣"。重压之下,李广自杀了。可见朱秀荣的死间接影响了其他人的命运。

正因为儿子太少,明孝宗的接班人别无选择,只有朱厚照。可惜造化弄人,朱厚照三十岁去世了,膝下无子,没有健在的亲兄弟,皇位都不知道传给谁。大学士杨廷和根据祖制,选了安陆兴王朱厚熜继承皇位,也就是嘉靖皇帝。为了追尊生父,他与大臣们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史称"大礼议",最后以皇帝的胜利而告终。明孝宗只是嘉靖的皇伯,并非皇父,已经贵为太后的张氏身份尴尬,与皇帝剑拔弩张,最后在凄凉中死去。他的两个弟弟也没有好下场,平时作威作福、目无法纪,正好授人以柄,想治他们的罪不要太轻松。张家之所以气焰嚣张,那是因为有皇权的庇佑,等到孝宗、武宗都驾崩了,没有了保护伞,倒霉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作者高成,一个热爱历史的孤寡“老人”,喜欢创新,擅长搞怪。今日头条ID:麦园居士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