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说话有技巧,活用“贴标签激励法”,让孩子从学渣变“学霸”

文丨姜妈(文章原创,版权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父母有时会习惯性的给孩子下“标签”,孩子把碗打碎,父母就会说这孩子怎么这么顽皮,心中给孩子贴了一个“顽皮”的标签,父母的这种因为一两件事就主观的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其实正深深的伤害着孩子的心。

小妞刚满5岁,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她就是喜欢到处涂涂画画,经常偷偷的拿着笔就是在自家的墙上画得到处都是。她的父母每次看到孩子这种行为,总是会去制止她。小妞的父亲就觉得孩子这么小,怎么就这么爱捣乱呢?

父母说话有技巧,活用“贴标签激励法”,让孩子从学渣变“学霸”


她的母亲只要看到孩子在墙上涂鸦,就会没好气的说:“孩子她爸,你看看你的孩子,就是个捣蛋鬼,家里再有钱也养不起,这白墙都不知道刷了多少遍了,你快管管她。”

“这孩子没救了,就是一个捣蛋鬼”。就这样,小妞的母亲就给孩子贴了一个“捣蛋”的标签。

小妞的母亲这种行为其实就是一种“标签效应”,它指的是人的某个行为被他人用某些词汇加以描述,下一定义之后,这个人在之后就会受到这个词汇的影响。


父母说话有技巧,活用“贴标签激励法”,让孩子从学渣变“学霸”


错误的“贴标签”对于孩子有何危害?


1、孩子的不良行为会被放大


有一个效应叫“白熊效应”,意思是说你越是不想让孩子做什么事情,孩子就越有可能会去做,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暗示。而错误的“贴标签”就会让孩子起到负面的心理暗示。

比如父母给孩子贴一个“不懂事”的标签,那么孩子就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他非但不会变乖,还会一再的变坏,反正是不懂事的孩子,就不需要变乖,什么事情都喜欢和父母对着干。

错误的贴标签,会放大孩子的不良行为,也许孩子这一次的做错只是一次不小心,结果父母偏偏给他贴了一个不好的标签,然后孩子就会一直觉得自己是这样的一个人。


父母说话有技巧,活用“贴标签激励法”,让孩子从学渣变“学霸”


2、打击孩子


孩子他还小,比较脆弱,对于父母的随便一句话可能都会很认真。但有很多的父母就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他们大多比较随意,说话也是大大咧咧的。有时顺口就给孩子贴了“标签”,就像孩子把东西打翻了,父母就有可能随口说一句,你就是一个冒失鬼。

可能父母觉得这样说孩子应该没什么关系,但孩子可不会这样想。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在《解码青春期》这本书中,作者写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他们会变得非常的敏感。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是半个成年人,他们会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

外面看似桀骜不驯,实则内心非常的脆弱。父母随便一句不起眼的话语,都有可能导致孩子难过,打击他的自信心。


父母说话有技巧,活用“贴标签激励法”,让孩子从学渣变“学霸”


正确的“贴标签”能带来什么好处?


1、让孩子更加的幸福


如果父母给孩子贴的是正向的“标签”,那么孩子就会更加开心,因为人都是群居动物,需要被认可。正向的标签,就是在给孩子鼓励,认可他,这样的话孩子会感觉到更加的幸福,觉得自己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2、让孩子更加的积极主动


正确的“标签”能够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比如给孩子贴一个“勤快”的标签,那么孩子就会更加积极的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活,一起做家务,更加的积极主动。


父母说话有技巧,活用“贴标签激励法”,让孩子从学渣变“学霸”


活用“贴标签激励法”,让孩子从学渣变“学霸”


1、少贴负面标签


少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如果孩子有事情没做好了,父母需要做的是安慰孩子,而不是去强化他的这个行为,打击他的自信心。

孩子主动洗碗,可能碗没有洗干净,那么作为父母,如果这个时候给孩子贴一个不仔细的标签,孩子不但以后都不愿意去洗碗,心里还会非常的难受,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可能做得好。


父母说话有技巧,活用“贴标签激励法”,让孩子从学渣变“学霸”


2、贴标签时要具体说出什么事情


想要活用“贴标签激励法”,那么父母在给孩子贴标签的时候,就要懂得贴标签的同时,说出具体的事情与内容。

在《终身成长》中,作者提出了两种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只会给孩子贴标签,却不说孩子棒在哪里,那么孩子就只会养成固定型思维,觉得自己这样就很好了。

另外一种是成长型思维,如果父母在夸奖孩子的时候,并说出孩子的行为,到底棒在哪里,比如和孩子说他主动打扫房间真的很棒,特别的勤快。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最后,要说的是父母不要滥用“贴标签”,要懂得适可而止,用得多了反而容易让孩子变得骄傲。

父母说话有技巧,活用“贴标签激励法”,让孩子从学渣变“学霸”


育儿问题姜妈教,家庭教育要学好,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姜妈育儿记,帮你解决育儿小麻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