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心血管病科的“佛系”患者

說說心血管病科的“佛系”患者

最近“佛系”這個詞很火,詢問度娘,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

該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誌,該雜誌介紹了“佛系男子”。在17年末18年初,“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

佛系三聯:都行,可以,沒關係。

點餐三聯:不餓,你點,都可以。

說說心血管病科的“佛系”患者

然而,在心內科也會經常遇到一些“佛系”患者,今天我們來數一數經常遇到的“佛系”患者,並非鄙視、嫌棄,而是就事論事,希望大家避免成為“佛系”患者。

都行,

Case 1 — 門診

醫生:“您好,有什麼不舒服?”

患者:“我從頭到腳都不舒服。”

醫生:“具體點好嗎?”

患者:“有時候頭暈、頭痛,還經常咳嗽、咳痰,上個月的時候還腹痛、腹瀉……”

醫生:“那您最近是什麼情況?”

患者:“我這兩天胸悶、氣急、晚上睡覺經常躺不下。”

總結:門診看病應該對自己的病情簡單概括,不能故意誇大事實,也不應有所隱瞞,畢竟主訴對於醫生評價病情方向及診斷思路極為重要,既可以突出重點,又可以節約不必要的時間浪費。至於其他症狀是否有關聯,應交由醫生進行整體分析,且勿自行判斷取捨。

Case 2 — 門診/病房

醫生:“您的高血壓多少年了?”

患者:“呀!這可說不清,年輕時就有,體檢醫生也跟我說過,家裡人都有高血壓。”

醫生:“那您平時看醫生嗎?”

患者:“有啊!老王說淘寶買的某某神藥,啥病都治,讓我也吃,可貴呢!都捨不得吃,頭痛的厲害我就來兩粒,不行就再來一粒……”

醫生:“吃完藥血壓情況怎麼樣?”

患者:“具體我也不知道,反正藥吃了之後,應該就好了。”

總結:該患者不僅沒有明確自己高血壓的具體情況,也沒有根據醫生的建議合理用藥,甚至自行使用不明來源的藥物。醫學是循證醫學,在做出診斷和治療前都會有足夠的依據。如果我們發現自己有不適症狀,可以先到醫院導醫臺諮詢,根據建議至相關科室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明確疾病診斷,並且

根據醫生的醫囑使用藥物

Case 3 — 胸痛中心

醫生:“根據您的症狀、血檢驗和心電圖結果,我們考慮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需要急診造影明確病變情況,需要的話還要置入支架。”

患者:“好啊,那就做吧。”

醫生:“手術需要家屬到場簽字。”

患者:“不用!我自己會寫字。”

醫生:“不行!術前需要簽字,手術過程中的相關問題也需要家屬做決定。”

沒事,我自己來決定,出了問題我自己負責。

總結:心血管病科經常會遇到需要急診手術的情況。所有的醫學操作都有風險,風險有大小之分,醫生會根據病情具體評估,並將相應情況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告知, 手術過程中醫生會將患者病變的具體情況與家屬進行溝通,並對下一步的診療方案告知家屬,這些都需要

患者及家屬仔細考慮後做出決定,切不可“都行,可以,沒關係”。

Case 4 — 某商場

患者:“樊醫生,您也來吃飯啊。”

醫生:“您好,最近複查沒有?”

患者:“嘿嘿,最近太忙了,早該去複查,一直拖著沒去。”

醫生:“那您術後藥物在吃嗎?”

患者:“吃啊,阿司匹林也在吃,氯吡格雷一次1粒,一天3次(備註:氯吡格雷為25mg一粒,一般情況為一次3粒,一天1次)。”

醫生:“最近有什麼異常嗎?”

患者:“最近好像大便有些發黑。”

醫生:“別吃飯了,趕緊去醫院!”

總結:這位患者不僅藥物用法錯誤,還出現了藥物不良反應。疾病明確診斷後的治療不僅需要複查評估病情,還要注意有無藥物不良反應出現。藥物使用需要

嚴格遵循醫囑,切不可自行調整用藥方案。尤其是支架置入術後在口服抗血小板的患者。

注意

治療好患者的疾病,是醫生和患者的共同目標。

在就診的時間裡,醫生需要更多地瞭解病情已做出正確的診療方案,所以問診患者既往史、家族史時,希望患者能夠如實供述,而不是含糊不清地回答。

說說心血管病科的“佛系”患者

在醫生開藥之後,患者應該嚴格遵守醫囑,堅持按療程服藥,也得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定期複查,以免病情反覆,甚至出現不良反應。合理的生活方式,規範的治療複診,都是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關鍵。

說說心血管病科的“佛系”患者

珍愛生命,拒絕做“佛系”患者!

本次的“說說心血管病科的“佛系”患者”就分享到這裡了,咱們下次再見!

如果想了解給更多正確醫學科普,請搜索關注“樊民醫生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團隊”。

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