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之悠然
你好,我是家有两孩的早教人——酱紫妈妈, 很高兴回答你的提问😊
看得出家长挺重视孩子的教育,玩具太多其实只是单方便的问题,专注力坚持不够,其实应该有很多方便,不是单方便的,想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那么我们首先要保护孩子的专注力。简单的说孩子的专注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孩子的专注力,是智力的五大要素之一。专注力是否足够好决定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多学习不好的孩子绝大多数都不是因为智力问题,而是因为专注力不好。
对于孩子来说,专注力指的就是他们能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现在很多年轻家长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专注力了。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好,并不能通过主观意志决定他们专注力的持久程度,所以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训练来对孩子进行专注力的培养。
但家长们因为不了解专注力的养成过程,所以通常会对孩子进行一些错误的引导,反而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以下这5种破坏宝宝专注力的事,看看你是不是经常做?
1.忽视孩子专注力发展的正常时长
之前酱我在整理和宝妈们的聊天中,问的最多的就是:“酱紫麻麻,我家孩子一本绘本书都读不下来就跑了,连半小时都坐不住,这孩子的专注力太差了,怎么办呢?”孩子究竟专注多久是正常的?首先,家长需要了解,孩子们并非在有学习能力之后,就可以集中很长时间的专注力去学习。通常1岁以下的婴儿集中专注力的时间不超过15秒,1岁半的孩子对有兴趣的事物可以集中专注力3分钟,2岁的孩子可以集中专注力7分钟,3岁的孩子专注力10分钟,5、6岁的孩子维持专注力在15分钟左右。
当孩子在一件事情上投入了10几分钟的热情关注,他就转移专注力到别处去了,这时家长要理解孩子的专注力时长原理,跟孩子做一些别的游戏。而不是强迫孩子继续专注这个游戏,要求孩子做更长时间。强制要求孩子维持更久的专注力,不仅会使孩子厌烦,还会破坏孩子的情绪状态,使得孩子专注力变差。
2.情绪化的表达使孩子内心产生不安
有些家庭中,父母亲的脾气不太好,经常争吵,或者想起来什么事情就对孩子训斥一番。这时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情,摆弄玩具或读书的时候,冷不丁听到家长高涨的负面情绪,对孩子来说就是担心、恐惧的影响。
他们幼小的内心里是恐惧父母亲之间的争吵和对自己的训斥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不能集中精力去做自己的事情。
孩子的情绪稳定有助于专注力发展,孩子的情绪有赖于环境的稳定,环境的稳定需要家长的稳定情绪来维持。归根结底,家长是需要父母亲有持续稳定的情绪支持的。
3.否定或打断、忽视孩子的表达过程
还有的家长是这样的,当孩子试图对她倾诉一件事情的时候,她会不耐烦地说:“你说的这是什么?我在做饭,你不要说了。”打断或者忽视孩子的话,次数多了,就算再去问,孩子可能也不会讲了。因为在那一刻他有想表达的冲动,时间过去了,孩子就不想表达了。
孩子专注于向家长表达一件事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在迅速地组织语言,试图向爸爸妈妈说清楚。这是孩子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过程,家长们要充分重视起来。对孩子的表达保持关注、尊重的态度很重要。
4.以自己的做事规则去要求孩子
还有一些妈妈是这样的:“宝宝,这个积木应该这样搭才对。”“雪花片要按图纸拼才行,你这样乱插是不对的。”
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玩什么玩具,都要按照妈妈的“要求”做才行。时间长了,孩子做事的主动性就越来越少,创造力、自信心也被破坏掉,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无论游戏还是学习,都想要依赖妈妈、寻找妈妈的要求和答案才能做。孩子专心于寻找妈妈给的答案,就做不到自己专注于用自己的方法去完成一件事情了。
相信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依靠孩子自身作为游戏和学习的主体,才是教育孩子的正解。
5.用吃饭、喝水等事情打断孩子
当孩子专心玩拼图的时候,家长在一旁不停地说“宝贝喝水吧”、“宝贝吃点水果”……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好,做某件事情可以用多久,可以在快到点时提醒他:“还有几分钟我们就要吃饭了哦。”而不是在孩子集中精力做事的中途屡次打断。
重视孩子的专注力,是很好的想法,家长朋友们要学一点孩子专注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日常生活中以恰当的方式带孩子,避免孩子的专注力缺失在家庭教养环境中。
那么我们作为家长怎样来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呢?
根据以上我的总结,我们只要做到三不“不主导、不打扰、不控制”
培养方法有很多,很多地方都有课程,但我个人认为花了很多钱,但是在家里没有人一起来保护,是无用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我们一起加油,保护孩子的专注力,我们一起加油💪
酱紫妈妈
孩子的专注力、坚持性不够,和小时候玩具太多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玩具多只能说明孩子玩具选择多,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可是它并无法直接去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和坚持性差等问题。为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来解决两个问题,即专注力的影响因素和坚持性差的影响因素。
那么,孩子的专注力差,是受到了什么因素影响呢?
