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尽头是音乐
如果只是偶尔,那没多大事儿,毕竟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的波动起伏。但是如果是常常这样,并且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到生活那就得做一定程度的干预了。
干预可分为:自我干预(自我调节)和医师干预(外在干预)。有没有必要找医师干预这个自己判断,以下主要讲的是自我干预。
(1)焦虑和害怕是外在表现,真正要想解决可能得寻找根本原因。很多事外在的事件引起的负面情绪持久的存在。所以,可以问问自己,近期是什么事情引起的压力和烦恼。找到“症节”才能抓住关键。
(2)找到“症节”后,要通过积极的心动去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地化解。只是在心中谋划的话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改善。这个推荐你看看哈佛大学公开课《积极心理学》,里面有系统的、完善的方法。
(3)培养一两个兴趣,在享受兴趣的同时达到“忘我(无我)”的心流状态,这样会给我们平淡的生活中增加很多幸福感。
向量派daniel
回答了:为什么生活焦虑,多数是工作,事业不顺,攀比心重,高不成,低不就,且心态不平衡。怎办,还是走自己路,该怎样就怎样,要有知足感,知足就会常乐。
高山grk
煞有介事的心理咨询师,装模作样的砖家,经常在电视或网络平台开讲座,天花乱坠地给人减压,化解焦虑。其实都是作秀,他们宣讲的那一套,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对号入座,更别说灵活应用。但凡有点悟性的人都知道,只有在职场、在社会,在家庭的大课堂里,撞的头破血流,人们才会真正“受益”。有位网友将社交活动中的言谈举止,简化为所谓高情商的对话方式,以此来求得日常的平安过渡。大意如下:把“没空”,改成“有点事”;把“随便”,改成“听你的”;把“还可以”,改成“挺不错的”;把“我不会”,改成“我可以学”;把“不行”,改成“努力争取”;把“明白了吗”,改成“我说明白了吗”;把“让你久等了”,改成“感谢您耐心等待”⋯⋯这是一个多么聪明、多么善解人意、多么通情达理的人啊!然而,这些“改变”,都隐含着不得已和委曲求全的内核。难道这样就不焦虑、不压力山大了吗?生活从来就不是一首诗,生活本来就是一场接一场的疲于应对!高调的人,可以说是“战斗”,有涵养的人则说是“抗压比赛”,静心思忖,其实不外乎古人说过的四个字:“适者生存”!信不信由你,没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