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場犢牛的管理技術

養殖場對犢牛的管理十分關鍵,不論是育肥還是育種都直接關係到養殖效益,所以學習犢牛的管理要點,掌握犢牛管理技術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犢牛的分欄與分群

關於犢牛的分欄與分群要提早進行,斷奶前的犢牛最好在單獨的犢牛圈或單間欄內分開飼養,當月齡稍微大一點時,可按照月齡、體格大小和健康狀況分群,每群為20~40頭為宜,由專人飼養或放養。對斷奶後的犢牛,應按照公、母以及用途分群,如用作種用的犢牛,要轉入育成群,按育成牛的要求飼養。而用作育肥的犢牛,要轉入育肥群,按育肥牛的要求飼養。

養殖場犢牛的管理技術

第二,加強犢牛的衛生管理

犢牛飼養時要特別注意犢牛哺乳用具的衛生,使用後要及時清洗,飼料槽要刷洗乾淨,定期消毒。要防止犢牛互相甜食形成“舔癖”現象。勤換圈內墊草墊料,時刻保持牛舍地面乾燥清潔,及時清除牛舍糞便,減少有毒氣體產生,保持空氣狀況良好。對牛舍、牛欄、用具定期消毒,保持飲水和飼料衛生清潔。每天至少刷拭牛體一次,促進皮膚血緣循環和犢牛的生長髮育。

養殖場犢牛的管理技術

第三,犢牛去勢

犢牛去勢通俗的講就是將犢牛閹割,以達到育肥的效果。所以,對於用作育肥的肉用的公牛犢,在3月齡前或6~12月齡須進行去勢。3月齡前去勢的犢牛很少掉膘,同時在仲夏前手術,傷口不易感染。對於一些在春季沒有機會去勢的犢牛,要在晚秋活或入冬前,蒼蠅蟲子減少時進行,這時出血較少,傷口不易感染,對肉牛的生長影響不大。現在國內外對一些生長速度較快的大型牛種均採用不去勢育肥,試驗證明,採用公牛育肥,飼料效益和生長速度均優於閹牛和母牛。但對一些生長速度較慢、性成熟較早的地方品種,還是需要進行去勢,以免因性成熟後激素的作用,使肉質下降,增重速度減慢。如果是專門生產小白牛肉,公犢牛在沒有表現性特徵之前就達到市場收購體重。因此,就不需要對公犢牛去勢。

養殖場犢牛的管理技術

犢牛去勢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手術法、去勢鉗子法、錘砸法和藥物注射法。而手術法是最常用的去勢方法。

第四,犢牛去角

犢牛去角要趁早,一般在出生後的一週左右內進行,這樣犢牛的痛苦較少,常用的犢牛去角方法有以下兩種。

(1)固體苛性鈉去角法

用苛性鈉去角時首先要減去犢牛角基部的毛,如果存在有硬結,要用剪刀剪去,然後用苛性鈉錠在剪毛處畫圓,面積大約1.6平方釐米。當畫圓的局部出現燒傷時,即可停止。犢牛哺乳以前傷口要變幹,以防苛性鈉腐蝕母牛乳房及皮膚。在陰雨天,不要將犢牛放出,以防苛性鈉流到臉上,危及眼睛。

養殖場犢牛的管理技術

(2)電烙鐵去角法

就是將電烙鐵加熱到一定溫度後,牢牢地按壓在角基部直到其下部組織燒灼。但不宜太深太久,以防燒及下層組織。去角後要經常注意觀察,如感染化膿,可用3%雙氧水沖洗,再塗以碘酊。

第五,對犢牛要進行必要的運動

1周齡以內的犢牛通常不進行戶外運動,室內溫度最高保持在15℃以上。生後10天的犢牛除陰雨天外可進行室外運動,1月齡牛進行短時間的隨意運動,1月齡後應驅趕,時間和路程隨月齡的增大而增加,也可隨母牛由近而遠的進行放牧運動。

養殖場犢牛的管理技術

第六,對犢牛進行預防接種

犢牛的預防接種工作是必須要進行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所以,所有的犢牛都要進行經常發生的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工作,主要有口蹄疫、魏氏梭菌病、布魯菌病、結核病及傳染性牛鼻氣管炎等疫苗預防接種。

養殖場犢牛的管理技術

農民小席給大家介紹養牛技術,並不斷更新,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如若喜歡我的文章,請加我的關注,以後有更多更好的文章奉獻給大家,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