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而不灭,反复无常的都蓝可汗

草原上历来不乏血腥和政变,因为与中原王朝地域上的差异,草原民族自古以来便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圈。作为草原部族之一,突厥人在历史上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他们勤劳、朴实,又极其好客,而这种开明且无所顾忌的性情最终也养成了突厥人彪悍的品质。

  和铁勒、契丹等民族相似,突厥汗庭的继承人制度依然是兄终弟及,而这种部落内部传统的宗法制度似乎也贯穿于突厥民族始终,沙钵略可汗死后,突厥汗庭内部再次产生了分歧。

  都蓝可汗,名阿史那雍虞闾,他是沙钵略可汗之子。雍虞闾天性柔弱,又无统御突厥各部的能力,沙伯略可汗在世时,遂对其有所失望。沙钵略可汗病重时,曾对身后继承人做了一番统筹安排,因为对儿子的不放心,沙钵略可汗遂有意扶持自己的弟弟阿史那处罗侯。

 

剿而不灭,反复无常的都蓝可汗

和沙钵略可汗一般,阿史那处罗侯也是草原上的英雄,他曾长期随从沙钵略可汗征讨各部,深得沙钵略可汗信任,处罗侯彪悍勇猛,就连西突厥的达头可汗也对其有所忌惮。沙钵略可汗为了草原各部的复兴,遂遗命阿史那处罗侯为二汗。开皇七年(公元587年),沙钵略可汗病终,其子雍虞闾依照父亲的遗嘱,便迎立阿史那处罗侯为大汗,阿史那处罗侯即是莫何可汗。

  新汗初立,东西突厥之间的分歧愈发严重,沙钵略可汗在位时,达头可汗、阿波可汗尚不敢公开反对汗庭,但随着沙钵略可汗去世,他们便又重新勾结,再次起兵图谋割据。为了恢复突厥的统一,莫何可汗决定西征。

  联隋政策早在沙钵略可汗时期就已经制定,莫何可汗继位后,又再次贯彻这一政策,为了东突厥南疆的稳固,莫何可汗遂派出使者出使隋朝,在得到隋朝政府认可后,莫何可汗便整军备武,开始西征。

  莫何可汗的西征一帆风顺,他不仅击败了西突厥联军,还俘虏了昔日的敌人阿波可汗,对于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莫何可汗并没有将其直接处死,而是将其献予隋朝。在这一个事情上,足可以显现出莫何可汗的明智,将突厥内部的矛盾引入隋朝,并以隋朝的国威来逼迫达头可汗就范,这样既可以表现出莫何可汗与隋王朝的亲热,更能稳固自身对于突厥的统治。

 

剿而不灭,反复无常的都蓝可汗

  聪明睿智的莫何可汗是突厥人的希望,可惜,这个伟大的草原英雄却很快谢幕,在俘虏阿波可汗后不久,莫何可汗便在征讨波斯的途中中箭去世,消息传到了汗庭,众部落酋长便拥立雍虞闾继承汗位。

  叔父的睿智,似乎对年轻的雍虞闾有一定的影响,这位新可汗刚刚继位,便迫不及待的派出使节朝贺隋朝,按照突厥的习俗,阿史那雍虞闾都蓝可汗则迎娶了后母大义公主为妻。长期以来,都蓝可汗都有一种和隋朝平起平坐的心态,虽然东突厥暂时依附于隋朝,但都蓝可汗似乎并没有要长久宗属于隋朝的道理。和他的前任不同,都蓝可汗有着极大的野心,而那种统一漠北的欲望也时刻驱动着他不得不选择与隋朝决裂。

  都蓝可汗的狠戾不亚于他的父亲,甚至可以这么说,他的残暴程度甚至要高于他的父亲。都蓝可汗是一位功利主义者,他可以为了利益而放弃所有,包括自己的家人,甚至是自己的性命,虽然他在继位之初不断向隋朝示好,但这都是表面现象,一旦自己羽翼丰满,他就会直接和隋朝闹翻。

  早在莫何可汗时期,都蓝可汗就认定自己是大汗唯一的人选,只是因为父亲的遗嘱,他才不得不选择妥协于处罗侯。如今,处罗侯中箭身死,都蓝可汗也就没有什么可以顾忌的了。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阿史那雍虞闾继承汗位,同年,都蓝可汗便对自己的弟弟钦羽设动手了,他嫉恨钦羽设部落的强盛,于是兼并了弟弟所有的领地。钦羽设被杀后,都蓝可汗势力如日中天,东突厥各部便很快陷入了长久的动乱之中。

 

剿而不灭,反复无常的都蓝可汗

钦羽设的死助长了都蓝可汗的野心,它使得都蓝可汗的反隋决心更进一步。正当都蓝可汗筹划叛乱的时候,漠北草原上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直接影响了突厥和隋朝的关系,其也使得都蓝叛乱名正言顺。

  都蓝可汗的新任可敦是自己的后母大义公主(即千金公主),此女便为前可汗阿史那摄图的妻子。阿史那摄图在任时,大义公主就曾挑唆突厥进犯中原,因为大义公主有丧国之痛,所以在公主心目中,隋王朝便是自己不共戴天的死敌。

