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考宋初往事

細思極恐:若杜太后是桃僵李代,將推翻多少後來者的宋史研究

過去理它作甚 2019-12-27 00:37

以前一直沒怎麼去注意,昨日許是靈光一閃,想在家譜裡看一下先祖趙熇(xiao,字宏殷)及杜氏的生辰年,發現杜太后的生年與現在史籍所載的大相徑庭。細思極恐,且不論家譜的謬誤,此事若真,宋初涉牽杜後所發生的一切事件都將變為合情合理,且將被爆出中華歷史上驚天的駭人聽聞。

淺考宋初往事

家譜記杜氏


《家譜》中載:“

宣祖,厚一(本人注:輩字排行),諱熇,字宏殷,生於後梁朱帝甲子(904年,唐哀帝天祐元年)八月初四丑時,卒於慶帝(注:五代沒有慶帝稱謂的帝王,我以為周世宗葬慶陵,故稱慶帝)乙未(注:期間沒有這個干支,以前我以為是己未年<959年>的誤寫,後看史籍說周世宗顯德三年<956年>贈官先祖,那我知道了應是乙卯年<955年>)十二月初九日未時

杜氏,生於後梁朱帝乙丑(905年,唐哀帝天祐二年)三月十九日午時,卒於應順甲午(後唐李存勖應順元年,934年)十月十四丑時

宋太祖,英二(輩字排行),諱匡允,生於後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927年,豬年)二月十六日酉時,開寶九年丙子(976年)十月十二日寅時崩

宋太宗,英三(輩字排行),諱匡義,生於晉天福五年庚子(940年,鼠年)十月十七日戌時,至道三年丁酉(997年)三月十九日夢(薨)。”

厚一公趙宏殷生子五人,光贊(廷濟,英一)生於莊宗同光元年癸未(923年)、匡允(英二)、匡義(英三)、廷美(英四)生於晉天福七年壬寅(942年)、廷贊(英五)生於晉開運乙巳(945年);生女二:陳國長公主,燕國長公主。

淺考宋初往事

家譜記趙宏殷


《家譜》中杜後的生年為905年——934年,趙光義的生年為940年——997年,史籍中記載杜後的生年為902年——961年。不論誰真誰假,不由讓人以為934年之後存在的杜太后是不是另人替代?趙光義是否為宋太祖同母兄弟都將值得商榷。也許會有人嗤之以鼻,笑我蓋棺論定之事作無謂的妄想,而934年之後涉牽杜後發生的事件不得不令人有此所思!比如至今還存在爭議的“越嫡立長”、“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等等,若事實,一切都將能解釋得合符情理。另,譜中太祖卒寫成“崩”、光義卒寫成“薨”,《說文解字》說“薨,公侯卒也”,《說文解字注》說“崩,山壞也,引申之天子之死曰崩”,譜中兩字的不同寫法,值得深思。

本文關鍵人物是陳國夫人耿氏,這個人一直籍籍無名,突兀的出現,來自趙光義在雍熙元年(984年)對宰相(左僕射)李昉“從容”的自言自語而推出,說“廷美母,陳國夫人耿氏,朕乳母也,後出嫁趙氏。”(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宋會要輯稿·后妃三·乳母 》“太宗陳國夫人耿氏,始封鹿郡夫人,太平興國二年八月封陳國夫人,八年正月卒。”《長編》沒記太平興國二年封賞一事,史籍記載,寥寥幾筆,純是一掩藏在幕後的人物。

假設杜氏於934年就已早逝,可能有家族隱情或有需要杜氏繼續存在,致使趙光義所謂的乳母耿氏替代成後來的杜太后,那光義及廷美、廷贊應皆為耿氏所生。若是這樣,後來的杜太后拼命維護趙光義,那就是人之常情了。太祖追封早逝的姐姐為“陳國長公主”,趙光義封乳母為“陳國夫人”,這裡有沒有關聯?太祖封親妹為“燕國長公主”,逝後諡號為“恭懿”;而後,太祖次子趙德昭被逼自殺,趙光義給予諡號也為“恭懿”,追封也為“燕王”,這裡也不知有沒有關聯?宋太祖在位十六年時間也不算短,《宋史·志第·職官·敘封》:“建隆三年,詔定文武郡臣母妻封號,宰相、使相、三師、三公、王、侍中、中書令、尚書令之妻封為國夫人。”此時杜後已逝,大臣之妻都封了,何至於再差一個耿氏,為何只封賞父親的妾室耿氏為鹿郡夫人?而要等趙光義即位之後,才封乳母耿氏為陳國夫人?

