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港合作辦學助推肇慶創新驅動發展提速

肇港合作辦學助推肇慶創新驅動發展提速

4月22日,肇慶與香港公開大學簽署合作辦學協議,圖為香港公開大學(肇慶)項目效果圖。資料圖片

4月22日,通過視頻連線方式,肇慶市人民政府、香港公開大學、肇慶學院在肇港兩地遠程簽署協議,共同籌辦香港公開大學(肇慶)。根據協議,香港公開大學(肇慶)將引進香港公開大學先進教育理念、模式和國際化師資,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人才。

該項目的落地,有利於進一步優化全省高等教育的佈局結構、區域結構,也將為肇慶乃至大灣區的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肇慶市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肇慶建成或在建的高端應用型大學共10所,創新驅動發展“1133”工程穩步推進。下一步,肇慶將搶抓“雙區”建設、“雙城聯動”重大機遇,堅持產業第一、製造業優先,以促進科技產業深度融合為著力點,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綠色崛起,爭當大灣區新秀。

10所高端應用型高校雛形已現

科技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首要任務,是肇慶實現追趕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2017年9月,肇慶市提出創新驅動發展“1133”工程,即到2021年,力爭實現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1000家,建成10所左右本科以上高等教育機構、30家新型研發機構、30家高水平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及眾創空間。

今年年初召開的肇慶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明確提出,要著力建設10所高端應用型大學,充分發揮對肇慶科技發展、創新發展、產業發展以及激發人才活力、城市活力的作用,推動大灣區應用型高等教育基地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本次香港公開大學(肇慶)項目的簽約,為肇慶創新驅動發展“1133”工程,填上一塊重要拼圖。

據統計,肇慶目前現有本科高校4所,包括肇慶學院、廣東金融學院肇慶校區、廣東理工學院、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在建高校4所,即廣東肇慶醫專遷建並新設為“廣東公共衛生與健康醫學院”、廣東華航航空職業學院、廣東華商學院、華農大珠江學院。此外,香港公開大學(肇慶)和廣州大學松田學院2所高校籌辦工作正加快推進。

“圍繞創新驅動發展‘1133’工程,我們鼓勵高校積極通過產學研合作,助力企業科技創新,提升地方科技水平。”肇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肇慶學院科技特派員深入鄉村、企業,幫助農民、企業解決一個個實際困難。肇慶學院果樹研究所所長吉前華提交的《柑橘黃化調研報告》為全市興建無病毒苗圃場提供理論指導,有效助力肇慶全市柑橘產業復興。而肇慶學院電子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陳慶華幫助企業提升機械密封件性能,助力肇慶嘉溢食品機械裝備有限公司成長為全球第三大起酥油、人造奶油生產線製造商。

深圳市社會科學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主任袁義才認為,隨著產業升級,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肇慶把應用型高等教育學校優勢發揮出來,不僅能形成自身不可多得的人才優勢,吸引相關產業在肇慶佈局,而且還能向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輸送大量高水平應用型人才,支持產業發展。

對本次簽約的香港公開大學(肇慶)項目,香港公開大學和肇慶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發揮各自優勢,相互支持、深度互動,加強科研平臺共建共享,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需求,在創新及管理、創意藝術、應用科學、護理及健康等領域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及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創新驅動發展“1133”工程加速推進

高端應用型高校集聚發展,是近年來肇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1133”工程取得的重大突破。在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研發創新平臺建設、孵化育成體系構建等方面,肇慶也有亮眼表現。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關鍵在於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在實施“1133”工程過程中,肇慶牢牢抓住高新技術企業這個“牛鼻子”,引進培育孵化三管齊下,近三年年均增長37%,總數達544家。同時,積極實施《肇慶市實施創新企業百強工程行動方案》,促進骨幹企業提升創新能力;著力加強高企後備梯隊建設,目前評價入庫的科技型中小企業441家,認定在庫的市級高新技術企業169家。

研發創新平臺建設方面,去年8月,廣東省政府批覆肇慶市啟動建設“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肇慶分中心”,肇慶實現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佈局建設“零的突破”。同年10月,華農(肇慶)生物產業技術研究院獲批認定為省級新型研發機構。成立不到3年,該研究院就實現從市級新型研發機構到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的飛躍。

肇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肇慶圍繞產業創新發展需求,實現產業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重點突破,著力提升源頭創新能力、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全面對接,培育和發展一批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

截至目前,肇慶市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總數達20家,其中省級新型研發機構5家;現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新增17家,總計為214家。

此外,肇慶加速孵化育成體系構建,2019年科技企業孵化器新增國家級1家、市級6家,全市科技企業孵化器達40家,其中高水平科技企業孵化器達26家,包括國家級3家、省級3家、市級20家;眾創空間19家,其中高水平眾創空間達5家,包括國家級3家、省級2家。

科技賦能全方位參與大灣區建設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廣深港澳等大灣區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科技資源高度聚集,產業、科技外溢需求巨大,迫切需要在大灣區內尋找轉移轉化的承載地,這為肇慶加快創新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今年年初召開的肇慶市科技創新大會提出,肇慶要加快綠色崛起、爭當大灣區新秀,走出一條具有肇慶特色的追趕型高質量發展道路,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重要位置,搶抓加快發展的黃金期、窗口期,全力參與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積極承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外溢資源,加快構建“廣深港澳研發孵化—肇慶產業化”模式,加快提升全市科技創新綜合實力。

下一步,肇慶將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1133”工程作為靈魂工程,以“建平臺、強主體、促轉化、優環境”為主攻方向,加快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和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強市建設不斷上新臺階。

肇慶將集中優勢資源大力發展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主要內容的平臺載體,整合提升“2+4”產業發展核心平臺,全力打造西江先進製造業走廊,全面提升承接大灣區創新產業落地的承載力和吸引力,加快建設大灣區創新產業重要承載地。

其中,肇慶將進一步強化肇慶高新區和肇慶新區的主引擎作用,高標準推進以肇慶高新區為核心的珠三角(肇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加快粵港澳大灣區(肇慶)特別合作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科技產業園、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港肇合作示範園等平臺建設,積極吸引廣深港澳科技人才和科研項目落地,努力打造成為高端高新產業集聚地和廣東數字經濟高地。

同時,加快推動金利高新區、四會高新區創建省級高新區,積極推動西江省級高新區建設提質增效,支持高要、四會、封開、懷集等地積極創建省級農業科技園,謀劃創建粵桂合作省級高新區。

在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過程中,肇慶提出必須堅持產業第一,以產業促進科技創新,推動科技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肇慶市相關負責人表示,肇慶將圍繞工業發展“366”工程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智能裝備、高端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根據產業鏈部署科技鏈,依靠科技鏈提升產業鏈,大力提升科技成果產業化能力和產業創新能力,堅定不移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加快綠色崛起、爭當大灣區新秀提供創新動力。

撰文:餘秋亮 梁愛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