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权威解读交流纪要

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权威解读交流纪要

主题: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解读

时间:2020/4/24 19:00

主持:邓永康/彭广春

嘉宾:中汽研 杨总 电新 邓永康;汽车 袁伟;有色 齐丁;机械 李哲


专家点评:

先介绍补贴文件:主要从补贴条款,注意事项,以及和之前的不同之处。

正文之前先说一个问题,之前很多人都说2020年之后就没有补贴了,但现在又有补贴了。

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国家层面的对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定位或者一个管理思路,以及我们看到一点小的变化。


第1个关于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是否重要,因为之前是说2020年之后没有贴了、或补贴越来越少,中国虽然之前发展的很好,但是今后是否有掉头的可能。

我认为国内做事和西方国家不一样,我们这件事会坚持一直做下去,这是一个关键。

另一个观点就是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这十几年来积累的一些成果是取之不易,不会轻易放弃,因为花了十几年广大的人力、物力,几千亿的补贴资金。

虽然今年疫情的影响,新能源汽车下滑比较严重,同时欧美也加大了电动车的支持力度,所以说中国补贴再延长两年是顺理成章。

后续也需要关注一下,车船税、消费税、个税抵扣等环节可能都会有相应的政策。

除此之外,还有双积分政策,如何引导使用,如何设置零排放区等。


今天的政策发布了大概有几点。

第1个就是说今年退坡10%,明年20%后年30%,补贴的标准是否会变化,可以认为80%不会变。

如果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假设明年或后年发展特别好,可能会有微弱调整。

公交车,出租网约车这些车型,要求是今年补贴不退坡,公交车2020年可能是重点地区要达到100%,有些地区包括出租网约车也要求是100%,但是关于补贴标准,对于营运类车型补贴标准是按照0.7倍。

然后就是补贴的上限大概是每年200万,我觉得明后年突破200万应该是没多大问题的,就是说按照今年来看,可能到200万有点不太可能。


后面就是关于电池能量密度不变。

去年无论一些大的专家、院士都在不同场合提到当前能量密度不太适合提高的很多。

关于车电分离30万的门槛,他是没有限制,这里面其实也是体现一个思想,对于车电分离这种模式是支持的。

大概16年到17年左右,那时候车电分离是不支持的,因为我们国家对于电动车有一致性的要求,比如说电池和车是匹配的,做公告、检测的时候它完全匹配,但是换了一块电池,有可能就会不匹配,就会发生一些各种这种问题,所以说当时对于车电分离这种模式是不太支持的。

除此之外,之前新能源汽车存在骗补,因为在审查过程中发现有电池又拿到别的地方拿补贴,相当于一块电池骗好几次补贴。

但是现在我们关于安全监控,以及北理工数据平台能够监测到某一块电池,在技术上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

最后有一个是数量的规定,之前可能没有这样规定,现在是对于乘用车每次要是1万台,商务车是1000台。

补贴的30万是一个门槛,也是我们之前没有涉及到的,考虑几方面因素,一方面引导车企把价格压下来,有点类似德国的做法,德国之前要求是新能源汽车是6万欧元以上的不给补贴。

关于补贴的方式,燃料电池也发生了一点小变化,一方面就是燃料电池不是随意买卖了,要求在一定的区域内。


第6大块,相当于是政府加大采购力度。

政府采购力度,关于我们公务车,现在有一个双十八的规定,也就是说你的价格不能超过18万,然后是个别车型可能要求的更低一点,比如说12万,对于特殊车型有一个双二十五的规定,大概是2.5升25万的一个要求。

除此之外,这里面然后是对公务车型,他说除特殊地理环境之外的,原则上都购买新能源汽车,力度相对于之前是比较大的,因为之前有很多城市可能是按照50%的比例,也就是说新增和置换的,然后按照50%的比例,公务车在今后有可能比例会更高。

