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老人言,真的会吃亏在眼前吗

不听老人言,真的会吃亏在眼前吗

今天跟朋友聊天,听他讲了一个观点,非常新奇。

你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不吃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一般意义上,它是对的,因为老人生活经验更为丰富。尤其是在乡土社会,这个特征会更明显。比如你生活在乡镇甚至农村,老人言对你来说可能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你生活在城市,情况就有所不同,变化太多、太快。

于是对于名老人写的书,我们多半也会看一看,想了解一下过桥比我们走路多、吃咸盐比我们吃饭多的人,到底如何看待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比如,你看到《活好》这本书,可能会被日野原重明关于爱与孤独、死亡与疾病、宽恕与苦难等问题的回答所打动,这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豁达的人呢?但这是真实的,105岁的老人还在忙着做美容,想变得更年轻些。

朋友说,对于这类书,他也读,但他从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那里领略到了不同的东西。

欧·亨利讲过这样的故事:主人公的叔叔告诉他,你出门在外,要按照叔叔说的做,这样就不会吃亏。后来这孩子回信道,叔叔,我完全没有按你说的做,但是我很快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不听老人言,同样可以过好。

你听了大量的老人言,可能会绕过一些坎,但这些坎本身的价值你就失去了。不是要歌颂苦难,但苦难确实会造就人。所以去体验就好,如果规规矩矩,按老人说的话去做,开始可能会少受苦,但保不齐将来会有更大的痛苦。典型案例是,很多女生听妈妈的话,上学期间绝不谈恋爱,大学毕业后,她们中的有些人发现,自己被剩下了。当然,世间的道理都有两面,也有学霸一路读书,结婚很晚,但后来卓有成就的,比如袁家骝与吴健雄夫妇。

如果你是不世出之英才,世间的许多道理你都不必在意。但是作为普通人,道理的正反两面我们可能都要想一想。我朋友的意见是,有些道理宁可晚些时间知道,或者不要知道。这里的道理很微妙。你晚些时间知道,就会有很痛的领悟,如果别人早早地把道理讲给你听,你未必知道这个道理的背后是什么。

原来看电视,有一次讲到一位伟人,他的儿子在院子里玩玻璃,妈妈看到就要过去阻止,孩子的爸爸却说,等一等,让他“自食其果”。后来孩子果然手被扎破,妈妈心疼不已,爸爸却在一旁笑。因为他知道,儿子下次一定不会玩玻璃了。虽然不告诉孩子道理,孩子可能遇到危险,但是危险所能教给他的,或许远比言传来得有力量。

其实听与不听老人言,你大抵会有自己的判断和喜好。少不更事,没有听,碰了钉子,回头了,成长了;少年老成,中规中矩,成了老实人,也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心智成熟的旅程,如果一直不肯长大,就是巨婴,这种状况就令人讨厌了。

总之,听与不听,不是选边站,这两个选项都有它的道理。这两重道理你都想明白了,可能离成熟就近一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