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不應該是社會焦慮的根源,1000萬被動失婚的男性更值得被關注

你不想看到真相,你只想看到你想看的。

“剩女”自2006年在網絡上流行開來以後,一直是社會輿論大眾所熱議的話題,可實情是根據2020年1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男性比女性總人數多出了3049萬人,而早在2014年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中,中國大陸男性比女性多出了近3376萬,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8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例為136:100,7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例則高達206:100,同時30-39歲,男性中,有1195.9萬人處於非婚狀態,而同年齡段中女性僅有582萬人處於非婚狀態。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在婚姻市場中,由於男性的過剩,而造成女性的婚姻議價能力提高,男性成婚的成本不斷的升高的問題自然而然就形成了,這也是造成我國結婚率不斷下跌的原因之一。

剩女不應該是社會焦慮的根源,1000萬被動失婚的男性更值得被關注


由於我國重男輕女的傳統文化影響。男多女少的社會狀況是長期存在於我國的歷史中的。在婚姻市場中,男性供給大於需求,出現男性過剩,就被稱為男性婚姻擠壓,反之女性過剩時則稱為女性婚姻擠壓。那麼在性別失衡的背景下,中國男性婚姻擠壓的程度在大範圍內是超過女性婚姻擠壓程度的,雖然也存在部分年齡段的女性人口,處在婚姻擠壓之中。而這部分處於婚姻擠壓中的女性,就是我們大眾所普遍認為的剩女群體了,但她們多數是主動選擇的與男性有本質的區別,畢竟剩女是找不到理想的伴侶,剩男是沒有選擇。

剩女不應該是社會焦慮的根源,1000萬被動失婚的男性更值得被關注

由於剩女群體更追求個人的成長,而放棄了對傳統家庭的貢獻。更多的引起了社會大眾的不適,所以屢屢成為問題的焦點。大眾輿論也傾向於指責弱者與少數人群,似乎剩女成為了社會問題的根源,而我們卻忽略了一個很嚴肅的人口結構真相,相當多男性人口由於相對過剩而被迫無法成婚,未來中國婚姻市場,每年有10%~15%的適婚男性過剩人口不能找到或不能如期找到配偶,社會上會出現近1000萬被動失婚的男性。

剩女不應該是社會焦慮的根源,1000萬被動失婚的男性更值得被關注

這時恐怕又會有人站出來說了,那既然我們無法找到適婚年齡段的女性配偶那我們可以等啊,我們可以等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只要我願意等。殘酷的事實又來了。在2020年之前,可能年齡結構還會對婚姻擠壓有一定的影響,可是到了2020年以後,性別結構因素已經是造成婚姻擠壓情況的主要原因,年齡結構因素已經無法對減輕婚姻市場壓力起到作用。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生育率的持續下降所造成的。在長期出生性別比偏高和低年齡人口比例持續下降的雙重作用下,婚姻市場中男女數量嚴重失衡狀況將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無法緩解。

剩女不應該是社會焦慮的根源,1000萬被動失婚的男性更值得被關注

在男性被動失婚如此嚴峻的形勢下,部分女性由於文化水平和收入的持續增高,擁有了更多的自由選擇權利,在面臨婚姻和自我成長的選擇時,也會慢慢的往自我方成長方向傾斜,而在做出這樣選擇時,女性所面臨的社會壓力更勝於男性,可社會輿論只是一味的指責是無法改變現實狀況的,為何我們不能創造出一個婚姻和自我成長可以同時共存的社會環境呢?我覺得這就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注男性的成長,這才是解決婚姻社會問題的根源。拋棄傳統觀念對婚姻的定義,尋找更適合的婚姻生活模式,需要男性給予更多的重視與支持。建立良性的兩性互動關係,吸引更多女性積極的進入婚姻生活,也需要社會各界的政策支持與正向引導。

剩女不應該是社會焦慮的根源,1000萬被動失婚的男性更值得被關注

正視自我認知,建立良性自信。在中國以往婚姻裡,家庭、傳統、國家作為三大支柱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女性已由私有財產變為獨立自主的個體,擁有自由選擇決策的能力,且越來越不受外力的作用,所以在面臨婚姻對象的選擇時,男女雙方是平等互換資源的主體。婚姻既包括了物質資源,也包括了感情,興趣,性格,相貌等非物質資源,在女性不斷成長的當下,男性有沒有在成長,這也側面決定了你在婚姻市場中能不能夠佔據一個有利的位置。雖然不可以一概而論,但是優秀的人總有更多的選擇,所以不斷的自我成長,不僅是女性在面臨的課題,也是男性需要直面的挑戰。

剩女不應該是社會焦慮的根源,1000萬被動失婚的男性更值得被關注

最後我想說人生有很多選擇,只要你不自我設限,無論是剩女還是剩男,你若是努力生長就能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建立自己的認知框架,不要輕易被社會輿論所左右,生命自會煥發出勃勃生機。

文章數據來源:京華時報/中國人口性別失衡與大齡未婚男性生存狀況研究/

關注@弄花有道 ,看見人間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