《長編》上說杜太后聰明有智度,曾與太祖商酌決策大政,稱趙普為書記,還經常誇獎慰勞趙普說:“麻煩趙書記你多多盡心,我兒子對國家大事還經歷得太少。”說杜太后異常喜愛趙光義,但從來不會在光義面前露出欣喜的樣子,光義每次出門,總對他囑咐說曰:“一定要緊跟著趙普,與他相伴而行。(必與趙書記,偕行乃可)”這句話肯定不是字面上的意思,不然老是重複說道完全沒有意義,含義應是無論做人、做事,都要向趙普學習。後來,趙光義也算是深得其陰謀之學。

如上假設成立,母愛之情也是自然。

宋以來,很多史家、學者對宋初這段往事給予了過多的關注,論點、論據此起彼伏。宋初王禹偁《篋中記》(建隆遺事)雖已遺失,北宋邵伯溫著《邵氏聞見錄》記錄了其中十一章,有幸能讓後人知悉。《遺事》中說,太祖陳橋兵變時,趙光義留守開封,並無擁立之功;越嫡立長之事,只不過是太祖在家宴上喝多了酒,為杜太后高興,興之所至說了“臣百年後傳位於晉王、令晉王百年後傳位於秦王”等話,於是杜太后就命翰林學士陶谷起草誓書,令趙普告天地宗廟,誓書交趙光義收藏。如此事為實,趙光義欲某位之心應是從此而起。如上假設成立,就好解釋當時太祖剛剛登基帝位不久,杜太后為何如此急切對一時討好之語,立即作出立書為證

很多人對太宗與廷美是否同母親兄弟很疑惑,主要依據史載趙光義的話語,他前面處置趙廷美時說“本支百世,爰之介弟之重”、“朕以同氣之親”、“用申手足之分”、“特以至親,用寬極典”、“涪陵縣公廷美,朕之同氣也”、“永惟骨肉至親,絕爾不殊”等等口氣分明是親兄弟,後面又說廷美為他乳母之子,意思是他們不是親兄弟,話語前後矛盾,以及宋人修的《國史》說杜太后生五子二女。李燾《長編》說:“太后年享六十,崩時廷美才十四歲,逆數之,則生廷美時,太后已四十七歲也。”

如上假設成立,太宗之話前後也就不存在矛盾,就沒有了太后年紀大小生子的爭辯,因為耿氏當太宗乳母時年紀肯定不大,如趙家因需要在五代後晉時期杜氏就已經桃僵李代,到宋國立朝後除了知情人誰也無從查起,至於如何操作也不是難事。

太祖去世後,趙光義命修《太祖實錄》,因不滿意《太祖舊錄》在他的指導下修了三次,最後變為《太祖新錄》,其中出現了“金匱之盟”事件,後來者都給予了質疑。南宋李燾《長編》,引據幾方來作陳述。近代史學家張蔭麟在其著《宋太宗繼統考實》中說:“趙普想要恢復自己的相位,又迫於宋太宗的壓力,在太平興國六年偽造了金匱之盟一事。”說趙普偽造,毋寧說是趙光義為合法繼統授意而為。如上假設成立,開寶九年十月十二日的“燭影斧聲”事件,對於太宗來說毫無心理壓力;至於逼殺侄兒、病亡侄兒之事,更是可無所不用其極;而對他欲謀反的親弟弟處置卻僅僅是降級流放,一切都在合理之中。

想必這般,又是一場精彩而悲催的皇室侵軋戲劇呈現於人前。

往事已矣,如江渚上的浪花,隨風一 一飄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