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洮南之洮南旧城池

1904年经清政府批准设立洮南府,确定在沙吉盖毛都建立城池。沙吉盖毛都“彼时不过一村落耳”。城址甫定,百事待兴,亟需修筑城垣,一防匪患,二防洪水侵袭。其时荒务未辍,人财两匮,城墙虽然确定,但无力兴修。是岁日俄战争爆发,清政府宣布中立,日、俄两国在辽南相互残杀,辽南一带烽烟迭起,百姓纷纷向北逃难。一时间,大批难民相继涌入洮南。洮南府发放的临时救济已不足以使难民免受饥寒之苦。署理洮南知府田芗谷遂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禀请清政府饬发银两,以工代赈,修筑城墙。此举实乃国民两利之事。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城墙动工。东西宽940丈,南北长955丈,周长3790丈。底宽1丈5尺,上宽3尺、高8尺。每方土以取土之坑下宽3尺、上宽5尺,斜高5尺,长1丈为标准,发给工银3两。总计城墙挖土方3790方,共用工银11730两。11月城墙竣工,共耗银20919两8分8厘。

城墙四隅各修有一座砖炮台,每面修有一座城楼。城楼下皆是青砖砌过梁式券顶门洞,安有8米宽双扇对开木门。东门名为启文门,西门名为晋康门,南门名为嘉乐门,北门名为诚和门。后通称此4门为:大东门,大西门,大南门,大北门。

同年9月,府城公议会铺商“庆升福”等恳请在城墙增设4个便门,以利商民,“振兴地面”。便门不修城楼,以示与城门的区别,“该商情愿筹款助工”,知府田芗谷亦即照准。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田芗谷卸任后,洮南府正堂孙葆瑨查该商请增开4个便门一事尚未兴工。遂令该商立即修筑,又派员监工赶修。至是年8月,公议会商民遵喻筹款动工。9月,西、北便门完工。工料共用银2000余两。银两系商捐商办,没有请款。竣工之时,天已封冻,且款无着,故而未修东、南两便门。民国11年(1922年)后,相继修东、南两便门。东、西、南、北便门分别称为阜通门、靖远门、薰格门、安泽门,通称小东门、小西门、小南门、小北门。后小西门改称聚宝门、小南门改称尊荣门,小北门改称晋康门。8个城门相连城中心四条井字大街。

历史洮南之洮南旧城池

早期洮南城池和城门规划图

绘制时方建七座城门

民国元年秋(1912年)发生“乌泰事件”,城墙每面增修3座土炮台。8月20日,叛军抵临蛟流河北岸,形势非常危急。洮南府一面急电沈阳求援,一面组织各阶层人士上城墙警卫。因当年秋水较大,加之城内设有疑兵,叛军不明虚实,不敢轻举妄动。后吴俊升部驰援洮南,洮南城才免遭覆巢之厄。民国2年(1913年),王秉钺任北路观察使时,为防匪患,在北城墙用砖修一座守望台。并亲书“守望台”三字,悬于台上,取“守望相助之意”。“守望远眺”成为洮南四景之一。每当正午鸣炮一响,曰“子午炮”。登台可望洮蛟二河。萦迥盘绕,恰似银蛇。俯瞰市街,房屋栉比,状如蜂房。故来洮旅客,常登台以作游览,称一快事。是年补修大东门。民国3年(1914年),饬罪犯补修城墙。民国14年(1925年),各商户修筑城墙,另有徒刑罪犯修筑城墙四分之一。民国16年(1927年),商务会改修大东、小北二门。


历史洮南之洮南旧城池

洮南干巴榆其远处疑为增修的炮台

日伪统治者在东城墙大小东门之间,增修“广昌门”。并在9个城门之内设卫兵室,盘查过往行人,欺压百姓,百姓怨而恨之,称九门为九关。


历史洮南之洮南旧城池

洮南旧城墙遗迹

原五一纸厂材料厂内

解放以后,国泰民安。城墙城门失去了它当时的历史作用。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市区范围不断扩大,原城墙被工、住宅建设等占用,除北城墙还残留一段外,其余城墙早已不复存在了。

今天,建设中的洮南城正跨过历史的废墟旧城墙,不断发展!(整理自洮南政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