但是有人会说公务车现在市场保有量并不多,大概应该是50万台左右,因为之前是200万,后面是一般公务用车全部取消掉了。

但50万台数量不算少,有一个文件里面提到国企的车在更新置换的时候,要执行购买新能源汽车。

所以说这个量如果国企这一块全部调动起来,它的量还是比较大的。

14年左右,北京市有很多部委,包括科技部,发改委选了这种租赁服务,都在他们的政府大院里面有相应的一台车,大家直接去租车就可以。

这是这种方式,可能今后应该是全国一个是大的趋势。


除此之外,这里面还提到对于新能源汽车免限购、限行路权等等支持,同时加大对柴油货车的治理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优势。

轻卡或者类似渣土车,深圳市基本上全部换为新能源汽车了。

对于轻型货车,可能会选择新能源车,新能源汽车对于重型的可能就是清洁燃料的一些车,比如说 LNG CNG等等是这种方式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是过渡期,这个时间不用太多解读。

4个月内,不满足最新的要求,满足去年要求0.5倍。

我觉得补贴过渡期之后,然后开始进行一个限价的执行,最高价格不能超过30万。

我们现在的很多豪华车,比如特斯拉、30多万的车,可能这4个月他还能够享受补贴,但是这个过渡期之后可能就享受不到补贴了,因为它的价格,如果后期再降的话倒是可以的。

最后一句话,这里面提的是2019年6月26号到今年4月22号推广燃料电池车,按照138号文也就是去年的补贴政策,过渡期执行乘以0.8倍。

从6月26号再往后面,关于燃料电池车的补贴标准处于一个是空白,这次相当于是把政策做了一个补充。


后面说一下技术参数,关于乘用车,这里面是有几点变化。

一个是里程变化,去年是250km,今年提高到300km,关于里程提高,最开始是2017年左右,由100km提高到150km,后面由150km提高到250km,250km提高到300km。

有人问是不是很多车型受到影响,其实不是。

因为250公里到350公里这个区间段的车型现在已经很少了,所以说它一方面提高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市场需求的一个整体提高。

标准提高到这一点,等于是车辆带电量乘以500元,也就是说按照最小值给你补贴500元。

比如10度电,最高给你10度电乘以500。

400公里以上的车型,可能约是50公里左右的50度电,基本上乘以500,去年的标准它可能是27,000多元。

如果按照500元的标准也是相对说能拿到2.5,我们这里是2.25,所以说这个标准降低一点,影响并不是特别大。


关于客车的补贴标准,就是第1类非快充的纯电动客车,在单位在质量消耗量去年是0.19~0.17,今年是0.18~0.17,其他的所有内容都没有变化。

然后制定新能源车的一个技术要求,对于货车,电池能量密度是按照去年的标准,也就是不低于135。

变化稍微多一点的是客车,相对说带电量的补贴标准稍微会降低一点,去年是纯电动货车是350,今年是315,插电式的是去年500,今年450。

这里面变化有一点比较大,关于m1类m2类,这里面我看应该是按一类也就是3.5吨总质量,去年是2万,今年降到1.8。

对于m2 m3也就是总质量大于3.5吨级以上的,3.5~12吨的叫m2,大于12吨的是m3。

因为我们看到对于 m2类也就是3.5~12吨的,补贴量下降了很多,去年5.5,今年3.5。

而对于m3类也就是大于12吨的,应该就是加土运输车、深圳市那样的一些大土车,他几乎没什么价格,去年是5.5,今年是5。

去年只有m3类才有补贴,也就是说总质量大于12吨有补贴,然后对于3.5~12吨的没有补贴,今年把这块冲上来了。

可能考虑到市场上有这样的需求,今年直接给2万。

而对于m3类,去年是3.5,今年是3.15,今年做了关于货车的一个技术指标,加严了。

而对于电池能量密度,是按照去年的标准,也就是不能低于125,除此之外在中间关于续航这里面还有一个要求,对于纯电动的货车是80公里,然后插电式的50公里。


电新观点:

简单概要一下:补贴政策长期看肯定是超预期的,今年退10%符合预期

整体来说,明后年保持了一定的补贴额度,并且退坡力度较小,政策对于整个电动车的呵护还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疫情之下。

