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的《重生》爛尾?母親自殺贖罪?拿什麼與你和解,我的親情!

張譯的《重生》爛尾?母親自殺贖罪?拿什麼與你和解,我的親情!

最近很火的網播劇《重生》裡,幾對兩代人的親情戲和推理斷案一起,

沒有單獨懸疑的那種枯燥和驚悚;很容易讓觀眾共情。

親人永遠是最珍貴的財富,但又有多少人好好珍惜?

之所以不在乎,是因為我們相信,時間、機遇、財富、所有這一切都稍縱即逝,

而親情是永恆不變的。


無論我們怎麼嫌惡、疏遠、甚至是拋棄,

他們都會待在我們認定的屬於他們自己的位置,但等我們一無所有了,再想回頭,

也許你很幸運,找到了“他們”。

但更多時候,只會讓你留下一輩子無盡的遺憾與悔恨。


張譯的《重生》爛尾?母親自殺贖罪?拿什麼與你和解,我的親情!

“擰巴”的父子關係,因“重生”而和解


張譯飾演的秦馳,回憶7月14日早上9點的晨會,父親秦浩因為組織人,晚了幾分鐘,導致重大失誤,

但兒子秦馳“鐵面無私”讓上級對事不對人。

這件事因為秦浩辦得不恰當,毫不留情面;旁邊的邱處幫秦浩說情:

秦浩這個人循規蹈矩,就是個老實巴交的悶葫蘆。”

可見秦馳很“軸”,甚至跟父親關係有點“擰巴”。


張譯的《重生》爛尾?母親自殺贖罪?拿什麼與你和解,我的親情!

但在歷經“7月14日傍晚槍擊案”後,秦馳卻唯一的倖存者,顱內殘留的彈片讓他失去了部分記憶。

從一場噩夢驚醒後的秦馳,忘了7月14日當天的細節,

忘了自己的過往經歷,忘了與周圍所有人的情感連接。

所有見到秦馳的人,都會問和他父親關係緩和了嗎?對自己父親好點。

看似不幸,但似乎秦馳因“重生”緩和了夫子關係,主動打招呼,

還一起去餐廳吃飯,過去不會做的事情,在重生後發生了微妙的改變。


雖然命運有時是註定的,但是對於從“鬼門關”門前走一遭的秦馳,

看待一切事物和眼光變得更為認真,

秦馳會更熱愛生活,珍惜生活,懂得人情世故,充滿力量,更積極的找尋真兇。

其實秦浩是很想做一個好父親的,只是他和我們大多數父親一樣不善於表達愛。

正如冰心所說:

“父愛是沉默的。”


父愛通常都是默默地關心孩子,卻是不動聲色的溫柔。

“大愛無聲,大象無形。”父親的愛,恰恰就是一種大智大美的集結。

父子都是男性,男性都有很強的控制慾和支配欲,

父親的控制和支配欲在兒子小的時候很起作用,也很被兒子崇拜,

做父親的從中充分地體驗到了自己的價值。

但隨著兒子長大,兒子強烈的獨立欲和父親的控制慾便形成了衝突,

於是,父子之間就像是無聲的抗衡,關係都一度降到“冰點”。


其實,大家不難發現,

中國式父母是最不會表達情感的,但卻是愛得最深沉的父母;

愛要大聲說出來,特別是你的孩子,大聲告訴他我好愛你。

生命往來,歲月繁雜,脆弱的心在時間顛簸,

總有難以駕馭的情緒,總有難以言說的憂慮,會綁架我們的青澀。

人生中錯失與缺憾,總會有新的相遇和圓滿的去承接,

而秦馳在重生後親情達成了和解。

電影總是以美好方式示人,但生活並未如此,畢竟有些傷害一旦造成,

真的是用一輩子時間都無法彌補的。


去年,張若昀發了一條微博,大意是希望在成年後可以和某個人和解,但是那個人卻不配。


張譯的《重生》爛尾?母親自殺贖罪?拿什麼與你和解,我的親情!


消息發出後,秒刪。

很多人猜測這則微博是暗指父親張建。

他與唐藝昕結婚,張若昀的父親卻為出席,讓人匪夷所思。

其實張若昀與父親張建的“擰巴”關係早有耳聞。


張譯的《重生》爛尾?母親自殺贖罪?拿什麼與你和解,我的親情!


