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的去執行,不理解的在執行中去理解。‖過來人的話,要聽嗎?

朱迅在一期採訪節目中,被問到在家中誰說了算,朱迅說老公說了算,“那如果你老公說的不對怎麼辦?”朱迅調侃道:“我們對他的話就是理解的去執行,不理解的在執行中去理解。”


不理解的在執行中去理解,多麼絕妙的答案。

理解的去執行,不理解的在執行中去理解。‖過來人的話,要聽嗎?


人們常用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來告誡後輩們要避開生活中的坑,因為那都是他們踩過的,他們有過來人的經驗,可是往往後輩們很少去聽,覺得時代進步了,他們的思想已經老套,過時了。當然,所有的事物不能一概而論,有時候過來人的經驗確實能讓我們少踩坑。


我有一次就是沒能理解老師的好意提醒,踩到了坑裡。


那是兒子上初一的時候,他考上了縣城的雙語學校,我們都很高興,因為這個學校比較難考,是很多學生理想中的學校。誰知進入冬季之後,也許是不適應教室裡有暖氣的環境,也許是學習壓力大,兒子開始頻頻生病,於是我就開始經常在家、學校和醫院的路上穿梭,帶兒子去看病。就這樣折騰了將近一學期,跑了上千公里的路程(家到學校30公里),我和孩子都身心俱疲。實在受不了這樣的折磨,我決定把孩子轉到家附近的學校(沒有現在的學校口碑好),方便照顧他,雖然心中諸多不捨。


到學期結束準備放假時,我和班主任說了自己的想法,順便問他學籍怎麼轉,班主任說讓我最好給孩子辦個休學。當時對老師的話我感到非常納悶,明明就放假了,辦休學是什麼意思?我沒有多想,也沒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畢竟去意已決。


理解的去執行,不理解的在執行中去理解。‖過來人的話,要聽嗎?


假期間,遇到一些兒子同學的家長,他們一聽我的想法,都勸我別轉,說附近的學校教學質量差、紀律不嚴、伙食又不好,雙語學校如何好等等諸如此類。這樣的話聽多了,我也產生了動搖,到底該怎麼辦?經過再三思量,我決定聽取大家的意見,可我已經和學校說了轉學的事,現在想挽回,恐怕沒那麼容易。沒辦法,我只能託在縣城某部門工作的表哥幫我問問校長,結果等來的消息是名額滿了,沒有學位,如果想去的話,只能等開學看看有沒變動。


此時,我忽然想起了班主任當初讓我給孩子辦休學的事,原來是為了保留在校的名額,我這時候才恍然大悟,可惜已悔之晚矣。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一時不明白“過來人”說的話,如果實在不能理解,就先照著去做吧,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就會明白過來。


小時候看電影《少林寺》,裡面的主人公小虎報仇心切,想要師父教他武功,可是師父並不急於教他,讓他先從最基礎的挑水做飯學起。小虎雖心中不悅,也只好按師父說的去做。每天早上兩手平舉著尖底的木桶,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打水回來,要踩著河面上許多石頭樁子過河,負重前行,石頭滑不溜秋,中途也不能休息,每次都狼狽不堪,剛開始到家時,桶裡的水已剩不了幾滴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竟能做到兩手平舉滿滿兩大桶水健步如飛了。

理解的去執行,不理解的在執行中去理解。‖過來人的話,要聽嗎?


這就像學習武術的人每天扎馬步一樣,一紮就是幾個小時。剛開始估計很多弟子都不理解這是為什麼。我們這些看客們也看不明白,只知道它大概是練武術的基礎吧。直到後來我開始練習瑜伽,我才明白其中的深意。瑜伽的體式中有個“幻椅”式和馬步差不多,也就是幻想著自己坐在椅子上的感覺,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可實際非常費力,我每次都堅持不到兩分鐘就敗下陣來。這個時候,我才明白了扎馬步的用意,的確特別鍛鍊肌肉力量。(有不以為然的可以自己試試)


扎馬步,是練功的基礎,對小虎來說,挑水也是他練功的基礎,但是如果他因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中途偷懶耍滑,那他的基本功就練不紮實,將來等他學到了很多招式,想要去運用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打出的拳或是踢出的腿沒有力量,不具殺傷力。到那時,再明白師父的用意,就太晚了。


然而大部分人都是隻對那些武功招式感興趣,覺得那些招式上下翻飛,閃轉騰挪,看的人眼花繚亂,特別精彩過癮,你若讓他每天去扎那看起來無聊透頂的馬步,心裡肯定不樂意。當不明白其中的深意時,該怎麼辦呢?嗨,別想了,按師父說的去做吧,認真的做,不要偷懶,以後隨著學習的深入,實踐的增加,自然會明白深藏的含義。


理解的去執行,不理解的在執行中去理解。‖過來人的話,要聽嗎?


像這樣不能理解的事情其實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我們要學習一項新本領,基本上都是從簡單重複開始做起,書法,要從一點一橫開始練;練舞蹈,要先從基本功開始,最初連劈叉、下腰都不是,先從勾繃腳開始;畫畫,要先從畫一個一個的圓開始,所有的這一切看起來真的好無聊,讓人提不起興趣。就連我們偉大的畫家達芬奇,也嫌畫雞蛋太無趣了。於是實在忍不住了就去問老師,為什麼老是讓他畫雞蛋,雞蛋有什麼好畫的。老師就對他說“雞蛋,雖然普通,但天下沒有絕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個雞蛋,角度不同,投來的光線不同,畫出來也不一樣,因此,畫雞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練到畫筆能圓熟地聽從大腦的指揮,得心應手,才算功夫到家。”從此,這個畫雞蛋的秘密才被揭開,達芬奇開始一絲不苟的畫雞蛋。

理解的去執行,不理解的在執行中去理解。‖過來人的話,要聽嗎?


我們不是達芬奇,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雞蛋”要畫,如果最初不明白為何要畫,那就先從認真畫開始吧,以免日後明白的時候後悔。


我記得老師曾在課堂上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男人在山裡迷路了 ,天已經黑了,根本找不到出口 ,只能呆在原地一動不動 ,突然從山裡傳出一個聲音 :”撿起幾塊石頭吧, 這會對你有用的。” 男人非常害怕 ,沒敢相信這個聲音 ,但這個聲音重複了好幾次, 男人才不情願的隨手撿起了幾塊。過了一會兒,慢慢天開始亮了, 這個人也從山裡走了出來。他把石頭拿出來一看 ,全變成了金子,此時他真是懊惱不已,後悔沒有多撿些石頭。

理解的去執行,不理解的在執行中去理解。‖過來人的話,要聽嗎?


老師講這個故事,其實是想讓學生好好學習,今天所學的知識在現在看來是一塊塊無用的石頭,可當有一天要用它的時候,它對我們來說就是閃閃發光的金子。


其實這個故事用到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合適,現代社會日新月異,我們的社會角色不斷變化,就連一些準媽媽們都開始學習育兒知識,我們難免要學一些新技能,避免被社會淘汰。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老師或者行業大咖傳授給了我們許多秘訣,可能一時理解不了,那麼就暫時放下我們的“不理解”,按照老師和大咖說的方法去做吧,在不久之後的某一天,我們會在實踐的過程中,忽然就理解了。當理解的那一刻,希望我們沒有為自己當初的不認真感到後悔。

理解的去執行,不理解的在執行中去理解。‖過來人的話,要聽嗎?

【作者簡介:梨花靜靜開,一位70後青年(自我感覺),希望通過寫作思考人生,發現生活之美。願與您一起探索生活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