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浙江“創造力第一區”硬核指標 讀懂中國創新活力

編者按:

日前,浙江發佈了《浙江省創造力十強縣(市、區)榜單》和《浙江省創造力百強企業名單》,“榜首”均花落杭州高新區(濱江)。4月26日,在最新出爐的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又首次提出“全力支持杭州高新區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杭州高新區(濱江)創造力,從何而來?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怎麼建?即日起,浙江新聞客戶端《杭州觀察》欄目聚焦濱江,深入剖析這個浙江“創造力第一區”的發展座標、質量與方向。

拆解浙江“創造力第一區”硬核指標 讀懂中國創新活力

4月21日,我省首次發佈《浙江省創造力十強縣(市、區)榜單》和《浙江省創造力百強企業名單》,杭州高新區(濱江)位列第一。

數據有深意。4月24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透露,我國國際發明專利申請量首次躍居全球第一。

數據見實力。榜單中,杭州高新區(濱江)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有效發明專利量、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均處於領先位置,進入百強的企業多達18家,前十強佔七家。

浙江“創造力第一區”在全國處於什麼位置?發明專利為何如此重要?拆解杭州高新區(濱江)各項指標,有助於讀懂蓬勃創造力的源頭活水來自何處。

讀懂“第一區”

縱橫雙向拆解,雙“榜首”實力顯山露水

浙江亮出兩份創造力榜單,意在呈現經濟發展格局和蓬勃創新動力。杭州高新區(濱江)各項指標遙遙領先,無論從橫向還是從縱向拆解,與全省、全國和過去對比,“第一”成色十足。

橫向對比全省,第一領跑。

浙江此次發佈的創造力榜單,主要涉及三項指標,每項指標都與發明專利有關。其中,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是指每萬人擁有經國內外知識產權行政部門授權且在有效期內的發明專利件數,是衡量一個地區科研產出質量和市場應用水平的綜合指標。橫向對比省內,杭州高新區(濱江)數據亮眼。

拆解浙江“創造力第一區”硬核指標 讀懂中國創新活力

數據顯示,杭州高新區(濱江)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57.57件,位列全省第一,是第二名的兩倍之多。這一指標不僅大幅領先於其他區縣市,也是杭州(59.72件)的5.9倍、浙江(28件)的12.7倍。(根據2019年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數據,杭州位列省會城市第一,浙江位列全國第二。)

此外,杭州高新區(濱江)有18家企業,入圍浙江省創造力百強企業,其中7家進入十強,全省第一。這7家企業分別是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浙江宇視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網易(杭州)網絡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拆解浙江“創造力第一區”硬核指標 讀懂中國創新活力

橫向對比全國,穩穩前列。

深圳南山同樣頂著“第一光環”。該區是深圳高新區所在地,高新產業集聚、頭部企業眾多,與杭州高新區(濱江)頗具對比價值。

數據顯示,南山與濱江難分高下。

深圳南山面積182平方公里,去年戶籍常住人口98萬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0.53萬;而杭州高新區(濱江)除去錢塘江水面,面積僅為55.48平方公里,去年戶籍常住人口39萬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0.7萬。

去年,南山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394件,而杭州高新區(濱江)為357.57件。考慮到杭州高新區(濱江)人口密度更高,每平方公里產出的發明專利密度,二者可以說難分伯仲。

與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等老牌高新區,以及蘇州工業園區、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相比,杭州高新區(濱江)也表現出較強突破力和成長性。

2016年,蘇州工業園區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首次破百,為102.55件,而杭州高新區(濱江)早在2014年已達136件,更早突破了100件的大關。“雖然全國沒有關於創造力的確切指標,但杭州高新區(濱江)的創造力,穩穩排在全國前列,甚至前三。”一位發明專利服務機構從業者分析稱。

縱向對比自身,增速迅猛。

杭州高新區(濱江)去年人口淨流入6萬,在分母越變越大的情況下,該區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實現裂變。2014年136件,2015年175件,2016年236件,2017年280件,2018年314件,2019年357.57件。以2014年為原點,實現兩年翻番、四年翻兩番。

