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課”申報、評審全瞭解

引言: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


什麼是“金課”

“金課”申報、評審全瞭解

l “高階性”: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培養學生解決複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

l “創新性”:課程內容反映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形式體現先進性和互動性,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

l “挑戰度”:課程有一定難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得著,老師備課和學生課下有較高要求。

五大“金課”類型與認定計劃

“金課”申報、評審全瞭解

“金課”申報、評審全瞭解

“金課”申報、評審全瞭解

“金課”申報、評審全瞭解

“金課”申報、評審全瞭解


申報規劃

採取三年限額的方式。也就是2019、2020、2021年三年的限額統一發布,2019年申報總數不超過限額的20%。已經運行滿兩輪(兩學期)的課程可以申報,未運行滿兩輪(兩學期)的課程可以明年或後年再申報。


“金課”申報、評審全瞭解

“金課”申報前期準備

一、填寫申請書

注意:申報課程名稱、授課教師(含課程負責人)須與教務系統中已完成的學期一致,並須截圖上傳教務系統中課程開設信息。相同授課教師、不同選課編碼的同一名稱課程,若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方案相同,教學效果相近,可以合併申報。專業類代碼指《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中的代碼。沒有對應學科專業的課程,填寫“0000”。

二 、說課視頻

內容要求:課程概述、教學設計思路、教學環境(課堂或線上或實踐)、教學方法、創新特色、教學效果評價與比較等。

技術要求:分辨率720P及以上,MP4格式,圖像清晰穩定,聲音清楚。

負責人:視頻中標註出鏡人姓名、單位,課程負責人出鏡時間不得少於3分鐘。

三 、其他材料

除申請書和說課視頻外,線下金課申報還需要以下材料:

1. 課程負責人的10分鐘“說課”視頻;

2. 教學設計樣例說明(一堂完整的課堂教學設計)(必須提供);

3. 最近一學期的教學日曆(必須提供);

4. 最近一學期的測驗、考試(考核)及答案(成果等)(必須提供);

5. 最近兩學期的學生成績分佈統計(必須提供);

6. 最近一學期的課程教案(選擇性提供);

7. 最近一學期學生評教結果統計(選擇性提供);

8. 最近一次學校對課堂教學評價(選擇性提供);

9. 教學(課堂或實踐)實錄視頻(選擇性提供)。

申請書填寫

  • 申報課程名稱、授課教師(含課程負責人)須與教務系統中已完成的學期一致,並須截圖上傳教務系統中課程開設信息。

  • 相同授課教師、不同選課編碼的同一名稱課程,若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方案相同,教學效果相近,可以合併申報。

  • 專業類代碼指《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中的代碼。沒有對應學科專業的課程,填寫“0000”

需要注意的問題

  • 已作為2019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現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現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候選課程的,其課程負責人及團隊主要成員不再參加此次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和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三類課程的推薦。

  • 金課申報需要真實開課2輪(2學期)的教學數據。因此想在2021年前進行金課申報,智慧教學環境建設和課程設計創新需要儘早提上日程。

  • 金課申報需要真實的課堂數據(最近一學期的測驗、考試、答案等數據),教師可以藉助信息化教學設備更高效、更全面地收集教學大數據。

“金課”申報

  • 若未評上的在線課程(慕課)仍然可以申報。

  • 校內教學平臺自建的課程也可以申報。

  • 在MOOC平臺上開設的SPOC課程或校內SPOC平臺中開設的SPOC課程可以申報。

  • 數字化教學工具只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環節,一般這類工具都有一個在線的課程平臺提供支撐,建議以平臺作為申報的支撐網站(教育部要求提供在線課程的網址)。

“金課”認定方式

教育部分年度組織專家對推薦課程進行認定,經公示後向社會發布。對課程團隊成員存在師德師風問題、學術不端問題、五年內出現過重大教學事故,課程內容存在思想性科學性問題的,實行一票否決。

認定課程管理

認定課程管理:

教育部對認定的國家級一流課程實施動態管理,對課程實際應用、教學效果和共享等進行跟蹤監測。認定為國家級一流課程的課程須繼續建設五年,其建設和改革成果在指定的網站上集中展示和分享,且定期更新資源和數據。

對於未持續更新完善、出現嚴重質量問題、課程團隊成員出現師德師風等問題的課程,將予以撤銷。

金課”評審全瞭解

一、 評審專家

評審專家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教務部門和院系領導、學科帶頭人。他們更多地考慮學科、專業、課程性質之間的平衡;二是教育技術和信息化教學方面的專家。他們更多傾向於就課論課,更重視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方面的變革與創新。

二 、硬指標

課程和主講人(含教學團隊)以往的成果、頭銜、職稱、職務、獲獎、項目等榮譽,與實際教學水平、教學效果之間的平衡。各種“硬指標”對於評審理解教師真實的授課水平和教學效果極為重要。

三、 材料撰寫技巧與真材實料結合

掌握撰寫技巧,結合自身課程實在乾貨,把材料寫得漂亮。一份“漂亮”的材料更為加分。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