早前的訪談中,他就坦言童年時很少見父母親,奶奶是自己最親密的人。

由於父母離婚,爭奪撫養權,父親張建一直對母親充滿戒備心。

在法院最終將張若昀的撫養權關係,判給張建後,母親便移民國外。


張譯的《重生》爛尾?母親自殺贖罪?拿什麼與你和解,我的親情!

距離阻隔了母子親情,每當張若昀很想媽媽時,都會偷偷揹著爸爸,

給媽媽發一條祝福短信,當收到母親的回覆時,他都會開心很久。

如果說母親因一些原因未能盡責,那張建就是徹頭徹尾的不管張若昀。

父親對他來說,僅僅只是停留在文字上的陌生文字,並未得到多少實質的愛。

曾經缺失了20多年的感情,又豈是你想彌補就能彌補的?

張譯的《重生》爛尾?母親自殺贖罪?拿什麼與你和解,我的親情!

“養而不教”導致家破人亡,甚至為社會埋下隱患


老戲骨宋春麗扮演的角色範媽媽,退休醫生,

曾經從“死神”手中,奪回了不知道多少警察與罪犯的性命。

但她卻終究死在了自己兒子手裡,

救得了別人,卻終究未能救自己,這樣的結局真是讓人噓唏不已。


範媽媽兒子範凱三十多歲失蹤了,秦馳幫忙尋找,事情發展到範凱揹著數條人命,還吸毒販毒,

走上了犯罪的不歸路。

範凱一直怪範媽媽沒有多陪陪他,因為忙錯過了最應該陪伴的時間,

如果十七歲那年,第一次犯罪的範凱能夠得到範媽媽足夠的重視,

他是有改正機會的。


但縱觀範凱的犯罪生涯,17歲這個關鍵時間節點,並未讓他迷途知返,

最終讓他一發不可收拾。

張譯的《重生》爛尾?母親自殺贖罪?拿什麼與你和解,我的親情!

面對誤入歧途,卻不迷途知返的兒子,範媽媽內疚自責不已:

我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

面對範媽媽的懺悔,範凱卻嘶吼著:

“你既然不愛我,為什麼要帶我到這個世界上來啊?”

這一句,多少人被戳中了淚點?

範凱和母親飆戲這一段多少人如鯁在喉?

有多少孩子想象範凱一樣,狠狠地朝著父母發洩一次?

那種讓父母傷心的感覺會讓多少孩子有片刻的成就感?

孩子會認為是對的,只是平靜下來後看父母流淚的雙眼,又有多少孩子會心如刀絞?


範媽媽在罪犯兒子面前自殺,躺在他懷裡的時候,他也快崩潰了,

畢竟那是他媽媽,又怎會不愛呢?


範媽媽無疑是50、60後父母的典型,為了工作、集體精神而忽略了兒女的教育。

當子女走入歧途時,沒有足夠的警醒意識,最終不僅導致家破人亡,甚至為社會埋下了隱患。


就像前段時間的廣西女護士殺人案,轟動全國。

其犯罪起因,卻是因為在童年時,她身處最危難的時候,沒有任何人關心她,

才最終導致慘劇發生。

都說童年的陰影能影響人的一生,

深以為然!


有多少幸福的人可以用童年治癒一生,但又有多少人不幸的人,卻用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勞拉瑪卡姆博士說過:

育兒中要把80%的力氣,花在搞好親子關係上。

正如劇中一句臺詞說的那樣:

其實你要的只是一個依靠。


希望父母能換個角度,多點耐心,畢竟孩子還小,他們需要你的陪伴,

即便是管教,也不要一味的譴責,謾罵。

孩子是無辜的,我們都經歷過小時候,但是孩子沒有經歷過成為大人後的生活。

事業與生活固然重要,但真的有孩子人格形成重要嗎?

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美國作家布蘭肯霍在《得不到父愛的美國》一書中認為:

父親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得不到父愛的男孩,以後更容易產生暴力傾向、受到傷害、陷入困境、在校成績不佳,

而且在青春期時更有可能加入不良團伙。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燈,為人父母的你,

必須瞭解和整理自己的過去,才能避免孩子的人生重蹈覆轍。

張譯的《重生》爛尾?母親自殺贖罪?拿什麼與你和解,我的親情!