孩子的专注力差,更多是受到了以下这些因素的影响。
一、孩子的专注力和年龄发育特点有关。孩子2到3岁时,专注时长普遍在10分钟左右;5-7岁时,普遍在15分钟左右;7-10岁时,普遍在20分钟左右;10-12岁时,普遍在25分钟左右;13岁以后,他们能做到专注30分钟以上。因此,家长面对孩子专注力差时,要理解孩子这和孩子的年龄有关,与他们的生理发育特点有关。
二、孩子的专注力受到环境的直接影响。如果孩子在做一件事时,身边存在诱惑,如手机游戏、玩具等,那么他往往难以专注于一件事。此外,如果他在学习,而父母在旁边玩手机、看电视,他同样或受诱惑,甚至觉得凭什么我在努力父母在享乐而不愿专注。
三,孩子的专注力和父母的关注度有关。有些孩子平常里因父母要上班、出差等,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比较少。父母给予他的关爱也不够的话,那么当父母都在家时,他就很难专注去学习和做一件事,反而会故意分散自己的专注力,或者表现出调皮、惹祸等情况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影响一个孩子专注力的因素。因此,父母在面对这些情况,要做的更多是对孩子偶尔不专注的表现理解,然后对他进行引导,给予他专注所需的环境条件,把一些会干扰专注力的东西清除,并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当然,日常生活中,不管多忙,都要对孩子表达关爱,无法天天见面。那么至少周六日要多陪孩子玩耍。
那么,孩子的坚持性不够,又是受到了什么因素影响?
孩子的坚持性不够,主要是受后天家庭教育因素影响。没有人天生能充满毅力地坚持做某事,它需要后天通过父母教育培养来得到这种能力。
1、父母是否看得到孩子在某件事上的坚持。事实上,每个孩子都会在某些小事上做到了坚持,比如每天坚持刷牙,每天坚持给一朵花浇水,这样的行为,父母往往会理所当然认为孩子该做,忽略了孩子在做这件事的坚持和毅力。
2、父母是否能及时对孩子坚持的行为给予正面反馈。有些父母看得到孩子某一时间段里的坚持,可是不久孩子就放弃了。这种时候,父母给孩子下定义“不会坚持”,却忘了孩子可能只是因为坚持某件事没有到得到正面反馈,他在这件坚持的小事中没有获得任何成就感,所以他才会放弃。
综上,只是想和父母们说,孩子坚持性不够和家庭教育因素有很大关系。父母要学会看到孩子的坚持,也要懂得及时给予他在坚持某件事一些正面反馈,让他意识到自己坚持的能力不错,这是一种好的行为习惯等。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把这变成自己的性格的一部分,日后在学习上、生活上乃至工作上都能受其带来的积极影响。
星主说教育
孩子的专注力、坚持性不够,和小时候的玩具太多没有任何直接性关联。
我们试想下,之前经济条件不好的时候,男孩子自己制作玩具:比如铁环、弹弓、火柴枪等等,女孩子则喜欢玩跳皮筋。后来经济条件好了,男孩子可以玩模型飞机、电动汽车、乐高,而女孩可以玩芭比娃娃等。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玩玩具的时候,从孩子们身上,透露的出那专注的神情?
