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學:積攢人情的最有效的方式

社會經濟學:積攢人情的最有效的方式

有些惡性循環,光靠自己,其實是無法阻止的。


英語裡有一句I need help,或者get help,在英美文化背景下,特別常見,特別特別常見。

但是在我們這裡,則恰恰相反,親人朋友不認為你需要幫助,只認為你需要“自己振作起來”,你也不認為自己“需要幫助”,一樣覺得可以振作起來。

但事實上如果人可以獨立個體解決難題,那何必要群居呢?

所以大家的真實表現就會很奇怪,比如丈夫天天無聊到打遊戲,也意識不到自己的太太在家務方面需要“幫助”,而妻子寧願指著鼻子罵丈夫窩囊廢天天吵架,也不願意承認一句“親愛的我需要幫助,你要來幫幫我。”

至於說親子關係就更別提了,校園霸凌現象這麼嚴重,有多少是因為父母和老師認為孩子自己能夠解決,孩子也擔心父母會批評自己,不敢尋求幫助。

從小就這樣,有什麼事都不敢跟父母說,更別提長大後,孩子都報喜不報憂,都說自己很好,怕父母擔心。

這裡的幫助,不是現實中真的解決,不是給錢解決一切。

因為歸根結底,現實問題仍然需要個人去解決。

但是情緒呢?情感呢?傾訴呢?

人不是解決問題的機器人,人有思維,有荷爾蒙,有情緒。

這些情緒問題不解決,就會積累在人體裡,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大腦病變,產生疾病。

抑鬱症在國內越來越嚴重,不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嬌氣,恰恰是這種傳統的文化氛圍、親子關係、人和人直接的關係模式、社會氛圍導致的。

更倒黴的是,哪怕有人意識到自己需要幫助,主動花錢去尋求幫助了,大概率情況下,得到的要麼是網絡騙子,要麼是不專業醫生的冷嘲熱諷。

唉,現實就是這麼可悲。

人生徹底陷入黑暗,身邊的朋友親人都無法幫助的時刻,我體會過,但我很慶幸,我是在高中時候體會過,高中遇到的問題,終究只是小問題,成年後的問題,可能才會無法收拾。

那個時候我靠的就是大量閱讀,來尋找自我,自我治癒,但即便如此,我也是靠後來的兩位老師的鼓勵,才有了自我的解脫成長。

這一切的事實都令人無比痛心,所以我有兩個號召:

1,利用好身邊人,大膽的去表達自己需要幫助的情況。


不要吵架,挑釁,激化矛盾,搶佔道德高地,這種中國人特有的談話模式非常不對,應該多用陳述句,哪怕是復讀機也可以:

親愛的,我真的很累,我需要幫助。

然後把具體的幫助需求說出來:我不用你幫我解決,最終工作需要我自己來,但我真的很累,想找個人傾訴傾訴,或者這個人不說話陪我待一會,我需要你的幫助。

對家人,對伴侶,對朋友,說這招很有用,這是馴化他們的開始。

2,如果有餘力,請有技巧的幫助他人。

雙相躁鬱和精神病其實大腦已經病變,這種不能說太多,要帶他們去正規大醫院確診。

但是大部分人的情況沒這麼嚴重,對於大腦尚未器質性病變的朋友,僅僅是不開心,或者有中輕度的抑鬱,你有餘力的話,就稍微幫一幫。

朋友的傾聽,比任何心理診療都有用,這是我的親身體會。

對於身邊人,我們有義務去傾聽和鼓勵,而不是處處非要壓過他,顯得自己優越聰明懂事什麼都可以指點一番。

少指點,多溝通傾聽。

具體話說就是,寶貝,聽起來你需要幫助啊,要不要先好好聊一聊,把心裡話都發洩出來?

然後不要打斷他,就讓他說下去,偶爾點點頭,說是,沒錯,你說的對等等,加上偶爾的眼神接觸,讓他把所有的心裡話都發洩出來。

其實發洩出來,就已經好了一半了,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也會更加親密。

這種非常有效的溝通模式,在現實中竟然是非常罕見的。

所以我提出了這兩個號召,真心希望大家去多實踐,多運用,讓這個社會變好。

人生來就是群居動物,所以關心身邊的人,才是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

退一萬步講,這樣積攢下的人情,也是最牢固的。

因為你們之間的關係,超越了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