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度評價:全方面地理解績效考核,以及戰略協同

​360度評價:全方面地理解績效考核,以及戰略協同

績效

​360度評價:全方面地理解績效考核,以及戰略協同

360度評估反饋,是一種行為導向的績效評估方法,早在二戰時期就開始應用於士兵的戰鬥力評估與選拔。20世紀50年代逐漸被應用於管理者的選拔與能力發展中。80年代,美國Edwards等學者正式提出360度評估反饋的概念,正式走向了企業管理實踐。

為實現評價信息的客觀、全面、可靠,360度評估反饋的來源包括三個層次:周邊反饋,包括上級、同事、下級、內外部客戶;組織反饋,正式任務環境下的團隊評價;自我反饋。通過對被評價者全方位、多維度的評估,將結果反饋給員工後,幫助員工瞭解自身在哪些績效維度存在不足,以開發員工潛能,塑造員工行為,提高工作績效。

360度評估反饋有幾種適用場景。

(1)適合於人才管理而非僅僅用於獎懲

360度評價反饋在人才測評與選拔環節,可篩選出價值觀、能力、業績俱佳的人才。在人才培養維度,一方面通過“照鏡子”提出培養需求,另一方面通過結果反饋,讓被評價人瞭解自己工作過程的全貌與不足,提升自我認知,從而加以改進。在人才任用的考核層面,周邊績效也在考察範圍之內,提高人才的全局意識和合作態度,發揮1+1+1>3的內部協同性。

(2)適合穩定期而非初創或變革期

360度評估反饋對於組織環境有一個“三穩定”的要求,即戰略相對穩定、組織結構相對穩定、人員相對穩定,因此適用於成熟期的企業。初創期的企業,人員配備不完善、上下級工作關係不明確,且企業規模較小,樣本不足或礙於情面,不適合使用360度評估反饋。

高成長期的企業,內外部環境變化較快,人員變化大。變革期的企業,內部業務、結構、人員不穩定,因此都不適合採取360度評估反饋。

(3)360度評估反饋以批評與自我批判精神為基礎

信任、坦誠、開放的組織氛圍是360度評估反饋成功運用的基礎。在中國企業群體至上、崇尚中庸和穩定的文化背景下,怯於變革、礙於面子、封閉自我、羞於表達是員工普遍的心態。要想取得實效,還是需要內部加強批判與自我批判精神的宣導,真正將360度變成內部反饋的有效工具。

(4)360度評估需要與其他績效考核手段相配合

360度評估反饋面向過程和行為,屬於定性評估的手段。它與結果性績效考核不是替代關係,而是互補關係。因此,企業實施360度績效考核的前提是首先有一套基於結果考核的績效管理工具,例如KPI或者BSC等,在此基礎上考慮到員工績效結果的多因性、多維性,加入360度評估反饋予以補充和完善。

360度評估反饋在企業實踐中,要根據不同維度的評價主體配套相應的權重。主要應用於企業內部的協同績效評價及周邊績效評價。

360度評估反饋,有利於構建內部協同機制,通過周邊績效交互評價的手段,讓不同部門和員工之間,能夠加強溝通,增進信任。

360度評估反饋也可落實於幹部的選拔,通過基於行為的勝任力模型評估,能夠發掘更適合的管理者。

總之,360度評估反饋,有利於協同,有利於合作,有利於內外部客戶價值的創造,有利於構建組織產業生態,有利於相關利益者價值最大化。企業可以利用360度考核構建內部協同機制;加強管理者能力評估;加強戰略協同;增強內部及外部客戶關係;優化人力資源周邊環境(周邊績效考評);加強批判與自我批判的文化和機制。

當然,360度作為純主觀評價,也有極大的限制性,比如讓幹部和員工不敢得罪人,爭當老好人,容易出中庸型人才,還有可能幹掉優秀的人。另外無論記名與否,360度都有可能“走過場”“走形式”,這也為企業落地360度評價反饋帶來了障礙。

在我看來,上述問題都是因為落地時出了問題,而非360度本身的問題。而且自評和他評一定要配合。但在操作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評價維度要明確。無論是主動性、責任心,還是溝通能力與內部協同,評價的維度要明確,維度也配套對應的行為錨定方式;

評價方式要民主。上下左右內外,領導可以對下屬的主動性和責任心進行評價,下屬也可以對領導的管理能力和領導能力進行評價;

評價權重要有所差異。不同維度的權重應有所差異,不同評價主體的權重也應有所差異;

長期發展關聯度強,短期績效關聯度弱。態度及行為類評價,主要看長期表現和長期發展,當年的年度綜合得分佔比,不宜超過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