另外,政策导向还是鼓励技术水平往上提升,鼓励高续航里程的车辆

我们看到包括

公务用车和公共交通领域2020年是不退坡的,政府也是加大对新能源车的采购力度

公务用车以后原则上都是要求采购新能源车,所以说整体上政策是超预期的。

第2个,从产销的数据上来看,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但3月国内其实生产端已经是有序恢复的,产销的情况就是环比大幅上升,同比降幅比2月份收窄。

目前,整个车厂复工情况非常好,大部分达到去年75%左右。

消费端本质上是受到一些疫情的影响,我们觉得政策出来之后,这部分的销售需求是会被打开的,尤其是在今年的过渡期期间,比如说超过30万的车辆是可以拿到补贴的,过渡期之后是拿不到,也会刺激特斯拉的一部分需求出来。


海外方面,欧洲3月数据也是非常好,整体车市的冲击非常大,但是新能源车的冲击很小,我们统计了十几个国家,多数都是同比正增长的,德国、英国、挪威和瑞典这4个国家,其实环比有所上升。

从整个一季度整体欧洲的表现来看,车企对于电动化转型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市场表现也是朝这个方向走,所以我们觉得疫情能得到控制,无非是时间问题。

现在欧洲车厂以及美国车厂大体五月初复工,我们觉得下半年新能源车的产销应该是会延续一个高增长。

再加上我们国内现在政策已出台,所以对于全年,无论国内销量,还是特斯拉销量以及欧洲销量,整体可以更乐观一些。


从推荐的角度上来说,我们还是重点推荐各个环节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公司。

电池环节我们重点推荐宁德时代,建议关注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等。

在材料和零部件环节,我们同样是推荐每个领域的龙头公司,比如说负极重点推荐璞泰来;隔膜重点推荐恩捷股份;结构件重点推荐

科达利;正极重点推荐当升科技,铜箔是嘉元科技,电解液重点推荐新宙邦

从特斯拉这条线上来说,我们重点推荐的是三花智控、宏发股份、还有旭升股份


汽车观点:

乘用车:主要的看点在于没有再提高能量密度的技术指标,在2019年补贴标准能量密度最高要求已经接近LFP上限的情况下,此番没有再度提高技术指标,为LFP回潮奠定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考虑到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重大创新,解决了体积能量密度的问题,带动了成本的大幅下降,我们预计未来两三年在比亚迪的带动下,LFP将迎来回潮流。

叠加比亚迪将迎来新一代产品周期,在刀片电池、DM-i等新技术加持下,率先实现PHEV平价,预计销量和份额都将会有大幅增长,继续给予推荐。


客车:政策较为友好,2020年不退坡,2021-2022年分别在前一年的基础上退坡10%和20%,比乘用车退坡幅度略小,我们测算了下在最新的补贴政策下,2020-2021年比亚迪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在27和32亿元,对应当前估值分别为10.3和8.7倍,考虑到前几年补贴陆续到账,后续现金流充裕,分红率预计维持高位,继续给予推荐。


有色观点:

一、钴:钴业龙头有望迎来量价齐升,产业链全面强化

1.钴价仍处于中长期上行通道,疫情压制解除之后,有望重回升势。

从未来三年维度看,供给侧,Mutanda停产、刚果金民采矿大幅减产,嘉能可大部分产量已锁定下游长单,现货市场有望维持偏紧状态;

需求侧,国内补贴大幅退坡负面影响已消化殆尽,海外传统车企电动化加速以及Tesla销量超预期,无钴化虽有技术端倪但大规模商业推广仍需很长时间,整体看2020-2022年全球钴供需已回归紧平衡,当前25万元/吨左右的钴价仍不足以刺激供应响应,有望进一步上行。

短期看,疫情虽对下游需求有直接打击,但对供给侧如刚果金、南非的物流运输、项目运营和建设的影响可能正在增大,近期铜钴价格下跌又会进一步压低上游开工率,供需双弱背景下钴价大幅下滑空间收窄。

