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詩詞中的“佳人”丨世間能得雙全法,不失“意象”不失美

引言

在造字之初,人們就將“美”和“女性”聯繫起來,類似於“婉”、“娟”、“婀娜”、“娉婷”等一些形容美好的詞,都是與女性相關聯的。在文學中,“女性美”似乎永遠都是“寵兒”,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裡,常常出現對“女性美”的描寫,尤其是在浩如煙海的唐宋詩詞中,眾多文人對女性美的描寫可謂是百家爭鳴,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

唐宋詩詞中的“佳人”丨世間能得雙全法,不失“意象”不失美

從古至今,“女性美”就為人所津津樂道,雖然在舊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女性的地位一直不如男性,但是人們對女性“美”的描寫從始至終沒有停止過。

先秦之具象,秦漢之抽象,魏晉之虛化,推波助瀾,促使唐宋描寫女性美的詩詞走上意象化的道路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詩歌”一直都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主流形式。

在我國浩瀚的“詩海”中,女性的形象從未缺席,而人們對女性的審美意識是神聖而又自覺的,這也成為了中國古典美學中一個重要觀念。

女性美是人世間美的極品,世上一切美的事物都在這種和諧曼妙的形體之美面前黯然失色。

這不僅體現了大自然的偉大與輝煌,也是人類在認識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不斷使自身趨向於完美的豐碩成果。

唐宋詩詞中的“佳人”丨世間能得雙全法,不失“意象”不失美

在人類漫長的發展史中,自身意識的覺醒與改變也一直伴隨其右,從中國古典詩詞中對於女性美的描寫中,就可以看出這種審美意識的發展。

先秦時期,由於生產力水平不高,人們對自然的認識十分有限,對於女性美的描寫往往是寓情於物

作為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著很多的女性形象,如城中靜女,月下姣人等等。

其中對於女性描寫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衛風中的《碩人》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頸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這首描寫衛莊公之妻莊姜出嫁時的詩,參照大自然中的物象,來對衛姜進行一個全方位的臨摹。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類似的詩歌,比如《七月》中,用“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兮,其黃且隕”來形容少女處於青春期的華美和出嫁後的色衰。

戰國至秦漢時期是中華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隨著生產力發展,人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也水漲船高,這個時候對於女性美的描寫趨向於抽象化。

唐宋詩詞中的“佳人”丨世間能得雙全法,不失“意象”不失美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裡,臣裡之美者,莫若臣東鄰之子。---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這段描寫中,相較於先秦時期具體的描述,在“語價”上面已經開始使用一些帶有分析性的語言,這些語言具備了明顯的抽象性。接上文,作品再寫: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顯而易見,這又迴歸到了《詩經》中描寫女性美的風格。

這一時期詩歌中對於女性美的描寫呈現出一種過渡的性質,一方面繼承了先秦時期的具象描寫,另一方面又添加了新的審美效果,並且注重含蓄和抽象的風格。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漢書·孝武李夫人轉》

到了漢魏時期,隨著社會文明的進一步發展以及人們認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詩歌中有關女性美的描寫開始趨向更加概括化、虛擬化和抽象化,並且這種風格逐漸成為了一種固定的模式。

隋唐時期,國力強盛,“開放”的政策使得唐人與域外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各個民族文化的交融使得讓唐朝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風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人們對女性的審美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變化也同樣影響著宋朝,描寫女性美的詩詞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芙蓉如面柳如眉,容顏體態之美溢於言表;雲想衣裳花想容,女子服飾之美盡顯無遺

唐宋詩詞中的“佳人”丨世間能得雙全法,不失“意象”不失美

唐宋時期高度繁榮的詩詞文化,加之人們審美觀念的進一步提高,使得描寫女性美的詩歌層出不窮,關於女性各個方面的美都囊括其中,讓人看到那些詞彙就能聯想到佳人的形象。

古人云: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從古至今,女子的容顏體態之美,是女性美最直觀的體現,唐代文人墨客將這種形體美暗喻於詩詞之中,廣為流傳。

