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里有诗和远方

电影院里有诗和远方


影院因为疫情停业180天以后,部分低危地区宣布开始营业。

看到消息的时候大有一种世界沉睡过后,突然苏醒一样的感觉。

电影对于人类而言似乎并不是什么必须品,重要性似乎也从未被特别强调过。然而,自觉少了电影,生活似少了一些诗和远方。100多分钟的视觉呈现,引领现实中被生活和学习固化的人们进入另一种生活。

古时有戏曲引众多观众围观,今有电影可将文艺综合展示出来。故事,音乐,摄影,舞台呈现。好的作品从来都是可以引发共鸣,可以引起观后思考,让人意犹未尽,有些经典值得翻看若干遍,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大智慧是需要被吸收和接纳的。

新世纪开始的那些年,文艺片盛行。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精神世界急需迅速填充。那时王家卫电影成为一派,他电影里的男女主角往往都是金马影帝影后的候选人。能自成一派的导演自然难得。电影营造的气氛正好配合了那个时代。那时的文艺片印象中有几年是几米漫画改编的电影,《地下铁》、《向左向右》城市生活里清清淡淡的气氛,尤为安静的感觉。还有高晓松的《那时花开》,徐静蕾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后来有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那一年迈入婚姻,独自一人去影院看了这部电影。自此感觉青春瞬间逝去,就像北京地下呼啸而过的地铁。文艺片里总是流露着某些淡淡的忧伤,也许人们骨子里对某种忧伤是上瘾的,这种忧伤让人从所未有的清醒和冷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来时,城市的调调变了。人们提倡正能量,开始把孤独当作一种享受,抑郁作为一种疾病名被提出来。经济高速运转,时代翻天覆地。人们没时间文艺,但是常常会感到焦虑。人们对信息的接纳和知识的承载速度前所未有,高速运转的节奏原来持续在加速,再加速。

但心之所向从未改变。

被城市生活节奏控制的人们依旧喜欢享受一种诗和远方的感觉,2019年,影院重播《千与千寻》,依旧那么多人跑去影院重温经典。日本那种独特的物哀思想,在这个时代依旧美感十足。并且经典永流传。慢慢悠悠的节奏,让人倍感舒心。

有一日在后海看见一家咖啡馆取名叫“过去很慢”,不自觉的便走进去,点了一杯冷饮,坐在窗前看外面闪烁的霓虹。享受城市最美好,最安静的时刻。

从前很慢的时候很好。

时代包罗万象,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文艺片,需要所有优秀经典的东西,让匆忙赶路的人有那么一瞬间觉得安慰,需要更多引发共鸣的内容,让身处这无边生活浪潮里的人不再觉得自己是独自走路。

疫情渐渐弱去,影院重新开业,美好终会如期而至。

因此,充满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