我们认为,一旦疫情压制接触,钴供需两旺有望驱动钴市量价齐升。


2.钴业龙头标的有望迎来量价齐升和产业链的全面强化。

1)华友钴业

产销量角度,钴随着下游需求回暖,产销量也有望显著回升,11.1万吨/年铜冶炼、4.3万吨矿产铜产能在2020年将实现满产,较之去年7.13万吨铜产量同比提升54%。

二是根据公告,公司控股的三元前驱体项目、参股的正极材料项目有望于2020年悉数达产,届时前驱体产能将达到6.5万吨,是2019年2万吨产能的3.25倍,再加上订单接连斩获不断,有望从2020年开始贡献利润。

三是华越钴镍6万吨粗制氢氧化镍钴预计在2021年投产,湿法冶金的成本优势将逐步显现,再叠加镍价在高镍三元材料的需求带动下有望进入上行通道,将成为公司另一强劲的业绩增长极。


公司“资源+有色+新能源+循环回收”的一体化产业协同的优势凸显,有望在新能源车大潮中强者恒强。

新能源车由于其安全性、创新性、高性价比驱动的诸多特点,对锂电材料供应商的综合实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具备“资源-有色-新能源-循环”的整合性材料供应能力的供应商非常稀缺。

公司凭借稳定与低成本的原料保障、卓越的制造能力、客户需求和创新驱动的产业协同优势满足客户需求,并不断迭代升级和扩产,有望在新能源车迅猛成长的市场中形成正循环,客户粘性越来越强,规模和盈利能力越来越高,强者恒强。


2)寒锐钴业

安徽3000吨钴粉产能已于2019Q3投产;2020-2021年刚果金钴铜新建产能进入大幅释放期,钴、铜产能(金属量)增幅分别为100%和200%。

一是全资子公司安徽寒锐“3000吨金属量钴粉生产线和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已于2019Q3投产,再加上原有的南京本部1500吨产能,公司钴粉产能达到4500吨;

二是刚果金科卢韦齐2万吨电积铜和5000吨电积钴项目有望在2020年下半年投产、2021年达产,届时公司刚果金铜钴产能将由2019年的5000吨粗钴、1万吨电解铜增至粗钴5000吨、电积钴5000吨以及电解铜3万吨/年,钴、铜产能(金属量)增幅分别为100%和200%,有望推动公司2020-2021年的产量实现大幅增长。


公司拟定增募资约19亿元,在赣州布局钴盐和三元前驱体产能,切入新能源车供应链。

2019年11月14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融资约19亿投向“10000吨/年金属量钴新材料及26000吨/年三元前驱体项目”。

该项目以三元电池废料以及钴的湿法冶炼中间品为原料,一期公司将新增年产硫酸钴5,400吨(金属量)、年产氯化钴1,600吨(金属量)、年产四氧化三钴3,000吨(金属量),建设期两年;二期三元前驱体2.6万吨年,建设期2年。

一是湿法冶炼生产线的建设替代了原先钴中间品的委外加工,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

二是进入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领域,加强钴镍原料获取;

三是向下游延伸至三元前驱体环节,享受新能源车供应链的快速增长。


3)道氏技术

从整合到奋进,新能源车材料业务有望迎来多点开花。

一是自身产能迅速扩张。公司整合了新能源车关键材料领域的头部资产,公司公告称计划在未来3年实现10万吨三元前驱体及2万金属吨钴盐产能,新型导电剂产能从目前1万吨扩到2万吨,原料端粗钴和阴极铜产能也计划实现翻倍增长。

二是新能源车行业景气度提升。国内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影响逐步消化,海外市场增长加速,廉价爆款车型频出,电动车市场向成长期过渡,公司全产业链的供应优势和协同效应有望进一步发挥。

