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自己見”說的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自己見”說的有道理嗎?

俗語是民間的一種傳統文化,是人們經過長時間觀察、思考悟出來的道理或總結出來的經驗。

有些俗語雖帶有一定的歷史侷限性,但其中的內涵卻值得我們借鑑。

農村有句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自己見”說的有道理嗎

比如農村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自己見”,這句俗語咋一聽好像有點不搭,卻揭示了“天氣變化和人”之間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劇烈變化的天氣”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一些老人和孩子深受其害。比如季節交替的時節,一些老人和孩子更容易患病。

“七月中”指的是陰曆七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傳統的“鬼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元節”。

傳說這一天地獄大門敞開,閻王爺把關了一年的各種鬼放出去透透風,由於陽間鬼魂出沒,人就容易出事,所以這一天人們很少出門,到了晚上早早就睡了,避免碰到鬼。

農村有句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自己見”說的有道理嗎

當然這是一種迷信的說法。不過古人發現,“七月中”去世的老人和病人比較多。比如清朝的咸豐皇帝就是8月22日去世的,這一天正好是陰曆七月中。

為什麼“七月中”是老人的一個坎呢?其實不是“鬼節”的原因,而是天氣變化引起的疾病增多或者復發。“七月中”正處於悶熱的秋季,正是“秋老虎”肆虐的時候。

農村有句話叫做“晚秋熱死牛”,有時候秋熱比夏天的熱更厲害,一些老人或有基礎病的人很難熬過秋天,。

“吃麥不吃秋”的意思是說,病人闖過了夏天,未必能闖過秋天,也就是說病人能吃上小麥,未必能吃上秋玉米。

另外在古代,秋天被看成是肅殺的季節,秋天陽氣下降,陰氣上升,古人認為“秋風掃落葉”就是這種天氣的這一時反應。

古代處斬犯人都在秋後,這是根據朱熹提出來的天人合一而施行的,朱熹認為:秋季人的陽氣逐漸衰弱,犯人秋後處斬,死後不容易形成惡鬼。

農村有句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自己見”說的有道理嗎

由上可以看,迷信的說法是“七月中”陰氣太盛陽氣衰弱,實際是悶熱造成了老人和病人的去世。

不過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空調的出現,大大改善了這一狀況,一些老人和病人都能安安享晚年。

“臘月半”正好是陰曆大寒小寒季節,此時天氣寒冷,按照迷信的說法就是陽氣衰弱到了頂點,按目前的科學解釋來說,“臘月半”天氣寒冷造成血液不暢,很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一些老人基礎病很多,加上古代禦寒的條件很差,醫療技術落後,一些有病的老人就會在臘月裡去世。

農村有句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自己見”說的有道理嗎

比如一些帝王也難倖免,清朝乾隆皇帝就是臘月裡去世的,通過數據分析,冷和熱兩個極端天氣造成老人去世的人數比較多,於是有了這句俗語,講真這也是古人經過觀察得出的結果,這句俗語到現在仍有一定的道理。

農村有句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自己見”說的有道理嗎

(作者:西方游龍,本文由“我掌管著我的青春”創作)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贊和評論,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