  隋灭陈的同一年,隋文帝命人将陈后主的屏风赐给大义公主,大义公主认为这是隋朝有意在侮辱自己,于是她便在屏风上写诗,陈述陈朝的灭亡,大义公主假借陈朝的灭亡来怀念故国,隋文帝听到了这则消息,便决定减少对于大义公主的赏赐。

  隋朝削减对突厥的赏赐,引起了突厥都蓝可汗的不满,恰巧此时,大义公主又与一位突厥侍从私通,隋文帝便借机揭露此事。都蓝可汗本来就对这位后母不满,如今大义公主又与仆人私通,这就更让他觉得受了奇耻大辱。

 

剿而不灭,反复无常的都蓝可汗

隋文帝十分厌恶大义公主,而大义公主也不断勾结突厥其它部落对抗隋朝,这时,都蓝可汗的堂兄弟染干向隋朝求婚,隋文帝便趁机挑拨突厥关系,文帝派出使臣裴矩出使突厥,裴矩以和亲为借口,要求染干说服都蓝处死公主,染干为了与隋结亲,于是进献谗言陷害公主,都蓝可汗不明事理,于是一怒之下将公主赐死。

  大义公主的死,并没有缓解隋朝和突厥的关系,相反,它还使得两国邦交走向恶化。失去了妻子的都蓝可汗后来醒悟,他痛恨染干投靠隋朝,于是发兵攻打染干。

  且说染干成功离间了都蓝可汗与大义公主之间的夫妻关系,隋文帝便遵守诺言,将宗室之女安义公主嫁给染干。因为有了隋朝撑腰,染干便主动攻打汗庭。

  都蓝与染干交火,草原重新进入了战争状态。在东突厥分立之际,隋文帝采用了一边倒的政策,他全力支持染干统一突厥,并不惜直接派出隋军参战。虽然都蓝可汗拥有突厥最为精良的骑兵,但染干因为有了隋朝的支持,所以他也逐渐感到力不能支,为了将隋军驱逐出草原,都蓝可汗只好转而与西突厥达头可汗结盟。

  突厥东西两大集团重新结盟,染干终于遭遇大败。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都蓝可汗联军侵入蔚州,染干所在的部落大败,其兄弟子女悉数为都蓝杀死,无奈之下,染干只好南投隋朝。同年,隋文帝命左仆射高颎、右仆射杨素率领十万隋军分两道北伐,突厥与隋军在朔州遭遇,因都蓝可汗指挥无方,突厥联军遂遭到大败。

  突厥与隋军交战之际,隋文帝已经任命染干为启民可汗,在隋文帝的“特别关照”下,启民可汗部族便南迁至黄河以南。经过此战,都蓝可汗也彻底失去了突厥民心,不久,都蓝就被自己的部将杀死,而其部族,也先后转入启民可汗的麾下。

 

剿而不灭,反复无常的都蓝可汗

  都蓝可汗是草原悲剧英雄,他自负、骄矜的性格在草原争霸过程中表现的非常突出。都蓝缺乏父亲英略果敢的决心,更无叔父莫何可汗识时达务的眼光。对待自己的妻子,都蓝可汗表现出了暴戾的倾向,对待自己的兄弟,都蓝可汗又采用了兼并杀戮的手段,这样一个残暴又缺乏头脑的统帅,可以说就是突厥人的灾难。

  都蓝本人的性格注定了他的悲剧性的结局,在处理邻国关系方面,都蓝可汗表现的过于轻率。因为隋朝厚此薄彼,都蓝就直接解除了与隋朝的同盟关系,由此可以看出,都蓝可汗本人在政治上也缺乏头脑。

  都蓝可汗不成熟的外交方略,决定了他的政策格局,他虽有四方之志,却无处伸展,因为有隋文帝这个背后影子,都蓝可汗遂始终受制于隋朝政府。

  除了都蓝可汗自身的短板,其最终的结局,还和隋政府有一定的关系。从都蓝可汗的父亲沙钵略可汗开始,突厥就已经与隋朝建立了宗属关系,因为突厥自身军力的弱小,沙钵略可汗便不得不依附于隋朝,而这种臣服又独立的外交体系已经成为了突厥三代可汗的传统,就算是莫何可汗在位时,突厥也不敢直接挑衅隋朝政府。“邻国弱,本国兴。邻国强,本国衰”,这是永恒不变的定律,对于隋文帝而言,隋朝政府就需要一个懦弱不堪的突厥,一个受自己支配的突厥,因为唯有如此,隋朝的北部边疆才能永固。都蓝可汗野心勃勃,这就让隋朝政府感到不安,隋文帝是绝不允许北方再次出现一个强大的部族,为了摧毁这个扩张型的突厥汗庭,隋文帝就有必要重新在突厥部落中选择一个代理人,如此,启民可汗便成为了隋朝下一个青睐的对象。

  隋文帝利用都蓝可汗过于自信的性格,不断挑拨都蓝与突厥其它各部的关系,并造成突厥内乱。等到都蓝可汗完全失去人心的时候,隋朝军队便又重新北征,这样,隋朝不仅完全得到了一个听话的外邦,还能扩大自身在草原民族中的影响力。都蓝可汗是隋朝政府的弃卒,他只不过是隋文帝重组突厥伪政权的工具。等到他的使命完成,隋文帝的目的也就算是达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