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比近8成,普工仍是滁州市场“香饽饽”

就业不仅是劳动者生存的经济基础,也是其融入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前提。作为最大的民生,就业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群众福祉息息相关。

为准确掌握全市就业失业情况及其变化趋势,近日,市人社部门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受疫情影响明显,全市就业形势总体可控;其中,普工仍是样本监测企业用工需求的主体,占比近8成,成为市场“香饽饽”。

就监测总的特点来看,主要呈现市场求人倍率上升,企业用工难度加大;用工受疫情管控影响明显,普工仍为缺工主体等几大特点。

据悉,我市对9个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情况、60家重点企业招工及人员流动情况、10个行政村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和1个产业园区用工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市共举办招聘会341场,其中:线下54场,网络287场,累计1563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81391个,求职人数52445人,求人倍率即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为1.55,同比上升0.28个百分点,市场岗位需求人数在复工复产后快速增长,需求人数高于去年同期,求职人数同比减幅较大。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64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0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4%。

记者了解到,受疫情影响,去年在岗老员工返岗率明显下降,特别是外地务工人员因交通管制而无法按时返岗,以及疫情期间企业积压大量订单,导致企业短期用工需求增加明显。同时,疫情防控期间,仍有不少劳动者对找工作持观望态度,因此市场求职人员较往年大幅减少。另据悉,一季度,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受疫情影响,2月外出就业人数明显下滑,3月快速增长。因地理位置原因,长三角地区成为转移就业人员的首选地,该地区转移就业占转移就业总数的六成。“再加之长三角地区大企业抢抓复工期,吸纳本地劳动力前往就业,对返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造成一定影响,导致本地企业用工更为困难。”市人社部门就业失业监测工作小组相关工作人员分析。

从产业需求看,同比数据反映出,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产业需求人数下降明显,第二产业复工复产后,需求人数增长显著,第一产业需求人数受疫情影响不明显。从行业需求看,制造业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也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除制造业外,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也是用工需求的重要行业,受疫情影响,占比下降明显。从职业类型需求与求职人数看,本季度市场供求环比有大幅增加。

一季度,监测企业用工需求和缺工都以普工为主。监测企业共需求普工2170人,占需求总数79.49%,同比增加9.1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5.32个百分点;普工总缺工668人,占缺工总数的59.91%,同比下降0.91个百分点,环比上升2.44个百分点,技工缺工333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82人。复工复产后,用人需求随之快速增加,缺工人数也同步上升。该工作人员对此解释,“市场‘香饽饽’普工仍是样本监测企业用工需求的主体,占比近8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