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亂世三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孔明其壽命其實並不算短

在亂世三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孔明其壽命其實並不算短



大神離去,一聲嘆息

說三國,就不能不說到諸葛亮,沒有諸葛亮的三國,那還稱得上三國麼?諸葛亮在三國那個亂世,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算無遺策,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在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終歸有落幕的時候,

公元234年2月,矢志還於舊都的諸葛亮親率10萬大軍,出斜谷北伐,老對手司馬懿“堅壁拒守,以逸待勞”,長途奔襲的諸葛亮顯然是耗不起。

且不說軍事調度要操心,就是10萬大軍的糧草供給問題,以有成都大後方的穩定等問題,都得讓諸葛亮夠操心的,就這樣急火攻心,加之水土不服,軍旅勞頓的諸葛亮病死於五丈原軍帳之中,終年54歲。

這麼一位挽狂瀾於既倒的大神,倒在了五次北伐中原的工作崗位上,真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在他身後的蜀漢政權自此成為待宰的羔羊,已經早早地進入了被剿滅的垃圾時間,著實讓後世人扼腕嘆息。

於是有眾多三國迷,當然也包括掌心忍不住試想,如果上蒼能借再諸葛亮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壽命,那麼三國最後歸於一統的是司馬家,還是老劉家,這事還真的不好說。


在亂世三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孔明其壽命其實並不算短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諸葛亮出生於181年,234年去世,生卒時間正好與漢獻帝相同,由於引發諸葛亮是漢獻帝替身的猜想,這一段三國奇事可見掌心的其他文章,在此不表。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

單說,諸葛亮享年54歲,這個壽命也算是知天命的年紀。

在我國古代社會生產力低下,特別是在”十室九空,餓殍遍野,赤地千里”的三國亂世,有統計稱平均壽命不到三十歲,這樣一看,諸葛亮可稱得上有壽之人了。

當然,諸葛亮這樣居廟堂之高的統治高層,當然可以免受饑荒之苦,高於當時的平均壽命也是必然的,全其實就算與他同一階層,同地時代的三國名人們的相比,諸葛亮的壽命也不算短。

比如曹丕只有39歲,周瑜年僅36歲,郭嘉年僅37歲,還有呂蒙只有41歲,魯肅、法正和司馬師都只有46歲,司馬昭僅比諸葛亮多一歲,荀攸多3歲。

當然比諸葛亮長壽的肯定也有許多,比如63歲的劉備,66歲的曹操,71歲的孫權,以及諸葛亮的老對手司馬懿竟然活到了73歲。

當然,與張昭的81歲,,比,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確是去世得有點早,比較可惜。

《呂氏春秋·孟冬紀第十》雲:“人之壽,久之不過百,中壽不過六十。”

由此可看,諸葛亮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以54歲的壽命,比完勝曹丕、周瑜年、郭嘉年、呂蒙、魯肅,也算是有壽之人。


在亂世三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孔明其壽命其實並不算短


專欄

三國之大魏風雲

作者:我是趙帥鍋

9.9幣

2,717人已購

查看


命由天定,也是人為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諸葛亮這所以壽命之長,主要是一生用火攻之計太多,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藤甲兵,火燒上方谷,一共燒死了十多萬人,特別是平定南蠻叛亂,火燒三萬藤甲兵其實在太過殘忍,有損陰德,必然折壽。

《三國演義》第九十回寫到:“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時,只見蠻兵被火燒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鐵炮打的頭臉粉碎,皆死於谷中,臭不可聞。孔明垂淚嘆曰:‘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

所以當諸葛亮於五丈原用祈壤之法延壽12年,結果被魏延不小心絆倒了主燈,導致諸葛亮延壽失敗,諸葛亮自知一生殺伐太多,也是定數,只能認命。

當然以上說法肯定是“因果報應”之類的封建糟粕,只能姑且聽之,權當小說演義而已,不可當真。

其實掌心分析諸葛亮壽命沒司馬懿長,其真正原因還得從諸葛亮自身上去找,下面我們看看諸葛亮有一些有損身心健康的方面。

首先,最讓後人詬病的就是諸葛亮喜歡“事無鉅細,事必躬親”。

作為堂堂相國兼三軍總司令,“二十罰以上皆自省覽,”連責罰20軍棍這樣的小事,也都要親自過問,是不是管得太寬,太過細了。

其實,我們看看諸葛亮在蜀漢所充當的角色,特別是劉禪主政時期,基本上把蕭何、張良、韓信三人的任務,都一個人包圓了。

諸葛亮畢竟是人不是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缺乏領導藝術的諸葛亮,可稱得上是周公吐哺,宵衣旰食,朝乾夕惕,這樣超負荷的玩命工作,必然透支生命。

其次,諸葛亮還的點就是責任太強,心理壓力大。

讀諸葛亮在《出師表》寫道:“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可見諸葛亮受劉備有託孤之重任,肩負“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神聖使命,責任太重大,讓諸葛亮一生倍感壓力。

而且由於夷陵之敗,蜀漢政權國小民貧兵弱,加之一個扶不起來的阿斗,曹魏又有一個不好纏的司馬懿,作為託孤重臣的諸葛亮,其內心壓力可想而知,所以諸葛亮總是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再加上諸葛亮一生謹慎,追求完美,甚至到了苛求自己的地步,這樣的勞心費力,憂國憂民,對身心的傷害也是非常致命的。

其三,諸葛亮生活作息極不規律,又嚴重缺乏體育鍛煉。

諸葛亮一生不會騎馬,行軍打仗時需要軍士們推著獨輪車,缺乏必要的身體鍛鍊。

而且他在沒出山隱居隆中之時,劉備去拜訪時,諸葛亮還在呼呼覺大覺,用諸葛亮自己的話說就是:“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可見他喜歡睡懶覺,生活起居沒有規律,這些必然有損於身體健康。

另外諸葛亮長期征戰,南征北伐,還是在行軍打仗,就是正在行軍打仗的路上,初平南蠻,六出祁山,五伐中原,都是當時荒蠻之地,條件艱苦十分艱苦。

特別是諸葛亮親率大軍攻打南蠻,“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在南方足足打了三個月仗,受瘴氣不說,吃飯沒個準點,這也是非常傷身體的。

在《三國演義》中,就有諸葛亮多次吐血的場景,按現代醫院講,這就是諸葛亮長期生活不規律,所引發的消化性胃潰瘍症狀。

我們反觀司馬懿,此君雖然也是長期行軍打仗,也長期隱著求生存,但他堅持練習華佗傳習的“五禽戲”,堅持鍛鍊,強健體魄,所以長壽,司馬懿是深知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所以諸葛亮耗不過司馬懿,可以說是三分天註定,七分是人為。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各位看官繼續關注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