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花木蘭,可能都是假的

你知道的花木蘭,可能都是假的

大紅臉蛋、眉間小花,化著猶如出土文物一般的額黃妝,住在福建土樓裡,打著太極拳……

前段時間迪士尼發佈的真人版《花木蘭》預告,雷倒大片中國網友,大家紛紛表示拒絕:不,這根本不是花木蘭。

我們的質疑當然很有底氣,中國孩子從小就聽木蘭的故事長大,語文課本上的《木蘭辭》甚至可以倒背如流,我們清楚地知道木蘭是北方女子,家有父母姐弟,其樂融融。二八年華替父從軍,颯爽勇猛,建立戰功,拒絕榮耀,返回家鄉……

且慢,倘若我和你說,你所熟知的花木蘭,從最開始就是一個披著面紗示人的神秘姑娘呢?

1.從木蘭詩開始,木蘭的面孔就已經模糊

你知道的花木蘭,可能都是假的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首在中國家喻戶曉的《木蘭辭》,繪聲繪色地講述了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也給了我們一個關於木蘭的清晰臉譜。不少人把它當作史實來看,但它卻實實在在只是一首雜糅而成的樂府歌辭。郭茂倩編《樂府詩集》時,在《木蘭辭》的註解中就特別註明“不知起於何代”。

細讀《木蘭辭》,我們可以從中找到不少支撐這一論點的憑據。

其一是木蘭詩裡的時代符號錯綜複雜,顯得前後矛盾。比如“可汗大點兵”和“天子坐明堂”這兩句裡的“可汗”和“天子”指的是同一人,但遊牧民族稱其為“可汗”,漢族則稱其為“天子”。那麼木蘭究竟是遊牧民族姑娘還是漢族姑娘呢?

還有“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裡的策勳制度確立於唐高祖武德七年,也就是唐朝時候的事了。後面寫姐姐“當戶理紅妝”,大唐盛行紅妝,也說明姐姐應是唐朝人。

但詩中又寫到木蘭“對鏡帖花黃”。花黃這種妝扮起源於北周,北周宣帝宇文斌“禁天下婦人不得施粉黛,自後宮人皆黃眉墨妝”。這說明木蘭詩產生年代應是在北周宣帝末年之後。不過要注意的一點是——到唐朝時,花黃這種裝扮又不流行了。

其二是《木蘭辭》中的修辭手法非常多變,比如: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辭》開頭六句起源自北朝名歌《折楊柳》,屬北朝樂府風格。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當窗”和“對鏡”是互文,屬唐詩風格。如唐王昌齡詩中的“秦時明月漢時關”就是一例。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比興手法,屬南朝樂府風格。

這樣的拼湊痕跡,顯示《木蘭辭》經歷了不同時代的洗禮。

木蘭的面孔從那時開始就已經模糊。

你知道的花木蘭,可能都是假的


2.木蘭姓花,只是一次藝術創作而已

“木蘭當戶織”、“木蘭無長兄”、“木蘭不用尚書郎”……把《木蘭辭》從頭讀到尾,發現它通篇竟沒有一個地方提到過木蘭姓花。

那木蘭的花姓是如何而來的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明代文學家、戲劇家、書畫家徐渭寫過的一部雜劇《四聲猿》了。《四聲猿》其中的一個劇本叫做《雌木蘭代父從軍》,開篇就寫:

妾身姓花名木蘭。祖上在西漢時,以六郡良家子,舊時也做一個有名的千夫長。娶過俺母親賈氏,生下妾身,今年才一十七歲。

明清時代戲曲本就流行,加上徐渭又是個有名氣的才子,大約相當於今天的大導演,《雌木蘭替父從軍》粉絲眾多、影響頗廣,花木蘭的稱呼便由這開始傳開了。

但木蘭姓花的說法顯然只是徐大才子的一次“藝術創作”。不信我們可以接著往下看《雌木蘭替父從軍》的劇情:花木蘭因為從軍需要解開自己的三寸金蓮,但是又考慮到自己從軍回來一雙大腳如何嫁人,“

這也不愁他,俺家有個漱金蓮方子,只用一味硝,煮湯一洗”,就能變回纏足的小腳。

這種讓人忍俊不禁的設定以及經不起推敲的劇情,我們基本可以斷定,木蘭姓花,只是徐大才子的一次近乎惡搞的藝術創作而已。

你知道的花木蘭,可能都是假的


3.木蘭不姓花,那她姓什麼?

