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好累,爸爸們站著說話不腰疼,是時候改改了!

媽媽們好累,爸爸們站著說話不腰疼,是時候改改了!

現在一個家庭一個娃,大多數家庭都有這種現象:媽媽生,老人帶。在這種尷尬的局面下,免不了出現各種各樣的爭吵。前兩天看到一條新聞:安徽的鄧女士見6歲的兒子調皮搗蛋不服管教,就揍了孩子一頓,這一下引起了婆婆的不滿,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吵。鄧女士一氣之下拿起桌上的水果刀捅了自己7刀,被緊急送往醫院。

媽媽們好累,爸爸們站著說話不腰疼,是時候改改了!

到底是有多大的仇恨,能讓婆媳之間的“世界大戰”鬧到這種地步,鬧到這兒又該如何收場?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婆媳之間因為孩子教育帶來的問題存在已久。丈夫可能是兩者的關係中的潤滑劑,但是最近看《安家》看到宮貝貝老公那一句“我把父母都給你搬過來了,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作為一個媽媽可能真的是不能夠忍受了。遇到這種情況,攤上這樣一個老公,和婆婆吵完,可能還要和老公吵,再加上照顧孩子她真的要崩潰了。

媽媽們好累,爸爸們站著說話不腰疼,是時候改改了!

這樣的老公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並不少見,他們認為自己在妻子和父母之間受盡委屈,自己都把父母搬過來幫妻子了,可妻子還是不知忍讓。

這樣的老公,我只能用四個字來回應:都是藉口!

失職的爸爸,還對媽媽叫囂:“你想幹嘛!”

當聽到丈夫這樣的話時,很多媽媽都想反問一句:“是我要求你把父母搬過來的嗎?”

而但凡能說出這句話的爸爸,都是為自己的失職找藉口!

這樣的爸爸回家就像“住旅店”,在孩子的關注上也是時有時無。孩子剛出生可能需要半夜起來餵奶粉,這一切默認在母親身上;在孩子小時候可能偶爾想逗一下,結果是弄哭了孩子,還得媽媽來收拾殘局;孩子長大了需要輔導作業,也基本處於“與我無關”的狀態。這種情況下的媽媽只能無奈地大喊:我太累了!養孩子太累了!

媽媽們好累,爸爸們站著說話不腰疼,是時候改改了!

這時,他們忽然使出了絕招:搬出父母!所以,就有了很多的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的現象。

當老人到家後,因為隔代之間育兒理念不一致,生活方式不統一,小摩擦不斷,婆婆和兒媳之間始終無法避免一次次的小矛盾。細細想來,這場戰爭的根源就是家庭中父親的逃避。在養孩子這件事情上,遇難直接甩鍋。即便婆婆和兒媳真的吵起架來,這樣的父親也很難站在公正角度為妻子說話。

所以,這些爸爸到底有什麼資格說出“我把父母都給你搬過來了,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這種話?

那些“受氣”的老人為何看孩子樂此不疲?

有些爸爸可能說“我父母就是願意給我帶孩子,他們覺得看孫子很開心,他們想來我也攔不住。”仔細想想,老人們忙碌了一輩子,好不容易到了旅旅遊、賞賞花的年紀,還得為自己孩子的下一代操心勞累,他們真的開心嗎?

之前在公園和一位奶奶聊天,她說,自己每天6點起床做飯,7點多送孩子上學,之後買菜、收拾屋子,然後準備做飯,基本是從早忙到晚。當問到她累不累時,她說“比退休前還累。”但是,她立刻又說,“累又有什麼辦法呢?孩子們工作忙,他們倆照顧自己都照顧不過來,更別提帶孩子了。早上每天隨便給孩子做一點吃的,還經常到外面吃飯,我實在是看不下去啊!這樣小孩兒的身體怎麼能健康呢?

媽媽們好累,爸爸們站著說話不腰疼,是時候改改了!

