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孩3年花掉120万,卖房也要上培训班,姥姥说出隐藏的秘密

在《老师请回答》节目中,有一位妈妈说自己6岁的女儿,从3岁开始上课外班到现在已经花了超过120万。

6岁孩子上课外班能花得了120万?这上的是什么班?

不管是主持人还是场上的各位老师,对此都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原来6岁的晴晴被五花八门的课外班裹挟着前进,每天都是被家长带着奔波在北京的各处培训机构。表演、声乐、芭蕾、珠心算、钢琴、走T台,这些都是晴晴要上的课外班。跟公司签约花了13.8万,一对一的声乐表演40万左右,2次工体演唱会30万,纽约时装秀衣食住行大概20万,还有其他一些培训表演课和零零散散的班,总共加起来超过120万。

有网友说:3年就花了120多万,家里怕是有矿吧?

有网友说:这哪是花钱上课外班呀?简直是明星包装呀。

有网友说:有钱人很正常,为了培养孩子一切都值得。

3年花120万,这真不是一般家庭能负担得起的。

6岁女孩3年花掉120万,卖房也要上培训班,姥姥说出隐藏的秘密


晴晴的妈妈也说,晴晴的大部分教育费用其实都是姥姥带大的,而且为了晴晴,姥姥还卖了一套房。

为什么家长那么热衷于给孩子报那么多课外班?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心愿,家长对孩子都有期待。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能够出类拔萃,能够很好地立足于社会。

所以很多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在幼儿园起就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钢琴、舞蹈、奥数、编程等等。

上面晴晴的经历并不是个例,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在经历这样的事情。这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未来都抱着很高的期望。

6岁女孩3年花掉120万,卖房也要上培训班,姥姥说出隐藏的秘密


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期望?

01)、受周围环境从众心理的影响

由于受到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看到大家都对自己的孩子特别是才能方面的培养很上心,时间长了,也觉得大家都在学,我家孩子如果不学点的话,岂不是要比别人落后了?

02)、父母的补偿心理在作怪

我们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曾经没有得到或者以前失去过的东西,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这样做来达到自己一种心理的平衡。特别是很多家长往往会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转移到孩子身上,希望通过对孩子的教育能够间接地弥补人生的遗憾。

6岁女孩3年花掉120万,卖房也要上培训班,姥姥说出隐藏的秘密


03)、“别人家孩子”与自己家孩子的攀比心理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学得多好,在看看你啥都不会。”有了孩子之后,“比孩子”好像是作为父母一个避不开的坎,我们都希望自己孩子优秀,一旦自己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了,各种补习班课外班真的是轮番上阵。再说了,周围的同学朋友都去学了,就你家孩子不学,那不是就比别人落后了吗?

家长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不停地给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课外班真的就有用吗?

我们从晴晴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当主持人马丁问晴晴是不是会珠心算,要考考晴晴的时候,“9+6=?”这样一道算术题,晴晴居然没有算出来,她说太难了。而姥姥却还在一旁解释说:“是因为没有带小算盘,带小算盘的话,晴晴能算得出来的”。

6岁女孩3年花掉120万,卖房也要上培训班,姥姥说出隐藏的秘密


对于孩子的课外班,家长应该怎么选择?

  • 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孩子的选择和自身的特点来发展

专制型的家长容易以“成人为中心”来要求孩子,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不顾孩子是否愿意学,是否对这些课程有兴趣,单纯地以“我觉得”“为你好”这些理由来决定孩子的未来。蔡国庆老师说的那样:不能因为我是歌唱演员所以我就必须要求我的孩子也跟着我学唱歌,我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

其实很多孩子都是像晴晴一样,不想从早到晚都被不同的课外班填满,她对很多东西并不感兴趣也不想学。

6岁女孩3年花掉120万,卖房也要上培训班,姥姥说出隐藏的秘密


  • 调整父母的期望,给孩子设立一些合理的教育目标

北美心理学家维克.弗鲁姆在《工作于激励》这本书中提出了“期望理论”这一观点,他用公式把这理论表示为:激励力量=期望值*效价。这个理论说明人的积极性被调动的大小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估计达到目标的概率就越高,激发的动力越强烈,积极性也越大。

根据这个期望理论,家长应该给孩子选择一些适度符合孩子年龄段的目标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从“你要我学”到“我自己要学”,将父母的外在驱动力转化为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6岁女孩3年花掉120万,卖房也要上培训班,姥姥说出隐藏的秘密


  • 父母的言传身教比其他的培训和辅导更重要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培训机构和课外班都不能代替的。

很多父母由于自己工作或者其他各种原因,觉得自己反正不是专业的老师,不如给孩子多报点兴趣班,让别人来教,自己倒还省下那个时间和精力来多赚钱比较实在。

晴晴的父母就是这样的做法,晴晴从4个月开始就由姥姥带大,导致现在在家里姥姥宠溺她,做错事妈妈管教也不听,甚至还对妈妈说:“我觉得这个妈妈有问题。”

3年花120万,把孩子包装成一个能歌善舞小明星,可是孩子起码对父母应该有的依恋和尊重却没有,这样的孩子是否又是父母真正愿意看到的呢?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父母应该看到孩子长远发展,不要一味地看重孩子各种知识技能的发展,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孩子身体素质、学习品质、生活习惯、亲子关系等对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

3年花120万卖房培养孩子,对于这样培养孩子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谈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