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與西漢對九原(五原)地區的經營(上)

秦與西漢對九原(五原)地區的經營(上)

薛瑞澤 河南科技大學 ➥

秦與西漢對九原(五原)地區的經營(上)

九原(五原)郡是秦漢北部沿邊的行政建制。它既是匈奴族進入黃河流域的重要戰略跳板,也是秦漢政府以此為戰略橋頭堡抵抗匈奴的重要地區。為了控制這一戰略要地,秦漢政府在九原(五原)地區與匈奴族展開了長達數個世紀的戰爭。秦代修建了從雲陽通往九原的直道,並派遣以蒙恬為統帥的大軍長期駐守。秦漢政府對五原地區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視,通過農田水利建設發展農業生產,解決了駐守軍隊長途補給的困難。


秦與西漢對九原(五原)地區的經營(上)


九原地區本為趙國所控制,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前300年),進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佔據九原地區後,趙武靈王甚至“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並在次年“詐自為使者入秦”,結果被秦昭王驅趕,未能成功。雲中、九原由此成為秦、趙、燕三國之間的戰略要地,蘇秦曾經對燕文侯說燕國“西有云中、九原”,可見九原地區對相鄰諸侯國的重要性。秦統一天下後,設立九原郡以抵禦匈奴族的入侵。為了進一步控制九原地區,秦修通了連接關中與九原的直道,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雲陽(今陝西淳化縣北),塹山堙谷,直通之”。關於秦始皇修建直道連接雲陽與九原的原因,《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雲:“始皇欲遊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塹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說明秦始皇修建從關中通往河套的直道有遊玩的因素在內。西漢末年劉向也認為:“秦始皇既兼天下,大侈靡,即位三十五年猶不息,治大馳道,從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直通之。”究其實秦始皇動議修建連接關中與九原直道,更多的是為了便利對九原前線抵抗匈奴軍隊的戰略供應。同書卷一百十《匈奴列傳》雲:

秦滅六國,而始皇帝使蒙恬將十萬之眾北擊胡,悉收河南地。因河為塞,築四十四縣城臨河,徙適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雲陽,因邊山險塹谿谷可繕者治之,起臨洮至遼東萬餘里。又度河據陽山北假中。

秦始皇修建長城的目的是為了抵抗匈奴的入侵,而九原正處在長城東西走向的中間地帶,修建直道的目的顯而易見,是為了中央政府能夠對九原前線的邊防力量直接指揮。即使在秦始皇死後,趙高和秦二世擔心蒙恬兄弟謀反,乃“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行,遂從井陘抵九原”,隨後胡亥等人護送秦始皇的屍體,“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同書卷十五《六國年表》亦云:“胡亥立,為二世皇帝。殺蒙恬。道九原入。”從九原南下入咸陽的直道已經暢通,而非《蒙恬列傳》所說的“道未就”。秦代九原郡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控制九原郡就守住了秦朝的北部屏障,也保有了王朝的安全。秦二世篡權之初,繞道九原並由此進入咸陽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秦與西漢對九原(五原)地區的經營(上)


秦朝末年,“諸侯畔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於是匈奴得寬,復稍度河南與中國界於故塞”,九原地區為匈奴所控制。漢朝建立之後,九原郡為漢朝與匈奴拉鋸交戰的前沿陣地。孝文帝即位之初(前179年),與匈奴和親,“其三年夏,匈奴右賢王入居河南地為寇”,被漢朝軍隊趕出塞外。元朔二年(前127年)正月,“匈奴入上谷、漁陽,殺略吏民千餘人”,漢武帝“遣將軍衛青、李息出雲中,至高闕,遂西至符離,獲首虜數千級。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漢書》卷二十八下《地理志》雲:“五原郡,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這說明漢代的五原郡是沿襲秦代九原郡的設置而來。漢朝在秦九原郡的轄地上分別設立了朔方郡和五原郡。朔方郡下轄十縣,分別為三封、朔方、修都、臨河、呼遒、窳渾、渠搜、沃壄、廣牧、臨戎。五原郡下轄16縣,分別為九原、固陵、五源、臨沃、文國、河陰、蒱澤、南興、武都、宜梁、曼柏、成宜、稒陽、莫黑旦、西安陽、河目等。行政建制的增多,表明漢武帝欲通過對五原、朔方的佔領以鞏固北部邊防。


秦與西漢對九原(五原)地區的經營(上)


漢武帝三次進擊匈奴時,五原一帶成為漢匈之間爭奪的戰略要地。元鼎五年(前112年)九月,“西羌眾十萬人反,與匈奴通使,攻故安,圍枹罕。匈奴入五原,殺太守”。次年春,漢軍徹底平定了南越。到了秋季,漢武帝“又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匈河將軍趙破奴出令居,皆二千餘里,不見虜而還”。此後,漢武帝決心全力對付匈奴並親臨抗擊匈奴的前線,元封元年(前110年)十月因“西蠻北夷頗未輯睦”,下詔“朕將巡邊垂,擇兵振旅,躬秉武節,置十二部將軍,親帥師焉”。於是“行自雲陽,北歷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北登單于臺,至朔方,臨北河。勒兵十八萬騎,旌旗徑千餘里,威震匈奴”。他還派遣使者告訴單于曰:“南越王頭已縣於漢北闕矣。單于能戰,天子自將待邊。不能,亟來臣服。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為!”史稱“匈奴讋焉”。在返回途中漢武帝“自遼西曆北邊九原,歸於甘泉”,以震懾匈奴。為了鞏固趕走匈奴後的局勢,太初三年(前102年)四月,漢武帝“遣光祿勳徐自為築五原塞外列城,西北至盧朐,遊擊將軍韓說將兵屯之”。但到了是年秋天,“匈奴大入雲中、定襄、五原、朔方,殺略數千人,敗數二千石而去,行壞光祿所築亭障”。可見漢匈雙方對五原、朔方爭奪之激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