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王益区委书记王蒙:突出精准施策,聚力决战脱贫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我们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作为王益区委书记,王蒙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聚焦“完成减贫任务,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目标,强化担当抓落实,精准施策促脱贫,王益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3.5%降为0.32%。

强化组织领导,增强帮扶力量。如何有效整合脱贫资源,增强帮扶力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王蒙在继续推行“三级书记”示范包带、区级部门结对包村、科级干部全员包户,促进致富项目落实到村、扶贫政策落实到人、真情关怀温暖到心的“三包三到”帮扶工作模式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发挥关键少数“头雁”作用,今年3月份,王益区从各村对应帮扶单位选派了21名科级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补齐配强脱贫帮扶力量,为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抓好全局工作的同时,王蒙认真履行主官主责,采取“三不两直”(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不定路线,直奔问题、直达现场)的方式开展遍访贫困村活动,重点解决脱贫攻坚中的难题和短板。今年2月份,王蒙在贫困村孟姜塬村开展遍访活动时,了解到由于受到疫情影响,王益区有将近120吨鸡蛋滞销,严重影响到村民的生活这一问题后,立即联系区商务部门进行交办,并要求限期解决到位。在王蒙的推动和部门的努力下,仅用了5个工作日就将鸡蛋滞销问题有效解决,进一步降低了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负面影响。

聚焦“精准精细”,补足短板弱项。面对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学致贫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硬骨头”,王蒙下足精准精细“绣花”功夫,大力推行“八个一批”扶贫模式,依托6个现代农业园区,推广“产业托管 订单生产 入股分红”等8类产业扶贫模式,支持发展7项支柱产业,442个贫困户户均享受2至4个长短结合的产业帮扶措施,实现了政策红利、产业红利、光伏红利、帮扶红利“四个全覆盖”。

如何做好产业扶贫这一文章,王蒙以此为课题,在深入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撰写了《王益产业扶贫的探索与思考》调研文章,坚持围绕“3+X”产业战略布局,采取“农业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不断优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带动发展、促使群众增收的脱贫路子。

推广“六比六看”,激发内生动力。为破除个别贫困群众的“等 靠 要”思想,王蒙坚持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两手抓”,探索建立的“六比六看”激发内生动力模式获得原省委副书记贺荣批示肯定。王益区自2019年开始,分村、镇办、区级3个层次,按季度、半年、全年频次开展“六比六看”评选表彰活动及“‘六比六看’树典型、立德扶志增动力”宣讲活动,营造出“崇尚劳动、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走出一条立德扶志新路子。今年以来,市级先后表彰王益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个人11个,区级选树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个人40个;各级媒体刊登王益区脱贫攻坚方面信息80余篇。

采取“四督一考”,层层压实责任。在全市“三督一考”的基础上,王蒙提出了增加“挂牌督办”作为王益区“四督一考”(督导、督查、督战、挂牌督办、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一周一调度 一周一通报”制度,每两个月对涉农镇办、村组以及“十办三组”各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排名,把整改任务较重、进度较慢的单位及整改难度大的问题作为重点,分期分批进行挂牌督办;对作风不实、工作不力,存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线索移交区纪委监委进行严肃问责。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如何带领王益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王蒙充满信心地说:“在这关键一年,我们将拿出迎难而上、志在必得的决心,时刻保持决战决胜的状态,拿出苦干实干的作风,以积极的作为把脱贫攻坚‘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等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