有人說木蘭姓魏。這種說法源於一塊碑刻記載——元代的《孝烈將軍祠像辯正記》,這也是目前發現的記載木蘭事蹟的最早碑刻。碑文寫:

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亳之譙人也。

有人說木蘭姓朱。據清人瀛園《木蘭奇女傳》載:

唐初,少女朱木蘭,湖廣黃州府西陵縣雙龍鎮人,嫻弓馬,諳韜略,14歲時女扮男裝代父去從軍。轉戰沙場13個春秋,屢建戰功,後凱旋還裡。唐太宗封她為武昭將軍、武昭公主,賜姓李。今人為了紀念她,在湖北黃陂縣木蘭山建有木蘭祠、木蘭墓和將軍廟。

有人說木蘭姓任。據《新唐書》、《全唐詩》載:

少女木蘭姓任,散盡家財招募數千義勇,組成保家衛國的—支部隊。木蘭女扮男裝,躍馬橫戈,率軍一舉打敗強敵。

還有人說木蘭姓韓。

據明人劉惟著《韓木蘭傳》載:

少女木蘭,姓韓,原名娥,四川閬中人,幼喪雙親,與叔父韓立共同謀生,12歲正值元末農民起義,遂女扮男裝改名韓天保,投奔紅巾軍王起巖部隊。木蘭13年軍旅生涯,功勳卓著,後人為紀念她,在木蘭家鄉修建了木蘭廟、木蘭寺。

只是無論是戲劇還是碑文,都不是絕佳的佐證。所以,《辭海》在 “花木蘭”條中就說:“(木蘭)其姓氏或作花,或作朱,也作木,均無確證。

木蘭,或許早已丟掉了自己的姓氏。

你知道的花木蘭,可能都是假的


4.花木蘭已從一個人變身為一個符號

不管從哪個角度審視,花木蘭都是我們中國人心中的理想化身——既是“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的孝順女兒,又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的英勇戰士;既是“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的氣節之士,又是“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的嬌美女子。

作為一個集忠孝節義於一身的奇女子,花木蘭是受儒家文化薰陶而成的女性代表,飽受國人推崇,更何況她的身世成謎,後人儘可在此基礎上大揮筆墨。

千百年來,花木蘭的故事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可以說,花木蘭就是一個經久不衰的大IP。文學方面,有清代的白話小說《忠孝勇烈木蘭傳》,有2012年出版的《花木蘭精神》等。影視作品方面,有1939年陳雲裳演繹的陽剛之美《木蘭從軍》,有2009年趙薇演繹的溫婉之美《花木蘭》等。

你知道的花木蘭,可能都是假的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1998上映的迪士尼動畫《木蘭》。這是一個顛覆性版本,《木蘭辭》中溫柔端莊的木蘭形象在這裡被全部置換,動畫片裡的木蘭性格獨立而有些許叛逆,她會誤把肥媒婆的屁股弄到著火,戰場凱旋後她拒絕皇帝的封賞,還以擁抱的方式辭行返鄉。她的感情世界豐富真實,會主動向自己喜歡的男子說:你可以留下吃晚飯嗎?

你知道的花木蘭,可能都是假的

《木蘭辭》中的木蘭絕不會做這樣的事,不是嗎?

動畫片還給木蘭設置了一個守護神,一個吉祥物,他們伴隨木蘭度過奇險難關一步步獲得成功,成為眾人矚目的女英雄。在這裡,木蘭從軍不是為父親盡孝,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個人理想。如果說《木蘭辭》的主題思想是“忠孝節義”和“自我犧牲”,那麼在這部動畫片裡,則改頭換面成了“愛是一切”和“自我實現。”

東方的魅力+西方的表達,創造了一個新的花木蘭世界。

你知道的花木蘭,可能都是假的


5.又一個花木蘭,來了

西方改編的動畫片《木蘭》大獲成功,英國某網站調查,在“最能作為女孩子榜樣的迪士尼公主”中,木蘭排名第二,可見其流行和受歡迎的程度。但它卻沒有在中國掀起多大的水花,原因大約在於它只拿走了木蘭的名字,而並沒有取走中國花木蘭的精神內核,這也決定了它在中國人心目中遠不會有《木蘭辭》那般厚重。

其實不管木蘭姓不姓花,也不管《木蘭辭》是否完全可信,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木蘭來自東方,她身上有強大的東方女性魅力,她已成為一個真正的文化符號,將來自東方的形象,分享給世界。

400多字的北朝民歌,在時代的更迭中被演繹被編織。花木蘭,帶我們走過從古到今,從東方到西方,從封閉到開放的坎坷征途。如果我們問花木蘭:你是屬於中國還是屬於全世界?

我想花木蘭會淡然一笑:我來自東方,但我必將走向世界。

你知道的花木蘭,可能都是假的

你看,

大紅臉蛋、眉間小花,化著猶如出土文物一般的額黃妝,住在福建土樓裡,打著太極拳……

又一個花木蘭,來了。

參考資料:

1.郭茂靜《樂府詩集》

2.王豔華 《跨文化視角中的》

3.《也說花木蘭為什麼姓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