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主义的价值

什么是艺术?古今中外,几乎有一个学者就有一种定义,有说是人类生存状态的特殊显现和高度浓缩与提炼,是最终表达与揭示生命真谛的灵魂奇遇;有说是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说是对社会生活进行形象的概括而创作的作品;有说是借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营造氛围,来反映现实、寄托情感的一种文化;有说是给人精神情感上的享受或给人理念、哲学式的思考;还有说艺术可以是宏观概念,也可以是个体现象,是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形体的组合过程、生物的生命过程、故事的发展过程)等方式对客观或主观对象进行感知、学习、表达等活动的过程,或是通过感受(视觉、听觉、触觉)得到的形式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

我想说,他们说的都对,但都不全面。艺术的真正定义是艺术就是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艺术就是全部呈现和消亡,自然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艺术就是一切自然物和人造物,就是一切自然规律和社会秩序;艺术就是真善美和假恶丑。任何有追求的人、任何想表达的人都是艺术家。艺术原本就是生活的全部。

艺术有高雅和平庸之分。主流学界对艺术的定义指的是艺术的高雅部分,其一定要有作品,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有固定作品向人们呈现,作品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无论是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还是服装设计、菜品设计、建筑设计、车辆设计等等。这里的高雅是对真的再加工、对善的再挖掘、对美的再塑造,是对超越的追求和体验。

达达主义是一个艺术流派,是一个颠覆一切传统、冲破一切束缚、终结一切价值的艺术流派,是由颓废的诗歌、堕落的戏剧、即兴的集会、勇敢的示威构成的艺术流派,是一个以实物小便池、随机拼贴画、信笔涂鸦作为艺术追求的艺术流派、是对虚假、邪恶、丑陋某种程度的再现,它体现反判、摧毁、矛盾、荒诞和随意痛苦的嗥叫。它貌似是对艺术的背叛、是对艺术的放空、是对艺术的终结,然而它就是艺术。它兴起于一战末期的1916年,终结于战后5年的1923年,它是对战争以及孕育战争的文化和战争形成的文化的精神反映,它在彻底地颠覆了人们对艺术的认知的同时,促成了众多新艺术流派的诞生。

达达主义是欧洲因战争而流亡在瑞士的几个艺术青年组成的团体的共同艺术观,是战争对价值观的摧毁、对曾经给人以美感和享受的文学、诗歌、绘画等一切艺术形式的摧毁,他们的诉求很快引起欧洲各国的艺术从业者的共鸣,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艺术的洪流。然而也正因其是精神颓废的产物,随着战争结束,随着社会生活秩序的恢复,随着情感的沉淀和升华、理性的清醒和回归,1923年,达达主义流派的成员举行最后一次集合而宣告崩溃。

真、善、美是人性所向,是人类向前发展的动力和必需,对于对一切存在进行加工和塑造的艺术,回归它的高雅取向,回归它映衬真、善、美的主题,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性的必然,正因此,达达主义注定是艺术长河里的昙花一现。

不过,我想强调的是,达达主义是艺术,是更深刻的艺术,它拓展了人们对艺术认知的界限。

艺术于每个人并不遥远,艺术就是生活、就是追求,人人可以理解、人人可以驾驭、人人可以创造,请学会欣赏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各自世界里最美好的艺术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