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石倒賣玉米賺300萬的商業案例看農業經營三大底層邏輯

從王石倒賣玉米賺300萬的商業案例看農業經營三大底層邏輯

機會給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但有人的成功、有的人沒有成功。這可能與你是否敢想敢做的心態有關係。

1983年,王石靠著倒賣玉米賺到300多萬元,這也是王石做生意的第一桶金,這筆錢孵化一個擁有4000多億市值的萬科。

畢竟王石的第一桶金與玉米貿易有關,所以,今天我們一起來剖析下王石靠倒賣玉米賺到第一桶金的商業案例,從這個案例中,我們是否可以得出經營農業的底層邏輯。

從王石倒賣玉米賺300萬的商業案例看農業經營三大底層邏輯

商業故事:王石第一桶金來自倒賣玉米

作為“紅二代”出身的王石,具有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敢想敢做。

我們先從王石身世說起,王石的父親王輝是開國將軍王震三五九旅的下屬,王震後來率工程兵團到深圳開發特區,其父亦南下全家到了廣州,後任柳州鐵路局局長。

除了王石父親的背景顯赫之外,王石的前妻家庭也很強大。王石前妻的父親叫王寧,曾經是王石父親王輝的戰友。建國後,王寧歷任廣東省公安廳廳長,廣東省政法委主任、省委常委,廣東省副省長,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兼省紀委書記、省顧委主任。

強大的身世背景和關係網,幫助王石在以後創業及生意上帶來巨大隱形力量。除了王石身世之外,王石的眼光和膽量也是特別重要。

1983年年初,王石出差到深圳。他從朋友那裡得知美國大陸穀物公司與深圳養雞公司合資的飼料生產企業正大康地,需要大量的玉米,而這些玉米來自美國、泰國和中國東北。

在當時因為運輸和國家政策問題,來自東北的玉米卻不是直接從東北運來的,而是要從香港轉運過來。這也導致2分錢一斤收購的玉米,到採購企業手裡變成了7分錢一斤。

從王石倒賣玉米賺300萬的商業案例看農業經營三大底層邏輯

王石看到機會,他想“如果能實現東北玉米直接運輸到深圳客戶手裡,至少可以賺到5分錢一斤,十幾噸下來就是賺上萬元。”

想到這裡,王石興奮不已。於是王石先正大康地自己有飼料可以低價供應,然後再跑去廣東海運局讓他們開闢北方航線。另外,王石手裡沒錢,他就讓對玉米供應方發貨,自己半年之後再付款給對方。

1983年4月到12月短短8個月,王石賺了300多萬元。“這就是我下海挖的第一桶金,乾乾淨淨。”王石提起此事頗為自豪。

從王石倒賣玉米賺300萬的商業案例看農業經營三大底層邏輯

底層邏輯:商業本質不變,幹農業也一樣

其實,我們從王石經營玉米生意中,我們悟出了企業經營的3條底層邏輯,農業企業更值得學習。

1、先找市場再造產品

當前,很多經營農業的朋友經營邏輯是反的“先搞種植或養殖再去找市場”,這個邏輯已經違反了市場原則。

正確的市場經營邏輯就是“先找市場再造產品”,否則你的產品將會只有打價格戰、甚至遭遇無人問津的窘地。

王石就是先確定正大康地的合作關係再到東北尋找玉米供應商,如此就規避了“產品無銷路”的問題。

2、幫助客戶降低成本

從王石倒賣玉米賺300萬的商業案例看農業經營三大底層邏輯

農業永遠是一個“利潤薄”的行業。如何在農業領域賺錢?用規模降低成本。

農業的規模化可以幫助經營者降低採購成本、人力成本,從而降低產品成本,贏得市場的主動性。

王石經營玉米生意,採取的就是“降低成本的方式”,他通過改變運輸成本,從而降低玉米單價成本,最終從玉米差價中獲得利潤。

3、誠信勝於一切

在商業生意中,誠信勝於一切,“無信,則不立”。

對於玉米生意,王石屬於中間商,對採購商和供應商都要說話算數。在經營上,王石深悟其道,答應玉米供應商半年結款的事情,王石按照時間內實現自己的承諾。

之前很多人說,經營農業的人“誠信度很低”、甚至還有說“毫無誠信可言”...按照生意來說,我們就有責任或義務遵守誠信和遊戲規則,如此,口碑會越來越好、生意越來越廣。

最後,總結一下,王石的成功當然是時代的成功,但有一點,無論什麼年代,做企業或者做生意的本質沒有變化:先找市場在做產品、幫助客戶省錢、遵守誠信。你們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