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懸殊的律師區別在哪裡?

收入差距懸殊的律師之間的差距在哪?換句話說,同樣是律師,為什麼有的人已經爬到了金字塔尖,而有的人卻一直在溫飽線附近掙扎?那些爬到塔尖的人,到底是哪些因素造就了他們目前的高度?


收入差距懸殊的律師區別在哪裡?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咱們先聊點其他的。前幾天午飯後,所裡同事們在茶水間休息聊天,無意間談起律師業務創收的問題。一位合夥人講到,杭州目前許多大所的中堅力量早已換成了80後和85後,像他們這樣的老頭子(這是他的原話),很快就要被拍在沙灘上咯。他還提到,某個所的一部分80後律師早已突破年業務量800萬的門檻,甚至還有一小部分人做到了1000多萬甚至2000萬。

我聽到後這個結論後覺得很不可思議,這麼一幫年紀30多歲的青年律師,到底是靠什麼做到這種爆炸性的業務量的?但我想,這個結果應該並不是僅僅靠努力得來的,運氣、資源、貴人扶持,缺一不可。

我經常會在私信裡接到一些諮詢,許多孩子們問我:如果自己考上某某院校研究生,或通過某些考試,自己是否能進入某些有競爭力的大所?

其實,真的不一定的。

未步入社會的學生也許總有一種線性思維,倘若自己本科或研究生畢業於某知名法學院/或拿到某些證書/通過某些考試,自己就一定能進入某些高端大所,職業道路將會一片坦途。這種線性思維是不對的,這是典型的學生思維。

這個社會從來就不存在這麼一種邏輯:倘若你做了XX。你就一定能得到XX。在步入社會之前,一定要克服這種想當然的學生思維,你要明白,所有事物運行的規則無非就是利益交換,在想得到什麼東西之前,先想明白你能提供什麼東西去置換它。

還有什麼是學生思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私信別人討要免費建議的行為。也許你會覺得,多給幾個人發私信,說不定就有人回你了呢?但我想讓你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倘若你是被私信的人,每天接到許多人免費諮詢的要求,你會認真對待嗎?這種沒有任何義務的建議,又有多高的參考價值呢?

最好的做法是什麼?是付費諮詢。

你支付對價,被諮詢者自然會認真對待你提出的所有問題,然後想辦法給予全面、負責的回答。兩個人通過對等的方式避免了無效溝通,各取所需,互相尊重。不信,你可以去試一試。

說真的,如果有人能在關鍵節點給我一個有效的建議,那麼他收我多少諮詢費我都是樂意去付的。

言歸正傳。

長三角的同仁應該都對杭州的天冊所有所耳聞,浙江本土所的絕對一霸。天冊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經把招聘門檻提高到碩士學歷了,那麼,這難道意味著只要擁有碩士學位就能得到天冊所的面試機會嗎?你我都清楚,並不是這樣的。那到底什麼才是衡量招聘者的標準呢?我就不點明瞭,相信你能體會。

講了這麼多相對不太勵志的東西,確實有些讓人喪氣啊。那麼話說回來,一個普通家庭出身,沒有資源的草根律師,真的就沒有出頭的可能了嗎?

答案也不是絕對否定的。

但是,我覺得我們應該先確定一下所謂“出頭”二字的定義。做到什麼程度才算出頭?每個人都定相同的目標,現實嗎?那麼,到底該如何定義“熬出頭”的概念?通過這麼多年觀察,我總結出一個大概的標準:你奮鬥得來的地位能讓你跳出原生家庭的那一層次,從而使你擁有相對原生家庭更高級的生活水準和圈子,這大概就算是熬出頭了。

人脈可以慢慢積累,技能可以慢慢精進,業務可以慢慢增加,運氣也可以慢慢積攢,所有的質變都是由緩慢的量變積攢而成的。只要不給自己定下無法企及的目標,持續的努力是能換來一個相對公平的結果的。

作為一個秉持悲觀主義的樂觀者,我一直相信一句話,你需要不斷超越的,真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e律師”律師辦案、律所管理系統免費使用,詳情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