三是再融资的放宽有益公司产能扩张和进一步整合资源。

一方面公司产能扩张有客观的资金需要。

另一方面,考虑到公司过往在新材料领域极强的整合能力,再融资放宽也为公司进一步整合优质资产提供了更好的融资条件。


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继续加码新能源车材料业务。

近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称,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7.2亿元,用于“年产30000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年产100吨高导电性石墨烯”、“年产150吨碳纳米管生产项目”、“年产5000吨钴中间品(金属量)、10000吨阴极铜的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二、锂:锂价处于底部区域,权益资产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1.锂价处于底部区域,权益资产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中长期看,当前广谱锂盐价格已跌至2015年水平,已跌破部分企业成本线,行业出现自发性收缩,供应出清周期已开启,广谱锂盐的中期价格也基本触底。

中短期来看,全球疫情发酵导致短期需求和价格承压,但难改电动化大趋势,而一旦疫情缓和,下游生产解封,在政策的呵护下,可能迎来大斜率改善;

另一方面因为疫情的影响,上游企业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压力测试,反而可能加快整个行业出清的节奏,从而加快锂盐广谱涨价趋势的确立。

此外,疫情期间国内氢氧化锂价格仍保持着较为坚挺的价格,显示出仍有较好的景气度,我们仍然看好该细分领域的长期溢价。

当前时点,经历了此前的大跌,我们看好相关权益资产中长期的配置价值,尤其是氢氧化锂标的仍值得关注,建议关注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


机械观点:

从设备角度来看,一般设备标的股价市场表现和行业终端销量相关性更高,和下游电池厂扩产带来的订单相关性相对较弱,主要原因系下游电池厂的设备招标订单难以跟踪,市场较为容易产生分歧。

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也是电池厂资本支出的前置指标,因此我们预期本次补贴政策落地,也提升了未来新能汽车销量增长的确定性,对设备标的也带来了边际利好。


从行业基本面来看,我们注意到行业几个龙头电池厂年初以来,投资支出并没有呈现明显减速趋势,例如宁德、northvolt等国际龙头电池厂商目前扩产依然在有序进行,一、二季度均有启动设备采购和订单招标,未来龙头电池厂采购趋势确定,对于电池设备厂商来说订单也是边际向好的状态。

从标的选择来看,目前电池设备厂商竞争格局越发清晰,龙头厂商凭借整线和大客户两大优势,目前呈现强者恒强的趋势,我们重点推荐标的先导智能。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汽车电动化同时也伴随着汽车电子化趋势,一方面是汽车电子设备需求在持续提升;

另一方面新能汽车热泵空调的技术路线,也将带来热管理管路零部件需求增加,我们了解到热管理系统的零部件总价值较传统有翻倍提升空间,其次对于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强化。

因此从汽车电子和零部件逻辑上来看,我们建议关注目前国内汽车电子装备和零部件龙头厂商克来机电。


问答环节:

Q:现在大家比较关心的补贴是延续两年到2022年底,但实际上有额度的限制:30万以下才给补贴,还有200万辆的限制。如果超过了200万辆如何去做界定?

如果特斯拉后续降价会不会对自主品牌造成影响,使压力进一步扩大,毕竟特斯拉的产品力比较强。

A:关于200万的问题。首先可能今年或者明年,然后有可能到不了上限200万,这是一点。

关于怎么测算,关于测算可能有点小问题,起草者可能还没有预料到。

做个假设:有2万公里里程的需要跑完了车企才会上报,才会说我有1万台车,我要拿补贴,并且这个时间点已经往后推迟比较长,有的车跑了一年就有2万公里,有的一年半才有,所以说大家上报的时间也不一样。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车认为自己能拿到补贴,但是最后北理工那边测的数据证明他没有跑2万公里,而不能拿补贴,或者有其他的一些问题也拿不到补贴。

所以说最后如果政府从上牌的数量来看,200万可能也不准确,因为有的车拿不到补贴,最后就需要把它减掉。

还有关于时间点,200万卡的时间,我觉得它可能是指导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很多方方面面都会限制,不好测算这200万。