那么,孩子专注力不强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专注力的分类
从心理学角度上,一种情况是将专注力分为无意专注和有意专注,同时还有一种情况是将专注力的衡量品质分为四种:专注力的广度、专注力稳定性、专注力的分配和专注力的转移度。这四个品质是衡量一个人专注力好坏的标志。
同样,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又可以划分成三个级别:自动专注、自觉专注和自然专注。下面程老师结合具体案例给大家讲一下:
1、自动专注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状态,没有任何目的、没有任何准备的专注,比如正在看书的孩子,父母拿着一个水果进来的时候,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水果上,而忘却了手中正在看的书本。
自动专注主导的孩子,通常都比较随性,很容易受到干扰,身边飞过的一个小虫子、厨房里飘过的一缕香味、甚至窗户外的一声鸟叫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他。
这种孩子如果不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做到专注。
2、自觉专注
这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专注,比如上课铃声响起后,孩子可以根据需要将自己的专注力转移到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上面。
这种类型的孩子,如果没有完成自己预定的目标(比如作业或者其他的任务),就不会理会周围发生的事情,只是将专注力有意识地调整到自己所关心的内容上。
3、自然专注
这种状态是指导自己需要专注于什么,并且能够毫不费力、并且很快地将自己的专注力转移到自己想要专注的对象上。
这种状态是在自觉专注的基础上训练而成,并不是天生就可以。只有孩子具备了自觉专注的品质之后,才可以通过训练达到这种状态。
二、专注力与年龄的关系
不同年龄段幼儿专注力时间是不同的,但大致遵循这样的归来吧:
3-4岁幼儿持续专注时间在3-10分钟。
5-6岁幼儿持续专注时间在10-15分钟。
11-12岁儿童持续专注时间在25-30分钟。
这个情况主要是根据孩子大脑发育状况来判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专注力的时间会逐渐上升。
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时候的状态,包括上课老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都可以明确看出来。
幼儿园阶段,老师主要以游戏为主,每次讲授的时间相对都比较短;
小学低年级阶段,老师上课时候的互动比较频繁,每个知识点讲解的时间都不长;
小学高年级阶段,老师对于知识点讲解的时间开始延长,互动减少;
初中阶段,老师上课时候对于知识点讲解明显加长,并且会做一定的延伸。
这就是结合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注意力的变化所进行的相应调整。低年龄段孩子的专注力维持时间比较短,老师就会将整个课堂划分成若干小块,这也是将孩子的注意力分为若干个时间点,从而保证听课的良好效果。
三、影响专注力的主要原因
儿童专注力的养成,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样,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原因也有很多,主要都是家长的行为,在这里程老师主要讲几点,如何通过纠正不正确的行为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1、孩子在专注做事的时候,切莫干扰
场景1:孩子正在专心地玩玩具,家长过来对孩子说“宝贝、该吃饭了啊~~”。如果孩子坚持玩玩具,家长就有可能开始吼叫了“吃饭的时候就要吃饭……”
场景2:孩子在专心地看书,家长拿了一杯水过来。“宝贝、该喝水了……”
这些场景,在无数个家庭中都经常上演。当孩子沉浸在玩具、书籍或者其他事情的时候,家长的插入,从主观角度是为了孩子,但却对孩子的专注力进行了破坏。
当孩子沉浸在一件事情中的时候,作为家长尽量不要过多的干涉,而是让孩子尽情在他的世界里徜徉。如果影响了吃饭或者其他事情,就先将那些事情放一放。
因为饭可以晚点吃,但孩子从专注的状态中被强行拽出来的时候,再想进入那种状态,就不容易了。
2、家长不能够以身作则
我们通常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有些行为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比如:父母告诉孩子阅读对成长很有帮助,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孩子听从父母的话,捧起了一本书,家长也装模作样地捧起了一本书,可是没看两分钟就放下书去做别的事情,或者是看手机。
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怎么可能认为阅读有好处?又怎么可能专心地看书呢?
曾经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比赛中摘得冠军荣誉,并且考入清华大学的武亦姝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很久之前父母回家之后做得最多的就是读书,在家里基本不碰手机。
正是有这样的家庭环境,正是有这样良好的示范榜样,才会让武亦姝在成长过程中从书籍中汲取到了更多的营养。
所以,想要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专注力,家长必须创造相应的环境。
3、电子产品的干扰
孩子痴迷游戏,这已经成了全世界家长的痛苦之一。
经常使用电子产品,对孩子的专注力影响也是很大。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心里还在想着玩手机游戏,前两天甚至有一个15岁的孩子,因为母亲不让自己玩游戏而打了母亲。
其可怕程度可见一般。
对于这种情况,一般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在家中能够感受到父母更多的陪伴,和更多的爱。
当孩子能够在父母的陪伴中,充分感受到那份发自内心的爱,这种爱和满足,与内心的安全感,与玩电子游戏过程中产生的满足感更有温度,也更有威力。
这种情况成长出来的孩子很少会受到电子游戏的干扰,因为感受到孤独、没有成就感,才会在虚拟的世界中去寻找满足。
4、生活习惯的干扰
我们的大脑喜欢干净、整洁、有序,同样也喜欢这样的现实环境。
我们经常要求一些专注力比较弱的孩子,整理自己经常生活的空间,比如自己的卧室或者书房。
当我们将所在空间的物品摆放整洁有序,尽量少的干扰和简洁的美会让我们的大脑感觉非常舒服。这个时候专注力就比较容易集中。
当这种状态维持的时间越长,专注力的稳定性就会越好。
四、结束语
玩具多与少并不会对孩子的专注力产生影响,相反多接触些新鲜有趣的玩具,会对孩子脑部神经养成有很大的好处。
如果能够让孩子自己制作一些玩具,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大脑的创造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好处。
在这里,程老师想要强调的是: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孩子大脑的发育规律,同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创造简洁的生活空间,并且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而不是去破坏。
通过这样不断的努力,相信孩子的专注力会越来越好,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全脑开发程老师:教育战线的一名老兵,主做全脑开发师资培训、零秒思维写作师资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期待与更多的朋友一同交流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