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蓬萊:述職搬地頭 服務在一線--黨建原創--精品推廣--時政--首頁

本報蓬萊訊 (通訊員 蓬組軒)近日,山東蓬萊市小門家鎮將所有農村黨支部劃分為65個“黨員先鋒招工工作隊”,挨家挨戶上門動員,幫助當地龍頭企業新三和食品招攬工人,近一週時間,700多名本地工人到崗生產,企業22條生產線全面開工。無獨有偶,為了幫助轄區內礦山企業提升復工產能,該市大柳行鎮組建起“黨員先鋒助企服務隊”,協調交通運輸部門開通“點對點”直通車,從省外接回一線緊缺作業技術工人800多名,並全程做好體溫測量、信息核對、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等工作,讓企業在短時間內產能恢復到100%。

“這都是從去年那場基層黨建述職中得到的啟發!”兩鎮黨委主要負責人的意見不謀而合。帶土味、接地氣,去年年底,蓬萊市將黨建述職搬到了田間地頭、項目一線。由組織部長帶隊,組織各鎮街黨(工)委主要領導、市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基層黨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參加,到11個基層黨建項目現場觀摩,在“走、看、評”過程中,亮成績、找差距、抓落實。整個觀摩通過“仙境蓬萊”客戶端全程視頻直播,實時實景展示項目現場情況,不到10小時點擊量超過2萬,一時間成為當地黨員群眾關注的焦點。實地觀摩、全程直播,讓述職更直觀形象,成績和不足都擺在面上、一目瞭然。

“我們要求‘一把手’現場脫稿講解,真正把有普適性和實效性的好經驗、好做法總結出來、推廣出去,讓參加現場觀摩的單位有所啟發、學有所獲。”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偉表示。該市通過基層黨建項目現場觀摩評比,進一步強化了書記抓基層黨建的第一責任人意識和抓黨建重點、難點、突破點意識,激發基層黨員幹事創業精氣神。

述職觀摩中,無論是農村地區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村企發展聯合體,還是城市領域的商會黨建、紅心物業,各述職單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北溝鎮蔚陽河黨總支領辦合作社聯合社,6個村聯謀共建、抱團發展,建成14個高標準大棚種植高端果蔬;南王街道七里莊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範片區,培育文旅休閒、特色農產品電商銷售、高效農業3大產業集聚區;登州街道登州商會黨建活動中心,打造總部經濟孵化中心,創新“一刻鐘黨課”“手機課堂”等形式……“其實準備的過程,也是對我們工作查漏補缺、總結反思的過程,通過自我檢視發現問題、及時補救。述職現場大家提出的很多意見建議,對我們下步工作都很有啟發。”南王街道黨工委書記楊建軍說。

述職沾“土味”,評議有“辣味”。“不僅讓參加觀摩的單位學習彼此經驗做法,還要在互評互動中,紅臉出汗、加壓鼓勁。”王偉說。觀摩一結束,該市立即組織民主評議,現場打票,結果當場公佈。隨後是互動環節,各參與單位你一言我一語,既謙虛請教,又真誠“吐槽”,場面熱烈而融洽。“看到兄弟單位推進力度這麼大,我們也不想落在後面,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幹勁也更足了。”一位述職幹部表示。實地觀摩次日,蓬萊市又馬不停蹄召開述職評議大會,市委書記對發言述職人員逐一點評,參會人員對述職單位基層黨建工作分等次作出評價。

在蓬萊,隨著“三聯三諾”“雙報到三促進”“紅心物業·精誠善治”等一批帶著“土味”的黨建品牌工作全面開展,“一線工作法”正推動更多黨員幹部深入到困難多、問題多、矛盾多的地方,真正摸清群眾所想所需、所急所盼,解決困難問題,有效推動工作落實。

“基層黨建工作只有在基層抓、在一線抓,才能真正抓住實情、抓出實效。目前,在應對疫情和恢復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鼓勵支持基層黨員幹部走出辦公室、走到田壟裡、走到車間去,腳上沾泥土、作風接地氣,真正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徐忠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