贏了官司,卻贏不了人性


薛冬是個律師,幫洪老先生打了一場官司,讓洪老先生的兒女贍養老人,

可惜兒女在國外不願意回國贍養得了癌症的父親,只願意給180萬贍養費。

就因為兒女不回國,洪老先生要拿刀殺薛律師,

老人的傳統思想,不想要錢,他只想讓兒女送終。

薛律師幫他爭取了最大的權益,薛律師說:

死在特護病房和死在窩棚裡,肯定是有本質區別的。

張譯的《重生》爛尾?母親自殺贖罪?拿什麼與你和解,我的親情!

人間許多事情,不是你想就能,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子不教父之過,

這種行為能養出這樣的子女也不奇怪,永遠不會自我反省,不覺得自己有錯,錯的都是孩子。

其實,每個不孝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溺愛的父母。

愚昧不會因為年齡增長而消失,你要不要贍養費,兒女都不會來看你。

寧願相信壞人是律師,也不相信壞人是自己的兒子,

但凡兒子還有一點孝心,也不會走到法庭這一步。


孝心是法律說了算,還是人性說了算?

贍養不是一場官司就能贏回來的,退一萬步說,即便你打贏了官司,法院對判決強制執行,

但終究你贏得了官司,也最多隻能拿到贍養費,卻得不到兒女們真正的關心與孝心。

電影終究是電影,洪老拿到了贍養費。

但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既打不贏官司,甚至拿不到錢,更別提孝心了。

張譯的《重生》爛尾?母親自殺贖罪?拿什麼與你和解,我的親情!

《安家》裡極品吸血鬼母親“潘貴雨”。

在房似錦考上的大學後硬生生的撕了錄取通知書;

重男輕女的家庭觀念讓房似錦從小都憎恨家裡,

爺爺去世後和父母家裡斷絕了關係,再也不聯繫。

沒有誰的原生家庭是完美的,值得慶幸的是,房似錦一路揹負著原生家庭的傷痛,努力前行。

遇到了徐姑姑,才卸下自己的防備,漸漸的打開心扉,最終收穫自己的幸福。


張譯的《重生》爛尾?母親自殺贖罪?拿什麼與你和解,我的親情!

正確引導,成就最羨慕的父子情


路銘嘉和路局是整部劇最羨慕的父子情了,小路會趾高氣昂,借力父親的職位,

一步一步的偵破案件證明自己的實力,也從來沒有反感過父親。

因為路局懂得如何引導小路,讓他對榮譽和英雄行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小路被炸彈困在車上,

路局走到車旁邊不願離去,又被秦馳和小路勸走。

那背影,像極了朱自清《背影》;也像極了滿文軍的《懂你》歌詞:

你靜靜的離去,一步一步孤獨的背影,多想伴著你,告訴你我心裡多麼的愛你。


張譯的《重生》爛尾?母親自殺贖罪?拿什麼與你和解,我的親情!

小路也深刻的明白:

其實親人這個命題,大可想得簡單一點,就好像陸局長是小陸的爸爸,今生已成定局,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對彼此好一點。

對親人,你可以不支持,不理解,甚至不承認,無所謂了;

只要存在關聯,自由相處之道。

不是每個對家庭都幸福美滿,也許他們當中的某些人,未必都是我們所希望的那樣,

但我們依然要善待他們,至少有一天他們離去時,在我們心裡不會留下遺憾。

張譯的《重生》爛尾?母親自殺贖罪?拿什麼與你和解,我的親情!

正如《安家》的大結局。

在房似錦的努力下,徐文昌肯與父親和解,所有的親情,哪怕是仇恨20年的親情,也會一筆勾銷。

無聲的一個擁抱,飽含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想念,與過往對孩子的愧疚。

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光彩只是外在裝飾,有的是在人後付出超出常人的艱辛和努力;

珍愛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你有多美好,世間就會有多光亮。


張譯的《重生》爛尾?母親自殺贖罪?拿什麼與你和解,我的親情!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一課是:

學會和照顧他們的人,保持親密關係,信任親人,能夠感受到溫暖並理解親人的善意。

對於上一輩的父母來說,最重要的一課是:

自己與兒女之間不是一種隸屬或絕對服從的關係,而是一種平等的關係。

現實生活中,如果給你一次《重生》的機會,你們會與傷害過你的親人和解嗎?


你會與傷害過你的親人,和解嗎? 單選

0

0%

0

0%

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