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胜利:百年前哈尔滨大鼠疫为何迅速控制——

历史上,鼠疫曾有过 3 次大爆发,导致上亿人死亡。第一次在东罗马拜占庭,相当于我们南北朝时期,光他们首都死亡人数20万以上;第二次在中世纪,绵延三百余年,起头三年里欧洲就丧生了数千万人;第三次波及最广,1910 年从西伯利亚肆虐而至中国的东北。之后,担任清廷防疫大臣的施肇基找到了时年31岁的伍连德,伍到达哈尔滨后,仅用 67 天,就将这座城的鼠疫彻底扼杀——

▲2008年,为纪念抗击SARS五周年,新加坡亚洲新闻台和中华医学会联合拍摄完成大型数字高清纪录电影《伍连德博士传》

科学的胜利:百年前哈尔滨大鼠疫为何迅速控制——

在傅家甸内成立的滨江防疫疑似病院


科学的胜利:百年前哈尔滨大鼠疫为何迅速控制——

伍连德在简陋的实验室中进行研究

(图片来源:《哈尔滨傅家甸防疫摄影》)

防治措施不一而足,我们这个举个小例子:伍连德亲自发明了一种防护口罩,令每一个参与防疫救护者必须带。这种老百姓称之为“呼吸囊”的口罩被后人称之为“伍式口罩”。在东北的铁岭,政府下令每个人都得带,如有不遵守者,即以违警论处。

科学的胜利:百年前哈尔滨大鼠疫为何迅速控制——

伍氏口罩


科学的胜利:百年前哈尔滨大鼠疫为何迅速控制——

检验解刨老鼠室

(图片来源:《哈尔滨傅家甸防疫摄影》)

1911年3月1日,鼠疫死亡人数零报告。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的典范。这次鼠疫牺牲了6万人的生命,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哪怕是今天的我们用最苛刻的眼光去看,都得承认已经是个奇迹了。要知道欧洲三年鼠疫,牺牲了2500万人。一个月后,“万国鼠疫研究会”在奉天(沈阳)召开,11个国家的代表出席大会,伍连德任大会主席。这是中国历史上在本土举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学术会议。


科学的胜利:百年前哈尔滨大鼠疫为何迅速控制——

伍连德(1879—1960)

2007 年,诺贝尔官方公布了 1901~1951 年的所有获得提名的科学家。在生理和医学奖中,50 年来,只有一位中国人的名字出现在这份名单中。他获得提名的理由是「Work on Pneumonic Plague and especially the discovery of the role played by the Tarbagan in its transmission」。

1935 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提名:伍连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