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彦皓:除了国际资本涌入的推动外,股市短期再无任何行情

除了国际资本涌入的推动外,股市短期再无任何行情

\丁彦皓-可信财商、珂芯资产

一、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新冠疫情在全球依然在高速蔓延之中,不但欧美尚未出现拐点,日本、印度、中东与非洲又呈接力的态势,从目前的进展来看,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商业活动的冲击应该以两年来计,全球必须做好长期消耗战的准备,武汉歼灭式抑制疫情的方式必然很难在全球得到普及,所以,短期完全抑制住疫情蔓延绝无可能。当前决定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的不是应对最有效的国家,而是应对效率最差的国家。按照当前的现实条件能够发现,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中东与非洲将会成为疫情蔓延的温床,不但上述地区最终会沦为人间地狱,而且持续输出将会严重的拖累全球的经济增长的态势。

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最终会超出人类所经历的所有危机,甚至包括二战,全球经济最终将会被“雨露均沾”的疫情彻底击垮,全球债务危机将会叠加式冲击全球经济,疫情限制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最终会让全球商业效率打折,尤其一旦疫情让经济下行导致低收入群体出现生存危机时,很可能会出现局部社会动荡,甚至是小规模的军事冲突。可以肯定的是疫情最终会让数十亿人被裁员,降薪以及生活、健康严重受损。

即使中国将自身的体制优势发挥到极致,全国上下一心将疫情阻至国门之外,外部输入性的传播冲击与全球商业活动受阻,产业链效率打折等不利现实最终也会让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受到一定的冲击。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商业活动以及政治格局的影响已超出所有经济学家的想象力,最终产生的冲击会呈颠覆性、根本性与久远性的特征。而目前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全球央行为应对疫情所投放的货币必然会推动资产价格的大涨、拉大社会不同收入阶层的贫富差距、加剧债务危机的恶化以及全球经济会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萧条期。直至新兴技术出现后,附加红利外延覆盖前期所积累经济困境,但这需要以五年为一个周期的孵化期,而非凭借一招一式能够轻易化解。

从目前来看,虽然疫情过后,中国开始大面积复工,疫情对社会运行的冲击越来越小,但是,中国早已与全球经济融为一体的现实决定中国经济将会因外部应对疫情不给力而被严重拖累。另外,随着中国经济因外部疫情蔓延减速后,中国国内的债务危机、小微企业生存困境以及大面积失业与破产等不利困境也会让中国社会深陷其中。只是相对其他疫情管控失控国家所受冲击相对较小罢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社会和中国经济断然无法在此轮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大衰退中独善其身。

只是当前疫情正处于蔓延的初期,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冲击尚未完全被暴露出来外,国内的媒体也是一边倒的鼓吹与夸大中国经济,让社会产生了盲目的自信与对问题的漠视,但是,这绝非意味着中国就是疫情危机下的“桃花源”。

二、新冠疫情对A股的冲击

在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独A股尚未对疫情进行完全公允的出清,股价依然高悬,当然这涉及中国有效的抑制住疫情蔓延、也包括准确且及时的对A股注入大量流动性,缓解了市场的恐慌性抛售、国内媒体一边倒的鼓吹以及A股的估值本就不高等现实,让整个市场对A股表现出过度自信。但是,这种自信必然只是暂时性的,断然无法持续,最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公允、出清。从目前来看,疫情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将会逐步体现到A股的股价之上,由此可见,基本面的持续恶化必然会拖累A股的价格提升。所以,基于基本面出清的视角来看,短期内A股不但不会出现股价上涨的可能性,而且继续下跌将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当前决定全球资产价格最大的因素主要是全球央行的密集型量化宽松与降息,且这一行为还将会持续。央行大量投放货币的结局必然是资产价格的大涨,尤其是房地产与股市。虽然目前人民银行在尽全力克制货币宽松与降息,以防资产价格非理性繁荣对实体经济形成冲击。但是中国在应对疫情领域相对其他国家更有优势,在疫情蔓延稳定之后,全球资本都会大量的涌入中国,寻找获利的途径,推动中国资产价格的非理性繁荣。经济下行的现实与其他经济体的天量货币投放后的资本涌入现实必然会间接迫使中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再次推动资产价格的非理性繁荣。所以,当前全球央行所投放的货币与人民银行的间接货币宽松已成为提升A股股价上涨的唯一因素,当然也是决定性因素。

不过从目前北京所实施的政策可以得知,抑制资产价格大起大落已成为既定国策,北京已经清晰的认识到如果纵容欧美等国家天量投放货币与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资产价格肆意冲击,最终不但会导致中国的资产泡沫横行,对实体经济形成挤出效应外,还为海外资本提供了收割中国财富的机会,形成经济危机,这是北京断然无法接受的。

北京绝对不会纵容A股的非理性繁荣,但是,又不能关闭已对国际资本进出开通的通道,由此得知未来中国的股市依然是结构性行业,部分优质蓝筹股、白马股以及未来具有极大发展空间的高科技股受各类海内外机构资金的推动将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是一旦出现非理性繁荣,监管机构必然会对其打压,让其回归理性。

中国是一个对媒体实施管制的国家,尤其传统文化与部分机构的政治目的让全国舆论会根据部分群体的利益而一致唱多,这必然会误导社会对已存在问题的客观与理性认识,从而导致行为选择有失偏颇,从而造成投资损失。事实是目前国内的舆论一片唱多,对全球疫情失控对中国经济冲击的认识不足,盲目乐观自信。当然目前疫情还处于高速蔓延的态势中,尤其印度与非洲尚处于爆发前的潜伏期,尚未出现大面积的爆发,另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新冠疫情的认识主要是关注确诊数与死亡数,而一旦疫情从歼灭战转入消耗战之后,全世界才会将注意力从确诊与死亡转移至其对经济的冲击。股市对疫情持久存在对经济的冲击相对社会大众而言会提前预知,所以,在全球对疫情的注意力转移之前,股市必然会有所反应,即对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实施公允的价值评估后A股的股价下跌。

三、结论

在全球所有发达经济体的股市中,目前唯独A股尚未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进行完全公允的出清,但这必然是短期的暂时性行为,不可持续,所以,A股下跌是大概率事件。当然全球货币宽松与降息必然会加剧全球资产价格的非理性繁荣,尤其中国在疫情蔓延稳定后,相对其他发达经济体的优势会吸纳更多的国际资本涌入,这将加剧中国资产价格的非理性繁荣,尤其是A股。但是,这不但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目标相违背,而且会为国际资本提供了收割中国财富的机会,中国政府断然不会纵容这一行为的存在。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A股整体呈现下行的态势,投资机会更多是优质蓝筹股、白马股与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高科技股的结构性行情,而非整体性的非理性繁荣。

丁彦皓:除了国际资本涌入的推动外,股市短期再无任何行情

可信财商-所有评论都要对投资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丁彦皓 博士、博士后,可信财商发起人,珂芯资产董事长,专注资本市场,聚焦权益投资、资本运作、大宗期货、期权以及宏观经济等领域的研究与投资,关注国际关系、历史、哲学与宗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