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可能长期存在 医疗行业或迎重构

疫情对中国社会健康及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不仅国家陆续出台各类政策,资本也开始高度关注健康领域。疫情爆发以来,从上游的药品研发,到中游的医疗物资运输,再到下游的检测诊断,都在争分夺秒地应对疫情。招商网络的小编最近也看了不少文章,带着一些自己的思考,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疫情下医疗行业是否“遍地黄金”?

据官方及专业机构得知,疫情在3月下旬才有可能会逐渐进入平台期,到4月份后才能得以控制。正因为如此,目前国家的各项政策都要向疫情倾斜,对医药行业会带来直接的影响。我国高度重视医药创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等规划指南均提出医药创新的目标,并且设立了专项以推动新药研发。

从国家科技部启动的四批应急攻关项目看,重点在病毒病原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检测诊断、药物研发和临床救治及疫苗研发等方面进行部署。北京、重庆、潍坊等不同层级的城市积极开展疫情相关的科研项目攻关,在推动近期应急项目攻关的同时,也鼓励一些长期科研项目的开展。

疫情可能长期存在 医疗行业或迎重构

(我国部分地区科技抗疫政策)

虽然这场“疫情黑天鹅”事件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转型和城市化的进程,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对中国经济转型和行业发展方向及前景将会有所改变,甚至是深刻改变。

口罩行业

近五年来,我国各类口罩的产量和产值逐年增长。2019年,我国口罩产量达到50亿张,增长10.13%;口罩总产值达到102.35亿元,增长12.57%。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不少企业开始跨界转产口罩,广汽集团、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子公司、富士康等,都纷纷发出口罩生产的信息。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3月2日消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着力推动口罩企业复工达产,引导支持企业扩能、增产、转产,我国口罩日产能产量连续快速增长,双双突破1亿只。

疫情过后,口罩的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大幅下降,但从重大疫情来看,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等部门下发文件,明确相关医疗保障物资已列入国家储备。随着国家物资储备意识的提高,口罩将逐步由防护用品向生活用品转变,很可能被列入国家战略物资。

互联网医疗行业

这一疫情也推动了一大批互联网医院的建立。同时,现有医疗机构和主要互联网医疗厂商纷纷推出远程医疗和在线咨询平台。疫情中,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访问度急剧增加,表明其中蕴含着极大的机会,政策方面预计也同样会推动轻问诊、互联网医院和远程诊疗的发展。

但是,远程问诊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会出现医患沟通困难和诊断缺乏信任度等问题。如果之后能逐步发展为互联网实体医院,用AI辅助医生高质量的临床诊断,还需要更多智能化服务的支撑。

医疗废弃处理行业

作为防疫攻坚战的最后一道防线,各级各类医院医疗废物处理的途径,因此备受关注。以武汉、黄冈、孝感为例,这三个地方各有一个医废处置中心,处置产能分别为50/10/5吨/天,日常接近满产状态。根据最新数据,保守测算武汉、黄冈、孝感目前每日将新增0.83/0.16/0.14吨医疗废物,加之大量的病例门诊量,疫情重灾区城市的医废处置需求将较明显的增长。从生态环境部、国家卫健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到一些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纷纷出台引导、鼓励和扶持医疗废物处置的产业政策,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加大医疗废物的投运处置能力。

机构预测,2020年全国医废产量增幅将超过25%,医废处置有望成为疫情后加速成长的产业之一。目前,已有部分环保企业投入到医疗废弃物处理行业当中。但医疗废弃物处理行业整体市场集中度不高,企业活跃度不高。医废处置总体形势不乐观,若从长远考虑,需要各地政府将加强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的政策扶持。

生物医药行业

医药生物产业也是此次疫情的短期受益行业之一。比如防护器械、诊断试剂、消杀用品等赢来短期急速扩张机遇,如之江生物和捷诺生物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成为首批检测试剂盒。

更值得关注的是,各地政府在疫情的特定时期出台相关政策,无疑为生物医药企业送来了一场“及时雨”,企业在享受政策支持的同时,加快研发生产步伐,竭尽所能为疫情防控做出应有贡献。此外,对于血制品疫情使血制品临床认知程度提升,目前我国的缺口较大资源稀缺,所以发展空间较大。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对全球影响范围最广的事件之一,必将对生物医药产业从治理方式、基础研究突破、成果转化、政策体制、产业业态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形成影响,并为各地医药产业发展塑造新的发展机会。疫情之下,招商网络开创式为政企搭建起

“云端招商会客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与大数据服务,消除政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现政企之间的精准无缝对接,帮助政企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网络招商,满足政府园区招商引资项目需求,达成企业选址发展诉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