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中,中方參戰的主力部隊是李鴻章的淮軍(北洋海軍都可以看做是淮軍的支脈),可惜的是淮軍本質上仍然是一支封建式的軍隊,儘管部分軍隊裝備有精良的武器,接受過現代化的軍事訓練,但仍然弊病叢生,所以總體上在甲午之戰中中方海陸兩軍幾乎都是兵敗如山倒......
但是,當時的清帝國畢竟也是經歷過洋務運動和同治中興的,所以也不是像鴉片戰爭時期完全不堪一擊,在部分戰役中清軍也打了幾場漂亮仗(當然,這並沒有改變大局),但其中有這麼一個人,他是淮軍悍將,甲午戰爭中戰功赫赫,屢次重創日軍,但不僅沒有因功提拔,反而被斬首示眾,這個人就是衛汝貴。
衛汝貴是合肥人,早年跟著淮軍大佬平捻,戰功赫赫,李鴻章評價他為"實系最為得力之將",甲午戰爭時期,他帶領淮軍中的盛軍馬步兵十餘營八千餘人入朝增援,平壤之戰中,衛汝貴在平壤城西部,南部兩大戰場浴血奮戰,重創日軍,尤其是在船橋裡,竟然打出了甲午戰爭中清軍"陸上第一大捷",但是無奈主帥葉志超無能,平壤城陷。衛汝貴並非是平壤守衛主將(主將是葉志超),而且戰爭中表現不錯,按理該嘉獎,但反而他卻被立刻押往國內處斬,成為整個戰爭中唯一被處死的清軍實授總兵。
衛汝貴死得冤嗎?他自己認為冤,根據記載,他一直到被斬之前都很不服氣,大呼冤枉,李鴻章為他求情也沒有結果,那麼清朝到底是為什麼殺他呢?當時他的罪名主要有兩條,一是"平壤之戰作戰不力"、二是"所統盛軍軍紀敗壞",那麼這兩條罪名都符合實際嗎?
首先說第一條,這一條顯然是冤枉,清朝政府說衛汝貴"臨敵節節退縮"和事實嚴重不符,衛汝貴在戰場上表現非常英勇,根據宋慶的調查,衛汝貴"持刀於槍彈如雨中,往來督戰。無如此進彼退",而第二條呢?這一點到有些爭議,傳統說法是衛汝貴軍的確是軍紀敗壞,引發朝鮮人民不滿,然而近代的研究卻表明:衛汝貴的盛軍其實是清軍中軍紀最好的,之所以有軍紀敗壞的流言,很可能是朝廷中的言官故意將其它清軍的表現栽贓在衛汝貴身上。
根據後來宋慶的秘密調查,朝廷上的言官清流(李鴻章政敵)對衛汝貴的彈劾均有誇大不實,
那麼為什麼衛汝貴必須死呢?真實的原因是清政府的內部傾軋!大戰在即,清帝國不僅僅沒有一致對外,反而內部頻繁內訌,如此表現,焉能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