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语言敏感期开始说脏话,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到了语言敏感期开始说脏话,父母该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方哲萱。之前有一节课我们提到过,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上了幼儿园就舒了一口气,自己终于熬出来了,殊不知,还有更多的难题等在后面。比如,孩子上了幼儿园,本来很乖巧,可是,却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学到了很多不良习惯,比如说脏话。这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已经知道,儿童的成长发育有所谓的敏感期,有些时候,孩子一些看上去的不良行为,比如喜欢做危险的动作、对生殖器官感兴趣、特别喜欢说大便放屁之类的话等等,都只是因为他的这方面敏感期到来了,并不一定是受到同学的不良影响,不要错怪了同学,即使是同学先有的行为,也很可能是因为那个同学的敏感期到来,同学不一定是坏孩子。何况,你的孩子有了这种行为,也会影响其他的孩子,硬要找出一个负责人,是谁也说不清的。建议父母们都去找关于敏感期教育的书籍来学习一下,就能减少很多焦虑,同时,也就知道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最大效能的成长。

其次,模仿,是孩子的天赋特长,越是聪明的孩子,越是能够模仿得惟妙惟肖。如果孩子真的学到了一些不良习惯,也说明孩子的学习力模仿力很强,那么,如果有了其他的学习和模仿对象,他也很快能调整过来,因此,也不需要焦虑,反而应该好好去培养这样聪明的孩子。

那么,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呢?下面,我们就给出一些建议:

当孩子有了不当的行为,家长只是口头上制止说,不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是不管用的,而且,道理讲得越多,否定的词汇越多,孩子出错的概率就会越大。孩子的的不当行为,只能用得当的行为替换掉,才能真的改正。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示范什么才是正确的行为和语言,或者,带着孩子一起做正确的事。而且,这种示范和带着孩子练习的行为,要不断持续的做,直到替换掉不良的行为为止,这个过程当然还是需要父母的耐心和信心,以及用心的陪伴。

当然,父母在引导的过程当中,孩子一定会说,是他这么说的,他就是那样做的,他妈妈也没管他之类的话,这时候,我们千万不要说出那些无效的语言,比如:“别听他的”“他不对”“不要理他”,这样,否定了他很好的伙伴,他身边的人,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有挫败感,是不能起到好的效果的。

我们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分清角色,并确立自己的角色。就是说,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的角色是不同的,告诉孩子,“他是他,你是你”“他是男孩子,男孩子会那样做,你是女孩子,女孩子要这样做”“他八岁,八岁可以那样做,你三岁,三岁应该这样做”“那是在幼儿园,幼儿园里可以那样做,现在是在家里,在家里应该这样做”。我们要告诉他,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做法是不一样的,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角色,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我应该这样做。

孩子到了语言敏感期开始说脏话,父母该怎么办?


此外,孩子学会说脏话,也是令父母特别头疼的事情,尤其是当孩子总是当着亲戚朋友邻居的面说,会觉得特别尴尬。

其实,前面我们就提到了,孩子说脏话,是语言能力发展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认识到语言的威力,原来这样说话,可以令到别人不舒服,于是,他尝试用语言攻击别人,可能是一种好奇,也可能是一种释放。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说脏话,不影响他的安全、他的健康,也不影响其他人时,可以不管他,给他尝试的机会,等到他发现,他这样说,也没有什么效果,也没有引起其他的注意,慢慢的也会觉得无聊,况且他也不是真的知道脏话的含义,过不了多久,也就不再说了。

而如果影响到了其他人的话,父母就应该做适当的引导了。首先,我们不要指责孩子,因为指责的语言是无效的。你可以告诉孩子,第一、这个词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谁可以说。比如,“你长的真像猪”这句话可以在看书时对书说,第二,还要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对什么人不能说,比如,“这个人是你的阿姨,你不能这样说”,第三,还应该让孩子知道,你这样说话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你现在应该怎样说。比如,“这样说话,会让别人觉得我们很没有礼貌,我感到很难过,你现在要对阿姨说声对不起”。

我们在前面的课中讲过,当问题出现时,首先要区分这个问题是属于谁的。孩子有了不良的行为和说脏话的习惯,这是属于父母的问题,因为孩子并没有遇到困扰,困扰在父母。那么在沟通时,就要用表达自己感受和需求的方式来达成共识。所以先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会让父母感到很难过,再告诉他怎样做是更好的。这是一个模型,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

以上的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今天就讲到这里,再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