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不应该是社会焦虑的根源,1000万被动失婚的男性更值得被关注

你不想看到真相,你只想看到你想看的。

“剩女”自2006年在网络上流行开来以后,一直是社会舆论大众所热议的话题,可实情是根据2020年1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男性比女性总人数多出了3049万人,而早在201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中国大陆男性比女性多出了近3376万,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则高达206:100,同时30-39岁,男性中,有1195.9万人处于非婚状态,而同年龄段中女性仅有582万人处于非婚状态。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在婚姻市场中,由于男性的过剩,而造成女性的婚姻议价能力提高,男性成婚的成本不断的升高的问题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这也是造成我国结婚率不断下跌的原因之一。

剩女不应该是社会焦虑的根源,1000万被动失婚的男性更值得被关注


由于我国重男轻女的传统文化影响。男多女少的社会状况是长期存在于我国的历史中的。在婚姻市场中,男性供给大于需求,出现男性过剩,就被称为男性婚姻挤压,反之女性过剩时则称为女性婚姻挤压。那么在性别失衡的背景下,中国男性婚姻挤压的程度在大范围内是超过女性婚姻挤压程度的,虽然也存在部分年龄段的女性人口,处在婚姻挤压之中。而这部分处于婚姻挤压中的女性,就是我们大众所普遍认为的剩女群体了,但她们多数是主动选择的与男性有本质的区别,毕竟剩女是找不到理想的伴侣,剩男是没有选择。

剩女不应该是社会焦虑的根源,1000万被动失婚的男性更值得被关注

由于剩女群体更追求个人的成长,而放弃了对传统家庭的贡献。更多的引起了社会大众的不适,所以屡屡成为问题的焦点。大众舆论也倾向于指责弱者与少数人群,似乎剩女成为了社会问题的根源,而我们却忽略了一个很严肃的人口结构真相,相当多男性人口由于相对过剩而被迫无法成婚,未来中国婚姻市场,每年有10%~15%的适婚男性过剩人口不能找到或不能如期找到配偶,社会上会出现近1000万被动失婚的男性。

剩女不应该是社会焦虑的根源,1000万被动失婚的男性更值得被关注

这时恐怕又会有人站出来说了,那既然我们无法找到适婚年龄段的女性配偶那我们可以等啊,我们可以等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只要我愿意等。残酷的事实又来了。在2020年之前,可能年龄结构还会对婚姻挤压有一定的影响,可是到了2020年以后,性别结构因素已经是造成婚姻挤压情况的主要原因,年龄结构因素已经无法对减轻婚姻市场压力起到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生育率的持续下降所造成的。在长期出生性别比偏高和低年龄人口比例持续下降的双重作用下,婚姻市场中男女数量严重失衡状况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无法缓解。

剩女不应该是社会焦虑的根源,1000万被动失婚的男性更值得被关注

在男性被动失婚如此严峻的形势下,部分女性由于文化水平和收入的持续增高,拥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利,在面临婚姻和自我成长的选择时,也会慢慢的往自我方成长方向倾斜,而在做出这样选择时,女性所面临的社会压力更胜于男性,可社会舆论只是一味的指责是无法改变现实状况的,为何我们不能创造出一个婚姻和自我成长可以同时共存的社会环境呢?我觉得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男性的成长,这才是解决婚姻社会问题的根源。抛弃传统观念对婚姻的定义,寻找更适合的婚姻生活模式,需要男性给予更多的重视与支持。建立良性的两性互动关系,吸引更多女性积极的进入婚姻生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政策支持与正向引导。

剩女不应该是社会焦虑的根源,1000万被动失婚的男性更值得被关注

正视自我认知,建立良性自信。在中国以往婚姻里,家庭、传统、国家作为三大支柱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女性已由私有财产变为独立自主的个体,拥有自由选择决策的能力,且越来越不受外力的作用,所以在面临婚姻对象的选择时,男女双方是平等互换资源的主体。婚姻既包括了物质资源,也包括了感情,兴趣,性格,相貌等非物质资源,在女性不断成长的当下,男性有没有在成长,这也侧面决定了你在婚姻市场中能不能够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虽然不可以一概而论,但是优秀的人总有更多的选择,所以不断的自我成长,不仅是女性在面临的课题,也是男性需要直面的挑战。

剩女不应该是社会焦虑的根源,1000万被动失婚的男性更值得被关注

最后我想说人生有很多选择,只要你不自我设限,无论是剩女还是剩男,你若是努力生长就能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建立自己的认知框架,不要轻易被社会舆论所左右,生命自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章数据来源:京华时报/中国人口性别失衡与大龄未婚男性生存状况研究/

关注@弄花有道 ,看见人间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