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好》解讀|不僅活著,更要活好: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

文 by 張雨 王振杰

《活好》這本書出版之後,受到讀者歡迎,所以編輯團隊對它進行了解讀,共分三期,目前音頻已上線微信讀書,搜索“活好”就能聽到。以下是第一期解讀的文字稿。

大家好,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來品讀一本新書,這本書叫《活好:我這樣活到 105 歲》,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智元微庫出品。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本書,還有作者日野原重明。

《活好》解讀|不僅活著,更要活好: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

日野原重明年輕時

這本書講述的是人生智慧,它來自日本一位105歲的國寶級醫師,原書在日本賣了30多萬冊,從出版到現在,一直在亞馬遜日本暢銷榜上。在國內出版後,《活好》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在樊登讀書上線僅僅三週,播放量就突破了600萬。

《活好》的作者日野原重明,是日本著名的聖路加醫院的醫師,也為日本皇室提供醫療服務,是日本提倡預防醫學的第一人,首次將健康體檢引進日本,是日本成為長壽大國的功臣。在105年的人生當中,他求學於京都大學,歷任聖路加國際醫院內科醫生、內科主任醫生、院長等職,在日本被評為家喻戶曉的十大“好爸爸”之一。他一輩子寫了200多本書,影響了無數人。他的生命長度與強度都值得驕傲。

日野原先生一生立志服務他人,在105歲身染重疾、無法再親自寫書的情況下,仍忍痛要求助手來家裡,錄製最後一本人生告白。這本書是按問答方式整理出來的。在這些對話中,他回答了不同年齡提問者提的很多問題,涉及生老病死、愛與孤獨、家庭與工作、朋友與寬恕等方面,他以樸實的語言,把一生體悟到的人生智慧講給我們聽。這些看似非常簡單的回答,背後是他服務他人的信念。

在離世之前,日野原先生雖然年紀很大,但是一直堅持工作,而且思路清晰,他是怎麼做到的呢?我們不妨翻開《活好》這本書看一看。在這個節目裡,我們選取了三個主題與大家分享《活好》的部分精華內容:“死亡與疾病”“與人相處”以及“保持年輕心態”。這三個方面和你我密切相關,也是當下我們很關心的話題。今天是第一期,主題是“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

2018年以來,我們的朋友圈充滿了悲傷,著名主持人李詠、武俠小說一代宗師金庸、漫威宇宙的開創者斯坦·李相繼離開了我們,在紀念他們的同時,我們開始思考“死亡”這個主題。你一定很好奇,105歲的日野原重明怕死嗎?當別人問到他的時候,他回答說:“當然怕死了!……僅僅被你這麼一問,我都覺得好害怕……”在他看來,死亡這件事是他沒有經歷過的“未知”部分,像他這樣長壽的人,其實也沒有信心面對那一刻的到來,所以感覺死亡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但是反過來看,生和死是不可分割的,沒有生就沒有死,沒有死就沒有生。領悟到死亡的內涵,就會知道生和死本質上是一樣的。

《活好》解讀|不僅活著,更要活好: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

金庸去了,他的江湖還在

當了一輩子醫生,日野原重明經歷了太多死亡,他說: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止,而是生命另一種新的開始。原來人死後並不會煙消雲散,從生者生命中徹底消失;相反,通過時時追憶,他們會以更為深刻的方式出現在我們的生命裡。所以面對妻子和其他親人相繼離去,他說雖然他們已經離開,但因為我常常憶起他們的音容笑貌,所以在我的記憶深處,他們似乎比在世時更為鮮活。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豆瓣高分電影《尋夢環遊記》,裡面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這句話告訴我們,死亡不是永別,遺忘才是;生命的意義在於:我的心中有牽掛,而我也恰好被別人牽掛著。

《活好》解讀|不僅活著,更要活好: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

只要有人記得你,你就還活著

說到疾病,日野原重明認為,疾病是上天的恩賜。他說,最初疾病和身體發生“猛烈碰撞”,然後它們就像參加相撲比賽的兩個選手,結結實實地扭打在一起、打成一團,互不相讓,在一決勝負的過程中,疾病和身體產生了一種像紐帶一樣的關係。這樣和疾病抗爭下來,你會發現,你的敵人並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想去實現的那個“理想中的我”。

現在很多人喜歡做瑜伽,因為從裡面可以找到安靜的力量。對於瑜伽的本質,有一句英文說:“Yoga is not about doing, it's about being.”翻譯成中文,意思是:“瑜伽不關乎忙碌,而關乎存在。”這句話也適用於生活。在這裡,“doing”的意思是正在做某件事情,它是一種行動的模式,強調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完成一個目標或者工作;而“being”的意思是處在某種狀態中,是一種存在的模式,它強調的是跳出當下的狀態思考,從而覺知我們的情緒,沉下心來,迴歸原點再出發。

《活好》解讀|不僅活著,更要活好: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

Yoga is not about doing, it's about being

那我們應該怎麼達到“being”的狀態呢?瑜伽主張“冥想”,而對我們來說,看一本好書、欣賞一部電影、親近一次自然、傾訴一次內心的話、參加一場久違的冒險,都可以讓我們放慢腳步,從繁忙的工作中抽離出來,去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撫慰和安放自己的靈魂。

金庸給我們留下了俠骨柔腸的江湖,李詠塑造了熒屏家庭的歡樂,斯坦·李讓我們感受到英雄的勇氣與無懼……他們把自己的時間奉獻給了更多的人,才會引發全國甚至全世界人們的追憶與回想。日野原重明在醫院被醫生下了不久於人世的診斷後,選擇回到家中。當朋友們都以為他會去等死時,他依然堅持為自己診療,從未放棄過生的努力,一度狀態好到了要恢復工作安排。日野原先生不僅講給我們聽,自己也一直活給我們看,生命的奇蹟是有可能實現的。

本期節目的最後,送給大家一首木心的詩《從前慢》,希望你心有牽掛,而你也恰好被別人牽掛著。活著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活好。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你的生命,就是你所支配的時間。最有價值的生命,就是服務他人。好了,這就是本期關於“死亡與疾病”這一主題的分享,感謝您的收聽,我們下期繼續解讀《活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