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地下,伺机伏击!日本陆自车载反坦克导弹演练丛林战

4月22日,日本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批陆上自卫队进行丛林战防御训练的照片非常有意思,其中的川崎重工研制的MMPM中距离多目标车载导弹特别引人瞩目。照片显示,它在演练中直接进入了地下掩体,以快进快出的伏击战法来对进攻的敌军进行打击,显得非常的灵活和难防。而这款导弹本身从性能上来说也是非常先进的,它具备多种制导模式,尤其是还有独特的第三方引导攻击模式,这在防御作战中用来配合快打快藏的战法特别有用。

躲在地下,伺机伏击!日本陆自车载反坦克导弹演练丛林战


躲在地下,伺机伏击!日本陆自车载反坦克导弹演练丛林战

MMPM中距离多目标车载弹和96式多用途导弹系统一样,使用的是丰田疾风4x4高机动吉普车做底盘,后部装备有一个成两两一组布置的6联装发射升降台。而发射箱的上部则是有一个可折叠的目标搜索升降台,下图中是折叠未打开状态。这个搜索升降台上有一部毫米波雷达和一个带热像模式的光电搜索设备,MMPM系统就是通过它们来搜索和发现目标的,同时初步的锁定也是通过它们来进行。之所以同时要两套搜索设备,主要是考虑恶劣天气下的作战,毫米波雷达对雨雾的穿透要比红外好得多,很适合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作战。

躲在地下,伺机伏击!日本陆自车载反坦克导弹演练丛林战

搜索设备未打开

躲在地下,伺机伏击!日本陆自车载反坦克导弹演练丛林战

图为折叠目标搜索升降台打开状态。

在导弹方面,MMPM所用的导弹弹体尺寸不大,全长才1.4米,直径则是14厘米,单枚全重26公斤,只有同样是车载弹的96式多用途弹重量的一半。不过其气动外形比较特别,弹体中后部有很长的边条翼,能够稳定导弹飞行的姿态,并提供升力,尾部则是有控制飞行方向的弹翼,由于弹翼和边条翼靠的太近,看起来就像是连在一起的。而MMPM导弹的飞行弹道也很特别,它主要是使用攻顶弹道,对远距离目标是发射后先爬升,之后改平飞,最后再俯冲,攻击目标最薄弱的顶部,这种弹道对坦克一类的目标威胁非常大。

躲在地下,伺机伏击!日本陆自车载反坦克导弹演练丛林战

在制导方式上,MMPM导弹主要是用两种制导模式,一种是红外成像制导,一种是激光半主动制导。因此该弹的导引头上有两个光学窗口,其中弹头正面的主窗口是图像制导窗口,其成像设备据称是以01轻马特反坦克导弹导引头的技术为基础发展的,制导过程比较类似美军的标枪导弹。也就是车载搜索设备锁定目标后,将图像传给导弹储存,之后导弹根据导引头实时成像来识别目标,并与储存图像进行对比,再修正自己的飞行,直到击中目标。

躲在地下,伺机伏击!日本陆自车载反坦克导弹演练丛林战

而在导引头的主窗口之下,还有一个小的光学窗口,这就是反射激光接收窗口,它是用在激光半主动制导模式下,不过照射激光束应该并不是由发射车本身来照射,因为其光电搜索设备上没有激光发射窗口。但是该车配有单独的,适合步兵携带的激光照射机,所以在作战中,它是由步兵在前方进行第三方照射来攻击目标的。这种方式虽然复杂了一点,但是对于隐藏发射车还是有利的。尤其是进行伏击作战时,完全可以实现发射车的盲打。另外,多种制导方式并存的设计,也有利于提高导弹的战场抗干扰能力。

躲在地下,伺机伏击!日本陆自车载反坦克导弹演练丛林战

MMPM的步兵便携式激光照射机

而MMPM所使用的制导方式,也决定了该系统的多目标交战能力必然很强,它的两种制导方式都可以说是射后不管。在图像制导模式下,它可以在搜索设备完成多目标锁定后,以1秒间隔连续发射攻击,而激光半主动模式下,则是可以按照电子地图上的多个目标的标定信息进行连续的盲打,最后由多个前方照射组负责最后的目标引导。

躲在地下,伺机伏击!日本陆自车载反坦克导弹演练丛林战

车载红箭10目前是我军轻型合成营所急需的

其实对于我军来说,MMPM这种轻型的高机动车载弹正好就是目前所急需的,因为我军的轻型合成营的火力连目前就缺这样一款装备。在重型合成营中,火力连有履带底盘的红箭10反坦克导弹,而在中型合成营中,目前是使用的红箭9反坦克导弹,未来可能换大八轮底盘的红箭10。而轻型合成营就惨了,用的是装甲猛士配红箭73D反坦克导弹,而轻型合成营的反装甲能力是最需要加强的,因为它们没有装备坦克和配备105线膛炮的11式突击车,所以一定得配备像MMPM这样的车载重弹才行。不过好在之前国防成就展上已经出现了三代猛士底盘的红箭10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希望这款导弹车能够尽快在部队看到,解决轻型合成营反装甲能力不够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