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尿裤子,妈妈和奶奶的不同做法,反映了两代人的观念差异

闺蜜家的娃已经三岁多了。前几天聊天时,她向我吐槽自家的娃:“南南都已经三岁了,早就会说尿尿和臭臭了。本以为告别了洗尿裤的日子,谁知道这孩子突然尿裤子了。这么大的孩子了,还有这样的婴儿行为,真是气死我了。”

闺蜜家的南南在一岁半时就开始白天不穿纸尿裤。晚上怕孩子尿床,闺蜜也不想半夜起来把尿,就一直穿着。但孩子基本上也很少尿的。所以两岁多时,就彻底不用了纸尿裤了。为此,闺蜜还很高兴,可以省一笔开支了!

由于工作的原因,闺蜜的孩子平时都是奶奶带的。老人家很重视孩子的吃喝拉撒,平时除了给吃了,最勤快就是把尿了。几乎是一有空就会问孩子:“有没有尿?有尿要说,不要拉到裤子上!”有时孩子说没有,奶奶也不相信,一定要孩子去厕所拉了才放心。

前几天,孩子突然尿裤子了。第一次孩子尿湿裤子时,奶奶就大声地指责孩子。孩子吓得一声不吭。当时闺蜜觉得奶奶的反映有点过了,把孩子都吓到了。但碍着老人家的面子,当时没有说什么。

没过多久,孩子又再次尿裤子了。奶奶直接上手就把孩子的屁股打了。孩子一下子就吓哭了。闺蜜连忙抱起孩子,先帮孩子把湿的裤子换了,再轻声地安慰孩子:“宝贝不哭,妈妈帮你把裤子换了。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只是太急了。下次我们就不要等到很急很急才去尿尿,好吗?”

这件事情,反映了两代人对于孩子尿裤子这件事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孩子尿裤子,妈妈和奶奶的不同做法,反映了两代人的观念差异

奶奶大声呵斥,伤害了孩子的自尊

其实,孩子这次的尿裤子并不是故意的。只是当时孩子玩得太投入了,忘记了要尿尿这回事。等他反应过来时,已经控制不了,于是就尿裤子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尿道的手括约肌的控制能力还没有完全发育,就容易尿裤子了。

其实,当时孩子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心中已是非常害怕,再加上奶奶对这件事的反应很激烈,让孩子产生了不安全感。再用上打骂这样粗暴的方式,会让孩子觉得更加的紧张,觉得尿裤子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而自己做了这样羞耻的事情,心中充满了对自己的否定、害怕、恐惧的情绪,这就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等到下次想要尿尿时,孩子首先想到的不是去解决问题——上厕所,而是在担心这件事可能导致的后果:忍不住,尿了裤子,被打骂,害怕。在这样的情绪下,孩子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于是又尿裤子了。

奶奶的管教方式已经让孩子的注意力从尿尿上转移到了害怕结果上了。奶奶本来是想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的,结果却适得其反,孩子变得变本加厉,越制止越制止不了。这是上代人的教育方式,“棍棒底下出孝子”,让很多的家长打着爱的名义伤害了孩子。

孩子尿裤子,妈妈和奶奶的不同做法,反映了两代人的观念差异

妈妈理解安慰,挽救了孩子的自尊

在这件事情上,闺蜜的做法是值得点赞的。孩子在学会自己大小便后,还出现尿裤子的现象,不是孩子故意给大人添堵,而是孩子的肛欲期到来的表现。这个时期的孩子,会通过憋尿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快感。

对待这个时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要嘲笑、打骂孩子,更不能把孩子尿裤子这件事当作笑话一样讲给别人听。这样会让孩子形成不健康的羞耻感,降低了孩子的自尊心。

这时的正确做法是平静地帮孩子换上干净的裤子,并告诉孩子:“宝贝,这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我们先换上裤子吧!”只有父母把这件事看得淡一点,不给孩子增加任何的心理压力,孩子就会安全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如果孩子出现憋尿,尿频,对排泄物好奇等现象,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一般两个月结束),就意味着孩子的肛欲期比较长。那父母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情景或游戏来引导孩子。

孩子尿裤子,妈妈和奶奶的不同做法,反映了两代人的观念差异

闺蜜听了我的分析,心中松一口气,其实她当时这样安慰孩子,只是出于母亲的本能。孩子还这么小,怎么承担起这样的打骂呢?接下来,她都是很平静地帮孩子处理尿湿的裤子,并告诉孩子,你可以感受下自己的身体,学习控制他,知道什么时候去上厕所才不会尿湿裤子。

闺蜜的孩子情况还是很轻的,经过她的温和引导,孩子也很快就停止了尿裤子的行为了。孩子顺利地度过了这个肛欲期,也预示着孩子可以向着下一个阶段出发了。做为母亲,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成长更让人欣慰的了。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总遇到很多未知的事情。但请父母们记住:孩子的自尊比什么都重要。他们幼小的心灵,就如美丽的玻璃瓶,很美,但也易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