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信終於等來“白衣騎士” CDL入局與它的危機往事

協信終於等來“白衣騎士” CDL入局與它的危機往事

協信董事長吳旭

中房報記者 唐珊珊 |北京報道

時隔一年,曾與金科、融創、恆大、陽光城、綠地等知名房企傳過多版收購緋聞的協信地產終於等來了他的“白衣騎士”。

4月15日,協信地產與世界五百強企業新加坡豐隆集團旗下的城市發展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後者以現金入股形式,正式成為這家百強房企第一大股東。

會上,協信董事長吳旭露出了舒心的笑容,這也是他自2019年1月後首次在公開場合露面。

會上,吳旭將此次合作稱之為“豐隆一次非常有遠見的決策”。在他看來,此時投資協信重倉中國正是最好的時機,雙方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據相關媒體報道,CDL此次以43.9億元人民幣入股協信遠創51.01%股權。且在2022年,CDL將以7.7億元人民幣,在相同的入股估值下購買協信額外的9%股權,有可能將持股比例提高至60.01%,並獲得唯一控制權,這也意味著協信旗下地產平臺易主。

據協信方面表示,合作以後,全新的協信地產將組建職業團隊操盤。

“老朋友”變控股方

新加坡城市發展集團(CDL)創立於1963年,是在新加坡上市的一家房地產企業,城市發展的母公司正是新加坡最大企業財團之一的新加坡豐隆集團。

豐隆集團旗下共有11家上市公司,除了房地產外,豐隆集團還積極發展酒店業,旗下共有110家國際酒店,遍佈亞洲、大洋洲、歐洲和美國,總客房數目達3萬間,是新加坡標杆企業。

其在內地的故事最早始於新飛電器,這宗錯綜複雜歷時長久的股權收購讓豐隆集團在業內一鳴驚人。有當年親歷此事人表示,豐隆當年對新飛電器股權的處置方式可謂“乾淨利落”“深謀遠慮”。

但自新飛電器後,其在內地地產領域雖有涉足,但大多是以收購資產為主,鮮少有做地產開發。其曾在渝中區佈局了鵝嶺峰和新加坡城兩個項目,不過後來轉讓給了萬科,並更名為萬科鵝嶺峰和萬科翡翠都會。

豐隆與協信的故事最早開始於2019年5月,彼時《聯合早報》稱,新加坡城市發展集團以股權和貸款方式投資55億元(約11億新元),收購協信遠創約24%股權,併成為第二大股東。

雙方原本約定2019年年底前完成交易,但頗為蹊蹺的是根據企查查顯示,截至目前,在協信遠創的股東名單裡,依然只有漢威重慶房地產開發(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威”)和綠地控股,兩者持股比例分別為60%、40%,漢威實控人為吳旭。

這也是繼2017年綠地控股通過股權轉讓及增資的方式,以51.63億元的交易對價最終持有協信遠創40%股權之後,協信第二次引入新股東。

對於這兩次新股東引入,吳旭對外表態是,“城市發展的投資和支持對加快公司增長步伐扮演重要角色”。

CDL總裁郭益智則認為雙方此次合作是緣分使然:“ 在全球疫情情況下, 雙方能走到今天主要有幾個因素, 從十年前第一次認識吳董,到兩年前開始討論合作,一直到今天的簽約,都是因為雙方緣分。過去兩年中,如果沒有彼此的信任, 就不會走到今天。"

協議資料顯示,55億元總投資被劃分為兩部分,其中27.5億元作為給協信遠創的貸款,另一半27.5億元作為有條件的股權投資。據此推算,當時協信遠創的估值是115億元,而按最新交易估值,協信原創估值為86億元,估值縮水了25%。

收購完成後,協信創始人吳旭持股比例由60%降至29%,綠地的持股比例將由40%降至19.99%。

協議地產平臺易主

2019年,協信陷入資金危機輿論漩渦,先後與金科、融創、恆大、綠地等主角傳過被收購緋聞,去年底,再次傳出陽光城欲收購協信,但最終此事終不了了之。有知情人士透露,由於一些條件未談妥,再加上“疫情”影響,雙方戰略上都有變化,最終導致合作未能成型。

彼時,吳旭幾乎消失在公眾視線裡,在2019年的寒冬裡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曾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協信來說現在時間越來越緊迫,此前已經賣掉不少項目救急,不能再拖延了。如果此次再不成功可能會被迫拆零了賣,或者後來者出價更低也得賣,否則就無法度過現金流危機。”

CDL的入局讓吳旭鬆了一口氣,儘管此次易主的是協信集團旗下最重要地產平臺。

協信曾被稱為“渝派地產五朵金花之一”,在當年重慶最早一批地產人中,吳旭在商業地產起步最早,1996年,協信的首個商業地產項目——朝天門協信商廈落成,從建築的色彩到結構都是由吳旭親自設計。此後,協信一舉拿下渝中區多處核心地塊用於商業地產開發。2011年、2012年,協信星光68、協信星光時代廣場相繼開業,此後協信又一力打造了協信·阿卡迪亞、協信彩雲湖等山城高端項目。

這些項目的成功曾讓協信一時風光無兩。2011年,吳旭挖來萬科干將劉愛明擔任協信CEO,自此開始規模擴張之路。2014年11月,協信成功突破百億銷售額,實現155.3億元,位列50強。2015年,協信曾以53.4億元的銷售額力壓金科。

但這一年也成為協信的轉折點,2015年,從華潤宋林案風波中歸來的吳旭,驀然開啟多元化擴張之路,先是通過與清華系的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啟迪協信科技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切入產業地產領域。此後又陸續收購了多利農莊,涉足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在上海成立協信家,打造高端服務式公寓。然而相比住宅,這些新業務前期投入大,回報週期長,無法快速實現收益,其地產原先的規模相對有限,無法保證對新業務的輸血。根據財報數據顯示,協信遠創2018年銷售額僅為272.5億元,而渝系房企中龍湖、金科已超千億,即使是起步較晚的東原地產和華宇地產也分別為548.7億元、375.2億元。

對於多元化發展後帶來的規模下滑,但彼時頗為理想主義的協信吳旭認為,儘管新業務回報率不行,但多元化的業務主要是看客戶是否需要,如果客戶需要,即使回報低,不賺錢也可以。”

多元化為協信打開新業務領域的同時,也成為其制肘,吳旭曾試圖通過上市來緩解資金難題,但依然路途多艱。

2017年,協信遠創曾以10.01億元代價拿下“獅頭股份”這個A股借殼平臺。此後不久,吳旭將天驕股份從新三板摘牌退市,然後籌劃讓獅頭股份重組收購天驕股份,同時將協信地產、商業與產業園都裝入獅頭股份最終實現整體上市。但這條最後翻盤的道路卻出了狀況,由於獅頭股份的其中一個股東股權因合同糾紛被凍結,導致重組失敗,同時,由於獅頭股份連續兩年利潤為負,戴帽ST,股價暴跌,協信被套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