除浙江創造力榜單體現的三項主要指標外,杭州高新區(濱江)其他發明專利指標增速亦可圈可點。去年,該區發明專利授權量為10341件,首次破萬,而發明專利授權量較前年增長48%。

“去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專利審查過程中嚴把質量關,發明專利授權率只有50%左右,但高新區(濱江)依舊保持了高增速,創新實力和潛力非常強勁。”該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科相關負責人介紹,不僅如此,高新區(濱江)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國家知識產權示範企業總數等8項指標,均居全省第一。

拆解浙江“創造力第一區”硬核指標 讀懂中國創新活力

讀懂“創造力”

夯實產業變革基底,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針對地區創造力排名,全國尚不多見,浙江也是頭一回。如何理解浙江以榜單凸顯發明專利的重要性?記者採訪了杭州高新區(濱江)多個部門、科室負責人,他們談及對創造力的理解時,都提到了杭州高新區(濱江)正在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科技的進步,離不開發明專利。理解創造力與發明專利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工業革命。”

國際上對發明專利的保護,可以追溯至1883年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彼時,工業革命已經非常成熟,國際上對專利的保護,從物權發展到了知識產權的階段,但由於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不完善,許多發明難以流通,不利於技術更新迭代。

“燃起天才之火,澆上利益之油”,1883年簽約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將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調整為工業產權,包括髮明專利權、實用新型、工業品外觀設計、商標權、服務標記、廠商名稱、貨物標記或原產地名稱等,產業變革轟然加速。

1970年,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迎來一次重要變革,35個國家簽訂《專利合作條約》(簡稱“PCT”)。這意味著,任何發明專利,只要通過PCT檢索及審查等,在其他任何國家申請專利的時間都可以大大縮短。

從1883年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到1970年的專利合作條約,正是工業革命到信息革命加速迭代的階段。發明專利本身就是依附於產業革命而來,它是推動技術變革、產業變革的創造力。

抓住新一輪產業變革機遇,中國發明專利增長迅速。從2011年開始,中國專利申請量一直位居全球第一。最新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途徑提交的專利申請量達5.9萬件,躍居世界第一位。隨之而來的是,中國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創新指數已位居全球第14位。

拆解浙江“創造力第一區”硬核指標 讀懂中國創新活力

杭州高新區(濱江)之所以成為浙江“創造力第一區”,正是因為乘著改革開放東風,盡享浙江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帶來的產業變革紅利。

隨著數字經濟成為浙江經濟創新的絕對主力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杭州高新區(濱江)也進入了大發展時期,造就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視、新華三、大華等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

2016年,科技部將杭州高新區(濱江)列入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計劃序列。今年,該區提出加速“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總目標。被評為浙江“創造力第一區”,就是杭州高新區(濱江)帶頭髮展能夠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高端科技、高端產業的底氣所在。

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用創造力推動產業變革。在浙江省創造力百強企業名單中,數字經濟領域共有25家企業進入創造力百強序列,共擁有有效專利10127件,佔百強企業有效專利總數的46.9%,充分反映出數字創造力對產業變革的引領作用。

位於杭州高新區(濱江)的新華三,是百強企業榜首。在新華三,一款“CR19000”核心路由器集納了上千項軟、硬件發明專利。兩套設備就可以滿足浙江、江蘇兩省幾千萬戶家庭發短信、打電話、上網等網絡通訊需求,展現出了創造力對產業變革的巨大重塑力。

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用創造力創造美好生活。產業變革的落腳點,是推動社會進步。兩年前,來自杭州高新區(濱江)的蘇泊爾,拿到了中國專利金獎。令人意外的是,拿到金獎的產品是一款電飯煲,這也是電飯煲行業首箇中國專利金獎。

杭州高新區(濱江)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科相關負責人介紹,獲獎專利的煮飯器和用於煮飯器的蓋體組件,將大火力高溫蒸汽用於米飯烹飪,實現了米飯彈性、飽滿、鎖水的提升,讓“吃上好米飯”走入千家萬戶,“一款電飯煲,技術變革談不上翻天覆地,但體現了專利的實用導向。創造力重塑的是產業,真正呼應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