潔白如玉的手指,如凝脂般的皮膚,讓唐宋的詩人們文思泉湧,妙筆生花。

與傳統的詩歌相比,“詞”顯然更能表現出女性之美,晚唐時期盛行一時的“花間詞”,是描述女子容貌的代表,辭藻華麗,色彩華美

作為“花間詞”的開山鼻祖,溫庭筠的筆下盡顯“女兒國”的風情。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峨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菩薩蠻其一》

溫庭筠的詞,常以“精細”二字冠之,詞中對女性容顏體態之美的描寫堪稱細微之至

,用“雪”擬面,用“雲”擬發,再以“欲度”描繪鬢髮的勢態,將女子兩頰輕柔蓬鬆的烏黑鬢髮刻畫的淋漓盡致,窮盡形象。

溫詞這種精細入微的描寫更是超越了派別的嫌隙,甚至出現在了像蘇辛這樣豪壯倜儻的詞人的作品中。

冰肌自是生來瘦。那更分飛後。日長簾幕望黃昏。及至黃昏時候、轉銷魂。---《虞美人》

俗語云:三分長相,七分打扮。又語:人靠衣裝馬靠鞍。

唐宋詩詞中的“佳人”丨世間能得雙全法,不失“意象”不失美

服裝是繼容顏體態之後最直接的“美”的表現形式,大唐盛世,國力強盛,開放的政策以及包容的文化內涵培育出了一眾具有健康人格的唐人。

唐女子的服飾文化,是在繼承華夏傳統的基礎上,凝聚各民族乃至外域的文化形成的特色文化。女子們的服飾絢爛多姿、富麗堂皇,讓人應接不暇。

當時代的腳步與文化的延續走到了宋代,在理學思想的影響之下,宋朝女子的服飾也發生了些許變化。從最初的奢華豔麗逐步走向了寧靜淡雅,綻放出了別樣的風情。

赤橙黃綠青藍紫,奼紫嫣紅滿園春,唐宋女子張揚的個性在這些明亮的色彩中得以體現。

牛希濟的《生查子》中這樣寫道:“記得綠蘿裙,處處憐芳草。”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身著綠色羅裙的女字,在遍佈花草的坪中漫步。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拋卻容顏服飾美,情態與情愛之美的描繪化之臻境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誰也不曾想到,《詩經》中的一聲嘆息,竟然就這樣貫穿了文學的始終。

《蒹葭》中永遠“在水一方”的伊人,《登徒子好色賦》中的鄰家女孩,都有傾國傾城之色,千百年來,這樣的文化底蘊一直延續了下來,受其影響,唐人詩詞中的女子也美得活色生香。

鞦韆打困解羅裙,指點醍醐索一尊。
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偶見》

這樣的詩句可謂是妙趣橫生,將女孩活潑機靈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寥寥數行的文字,就能帶動讀者的心。

唐宋詩詞中的“佳人”丨世間能得雙全法,不失“意象”不失美

宋代的著名詞人李清照,似乎也受到了這首詩的影響,於是《點絳唇》應時而生:“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雖不描景,也不敘情,只是簡單的白描,卻依舊打動人心。

除了對女子情態之美的描繪,唐宋詩詞中,描些女性“情愛之美”的詩句也時常出現。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思帝鄉》

受到漢樂府民歌《上邪》的影響,一股血性之美也流傳到了唐宋詩詞之中,詩中描繪的少女敢於衝破樊籬,在封建的社會中,自己選婚姻對象,且不論結果如何,永不後悔。決絕的態度讓少女的個性得以張揚,這樣為了婚姻不顧一切的少女形象,縱觀整個中國古代詩詞,都很少見。

秦觀《南歌子》:“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揉藍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點檀唇。人去空流水,花飛半掩門。亂山何處覓行雲。又是一鉤新月、照黃昏。”一連串的描寫,將畫面渲染的多姿多彩,彷彿從寥寥數句中就能看到一個女子盛裝等待意中人的景象,這樣描寫情愛的詩句在唐宋時期達到了一個新的巔峰。

結語

在我國關於女性形象審美的詩歌文學作品中,“想象”二字是貫穿始終的,唐宋時期的詩詞在中國古典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對女性美的刻畫生動形象,引人遐想,對後世乃至整個古典詩詞歷史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中國文化的書篇中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詩經》

《舊唐史》

《上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