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的大学梦竟然被他们扼杀了,教育还能否改变命运

曾几何时,大学的象牙塔是多少人儿时的梦想,也有多少人为此“挤得头破血流”和心思耗尽。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扩招,以及在职教育的不断提质,“大学热”似乎正在降温,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读书无用论一度甚嚣尘上。

作为一个爬过田埂、玩过泥巴、割过猪草、干过农活的农家小伙子,通过反省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分析弥漫在农村老家的读书观念,排除农村教育相对落后、上大学几率更小的现状,原来农村娃“不愿意”读大学也是身不由己。

一、父辈错误教育观念误导

农村流传着一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就是说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然而,无论是三岁还是七岁,孩子的思想观念都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整天都在“迷信”就算不读书,也可以在外面打工挣大钱,或者一味的“崇拜”隔壁家老王的儿子小王才高中毕业,人家在外面打工还不是八九千一个月。你看看张阿姨家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家待了一年了,还找不到工作……慢慢的,农村孩子的心理慢慢被“读书无用论”填满,最终早早辍学。

农村孩子的大学梦竟然被他们扼杀了,教育还能否改变命运

图一:读书无用论害人不浅

二、家庭条件落后被迫放弃

相比城市而言,农村社会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而且,加之目前农村社会的独生子女偏少,普遍都是一家两个小孩或者三个。如果一家只靠父母勤劳的双手务工或者打小工,需要照顾二老和供三个小孩读书上学,家庭经济条件绝对不会太好。就如常言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试想,当别人家的孩子正在读书、温习功课,别人家的父母正无时无刻地关注和指导着孩子的学习;而你家的孩子却在洗衣、做饭、割猪草,承担起了一个原本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生活压力。他还有心思一门想着学习和读书吗?早当家的孩子或许也想着早点工作替父母分忧、早点为弟弟妹妹挣好学费。还有更重要的是,目前大学少则六七千、多则上万的学费对农村家庭而言也是一笔很大的负担。这也间接破灭了很多农村孩子的“大学梦”。

农村孩子的大学梦竟然被他们扼杀了,教育还能否改变命运

图二:穷人家的孩子被迫早当家

三、农村早婚早育观念影响

也许受到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部分农村地区还习惯着早婚早育的风俗。“早栽秧,早打谷,早生娃儿早享福”“女儿都是帮别人家养的”,从这些俗语中也可以看出部分农村地区的婚育观念。同时农村地区也活跃着这样一群人:“她们每天都在讨论着张家的闺女今年都18了,不知道放人了没有(放人是农村俗语,意思是谈朋友);李家的小伙子不错、高高大大的,我准备给他介绍一个隔壁村的”。媒婆也渐渐成了农村的“红人”,手里大把的“资源”,经常走村入户。一个个20出头、原本应该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在大学的殿堂里深造年轻人被送进了“花轿”。在他们眼中,成家远比“立业”更加重要。

农村孩子的大学梦竟然被他们扼杀了,教育还能否改变命运

图三:早婚观念的风俗影响深远

多少怀揣大学梦想的少年,最后被“他们”无情扼杀了!教育绝对是目前社会改变命运、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最直接、最可行的途径。教育就好比长线投资,绝不能因为眼前的“亏损”而盲目出手。教育也绝不是赚钱的机器,教育最重要的是学礼、明智、成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当你把教育当做一门学问苦心专研、细心经营,到了秋天你自然会收获累累硕果。希望广大家长朋友、尤其是农村的家长朋友们能明白这其中的蕴涵的道理。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您有什么好的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