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水:一本“特殊家谱”,一片为民情怀

编者按:劳动最光荣,劳动模范最可敬!劳动模范是改革的先锋,是全省广大劳动者中的杰出代表。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为大力宣传基层一线劳动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社会上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氛围,本报今日起推出《劳模风采》专栏,报道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和魅力风采,讴歌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敬请关注。

东南网4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王光华) 三叉街地区,是福州仓山区的城乡交汇处,出租屋、流动人口多,老小区、无物业小区也不少。疫情期间,许多无物业小区,成为防控难点。

最近,在仓山区高湖小区、南湖花园等无物业小区内,一支“夕阳巡逻队”,在福州市公安局仓山分局三叉街派出所副所长黄德水的带领下,进行出租屋排查、外来人口登记、体温检测、人员聚集提醒等工作。

“这支巡逻队由退休老人组成,一共30多人,每个无物业小区六七人。他们一发现有异常,或者有人不配合巡查就马上联系我。在疫情防控期间,这可发挥了大作用。”黄德水说,辖区内除了夕阳巡逻队,还成立了电动车巡逻队。

老人们与社区民警如此亲密配合,这要从黄德水的“特殊家谱”说起。

三叉街各个社区老年人很多,许多老人在家闲不住,容易走失,急坏了家人。“2013年,有一位老人走失了十多次。那时候我就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当时,黄德水琢磨着,把老人们的信息和家属联系方式都搜集起来,一旦走失,联系起来容易一些。但这也意味着他需要做繁杂的入户登记工作。

“9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一户户上门采集信息,登记第一联系人、第二联系人,‘扫楼’非常辛苦。”但磨破脚皮之后,一本“特殊家谱”完成。一旦发现走失老人,对照这本“家谱”,就可以迅速联系上家属。

2014年,“家谱”升级成为防走失手环。2017年,他又将“特殊家谱”升级为2.0电子版,寻人更方便了。

“三叉街派出所辖区出租屋2300多户,流动人口9700多人,而全所社区民警只有6人,工作细碎、繁杂。做这里的工作,要磨破脚皮,还要善于创新。”黄德水说。

他的另一大创新,是把警务室设在闹市。“我们社区民警每人都有自己的警务室。我的警务室就不在小区里,设在了菜市场。”黄德水说,这样工作的好处多多:这些地方人员相对混杂,矛盾纠纷易发。民警频繁出现,对不法分子有一定震慑作用,群众也更有安全感。“同时,矛盾一发生,我们在现场快速介入,可以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他介绍,现在所里的社区民警,都形成了这个下沉一线的好传统。

“现在,我们还用上了科技手段。”黄德水说,目前,派出所已开始建设智慧警务室。“我们主动和新建小区联系,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把小区安防与警务室对接,这样可以大大缓解人员不足的困难。”黄德水说,目前这一举措已经在高湖花园小区实现,还有多个小区在推进中。

2015年,从警18年的黄德水被评为福州市劳模后,成立了黄德水劳模工作室。2018年,他获评省劳模,工作室升格为省级劳模工作室。工作室除了日常工作,还要传帮带。目前,44岁的黄德水已有5名徒弟。

“你看,我们每天基本上都要走两三万步。”在三叉街派出所,正与徒弟王宁交流社区工作经验的黄德水,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微信步数。

“黄所一直告诉我们,社区工作要脚踏实地,掌握好服务群众的本领。”35岁的“福州警星”王宁说,师傅在调解群众纠纷方面很有经验,让他受益匪浅,“遇到有特点的纠纷案件,他会在一旁看着我调解,适时介入。调解结束,再向我讲解需要注意的要点”。

磨破脚皮、善于创新的经验,也牢牢记在徒弟林升君心里。疫情期间,在防控一线的林升君时常听到居民和辖区企业反映口罩不足。他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了口罩厂商,并以“扫楼”的方式,走访各个单位、企业和居民楼统计口罩需求量。最终,他帮助辖区35家重点单位和社区群众购买了2.7万个口罩、50把体温枪等防疫物资。

“我的5个徒弟中,已经有两个获评‘福州警星’了!”黄德水自豪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