一瞬間,我覺得很心酸。我們身邊真的存在這樣一群老人,他們可能和子女之間衝突不斷,但從來沒有過離開的想法,因為他們實在是放心不下。

看到此處,不知道那些爸爸們還覺得是自己的父母是一廂情願嗎?老人們想插手,更多的原因是年輕父母養育孩子的能力不夠。

家庭中因為孩子教和養產生的戰爭從未斷過,如果真的想避免這場戰爭,最好的做法就是父母們自己強大起來,這樣才能有底氣讓老人們安心,在養育孩子上不再插手。

做堅強的父母,直接避免隔代衝突

仔細想想,我們初為人父人母,孩子嬰兒期餵奶、換尿布、加輔食……大多數的新手爸媽都會手忙腳亂。雖然老人們在教育理念上落後,但他們畢竟帶過孩子,在孩子健康成長的路上,可能能夠給新手爸媽們一些好用的方法,還能幫著接送孩子。如果可以處理好兩代人的關係,對於媽媽來說,帶孩子真的會省心很多。

但是,如果真的難以接受這樣的安排,最好的辦法就是和自己的丈夫做一對合格獨立的父母。只要兩代人不碰頭,為人父人母的我們做的無可挑剔,這場戰爭就難以發動。

媽媽們好累,爸爸們站著說話不腰疼,是時候改改了!

首先,從老公身上入手,明確孩子的教育問題不要老人們插手。

這樣的決定可能看起來有些強勢,但是如果不快刀斬亂麻,以後的生活絕對是剪不斷,理還亂。老人們覺得孩子“受苦受難”,蠢蠢欲動,做媽媽的心裡還不想讓他們插手,雙方都憋得慌。一旦有個引子,絕對會爆發戰爭。

其次,做出120%的準備去照顧孩子,真正做到獨立。

既然不願意老人插手,那爸爸媽媽就必須親歷親為:保證孩子的營養健康,多看一些教育類的書籍,和同齡的媽媽們交流育兒心得,多多關注孩子們心理健康……這些都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必須要做的。不要總是抱怨自己每天多苦多累,既然選擇了自己帶,這些都是必修課。

媽媽們好累,爸爸們站著說話不腰疼,是時候改改了!

可能有些媽媽們說“我想獨立帶娃,但是老人們總是指指點點,我根本無從下手。”其實,這樣的媽媽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真的做到”獨立“了嗎?如果在孩子教育問題上自己都事事親力親為,老人們哪兒來的插手空間?這樣的媽媽們大多都是希望精神上獨立,又想讓老人們按著她們的想法來帶孩子。本來就是理念不合,這樣的組合怎麼可能沒有爭吵?所以,爸爸媽媽需要做到從精神到行動上的真正獨立,妄求老人們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是很難實現的。

第三,把老公拉進孩子的養育和教育之中。

有些媽媽說“白天要工作,晚上要帶娃,我真的很堅強,但是很多時候也真的是分身乏術!”碰上了這樣的“渣男”老公,真的是每一個媽媽的痛。此時,如果不能忍受老人,就必須去面對自己的老公,即便生拉硬拽也要把他拽進來和你一起承擔,一定要明確告訴他:如果孩子缺乏父親的影響,在性格上可能會有所缺陷。所以,對於爸爸當“甩手掌櫃”的行為必須做到零容忍。

細化到每天的生活中,我們可以梳理一下每天需要在孩子身上花費的時間,和老公約法三章,做好時間分配管理,兩人按著時間表接孩子、陪做作業、帶孩子出去玩。不要先給爸爸們找藉口稱他日理萬機,生了孩子就有養的責任。

傅首爾在《奇葩說》中關於“陪伴孩子少於12小時取消爸爸稱號”有一段精彩的辯論,她說,在孩子的教育中,我們需要的是均衡陪伴,如果一個爸爸他一週都在忙,那他把家庭放在什麼地位。確實如此,很多媽媽都是超人,但是在孩子教育上,不想老人插手,自己也想減壓,就必須孩子把他爸叫回來!

媽媽們好累,爸爸們站著說話不腰疼,是時候改改了!

家家情況都不同,這樣的方法或許並不適用,有些男人他就是回不了家,強烈要求可能換來的是更多的爭吵。其實對於隔代育兒的這場戰爭,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有的家庭幾代人在一起可能湊活湊活就過去了,有的家庭可能分工明確,媽媽們會輕鬆一些。無論是哪一種,作為媽媽你需要的是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畢竟,孩子還在成長,更需要我們的照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