关于特斯拉的问题,特斯拉短期内这4个月可能量会卖的多一点,它主要在国内限购、限行,就是在这些主流的城市,然后还要包括成都这些地方。

我们国家随着补贴退坡,我发现有一个规矩是每一次退坡影响最大的是自主品牌,刚开始15、16、17年基本上都是自主品牌在前20名,市场份额占到百分之八九十。

从18年开始,有一部分品牌,包括大众、蔚来、宝马、东风日产。

但是19年7月份到今年3月份,按照最新的19年的补贴政策,进入前20名的平台包括宝马、大众、蔚来、特斯拉、丰田、威马、小鹏这些。

特斯拉的打击,应该是对整个行业的打击,包括对一些传统的造车企业,还有一些自主品牌。

现在看到这4个月特斯拉能拿到补贴,4个月之后拿不到补贴,但是如果特斯拉真的降价之后,它可能进一步把自主品牌里面中高端市场挤压。

比如说20、25万到30万期间的预算,有些人可能再加2万能买一个特斯拉。


Q:它的补贴文件里面提到了一点:非私人购买,或者说用于营运的新能源乘用车,按照相应补贴金额的0.7倍给予补贴。出租车,包含网约车,是补贴不退拨的。网约车到底是按0.7倍给补贴,还是补贴不退拨,按照2019年的补贴的额度来给?

A:这个补贴文件相当于对大概然后有哪些变化的总体说明,后面是有更加详细的技术指标的。

而刚才提到的对于出租车、网约车还有租赁车这三类因为都是属于营运车辆,不退坡是补贴标准不退坡,比如说400公里以上的,我们去年是2.5万,今年还按2.5万。

但是在测算过程中,由于它是非营运类车型,假如说最终算出来给他2.4万,但是也要乘以一个0.7。

最终还是按照0.7的折算系数来进行补贴。


Q:运营车辆到底是按2.5万的打7折,还是按2.25万打7折?

A:这里面可能计算稍微复杂,不是2.5×0.7的那样一个概念。

表格里面第1项有一个算数公式,这里面然后是mn最小值是什么概念?

按照里程补贴,比如某台车是500公里,按照这个表格我们应该是2.25万。

然后我们再算这个车的带电量,求2.25和50度电×500,这两个的最小值,然后再乘以后面的系数,这个系数包括能量密度系数、能耗系数,乘完了之后作为这台车能够拿到国家补贴的最终金额,这个最终金额对于普通私人消费者就是这个金额,如果对于营运类车型还需乘以0.7。

营运类车型它应该是2.5来算,那就是按去年的标准,然后再乘以0.7。


Q:特斯拉在推行无钴化电池,现在它进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然后对钴的需求会有多大影响?

A:实际上它应该是在电池日进行发布。

电池日原先规划是在4月20号举行,但是美国有疫情的影响,整个特斯拉的福利蒙特工厂都停产了。

然后Mask把电池的发布会推迟到5月中旬举办,可能会对电池的产能、价格、未来跟供应商的合作方式、生产电池的技术上进行探讨,还有应该会做特斯拉的未来自供比例的规划的详细分享。

按照去年它的自动驾驶日的节奏来看的话,发布会的时间大概是2~3个小时。

但这里面它真的电池的技术,实际上现在我们判断下来很难说它是无钴电池还是含钴电池,因为这一块都是外界媒体或者说外界的分析在进行的推测,真正的他的技术路线还没有完全公告,要等到发布会这一天去揭晓,我们现在很难去给出一个前期的判断。现在距离发布会也就半个月的时间,可以期待。


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整个产业都进行了很好的复苏,海外现在了解到特斯拉应该在5月4号进行复工复产,欧洲主流的车企,不管是在欧洲工厂还是美国工厂,大概率也是在5月初进行复工复产。

然后国内这边再叠加整个政策的强力支持,欧洲还有整个碳排放的政策的促进,整个新能源汽车板块是一个很好的价值配置区间,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


风险提示:终端需求不及预期、政策不及预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