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讓濱海新區充滿綠色能量

(通訊員:李婷 李少雄)4月23日,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與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簽署《打造國際領先能源互聯網綜合示範區助力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繪就智慧能源支撐智能城市發展新的藍圖。在濱海新區不遠的未來,綠色、智慧能源將讓城市生活更智能、更清潔、更美好。

智慧能源小鎮的“綠生活”

不僅能源全部自給自足,屋內還空氣清新、舒適宜人,這樣一座充滿未來氣息、科技含量十足的零能耗的智慧建築,4月14日在綠意盎然的中新天津生態城科技園惠風溪智慧能源小鎮正式落成。

作為國家電網公司與天津市戰略合作協議的重要內容,這座135平方米小屋以“0+小屋”命名,採用了“被動房”的節能技術和材料,阻斷內外熱交換,使建築能耗水平較國家標準降低85%以上。

小屋的屋頂、路面也沒有一點浪費,鋪設了光伏板,完全做到建築用能自給自足,並實現餘電上網,配備的零能耗建築運行管理系統和40千瓦時的儲能設備,可以將光伏產生的電能儲存起來,在夜間和光照不足情況下向建築內用電設備進行供電。通過創新研發應用家庭能源路由器,實現綜合能源控制,可以在電量富餘情況下,適時啟動調節熱水器、洗衣機等,將電能有效配置,自動完成預定家務。

就在中新天津生態城另一端的甘露溪公園內,公共建築也用上綠色能源,光伏路面系統、光伏座椅系統、智慧路燈系統和綠色公建能源集控站正在加快建設。“我們將綠色能源與小鎮公建深度融合,創新綠色能源與小鎮公建應用場景,深化小鎮公建新能源使用體驗,探索可再生能源清潔低碳用能新模式。” 濱海公司智慧能源小鎮項目負責人樂坤說。

“零能耗小屋和綠色能源共建都是智慧能源小鎮建設核心項目。”樂坤介紹,圍繞“能源更智能、生活更舒適,出行更低碳,體驗更便捷”四大目標,選濱海公司取中新天津生態城(惠風溪)小鎮打造“生態宜居”型智慧能源小鎮,這是貫徹天津市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精神的落地實踐,也是助力天津市打造能源革命先鋒城市的行動支撐。

遠在千里之外屋內家用電器“一舉一動”盡在掌握,不用報修的主動搶修成為常態,機器人作業日益普遍,電網狀態被全息感知……今年9月智慧能源小鎮創新示範工程9個項目基本建設完成後,這些科幻大片內的情節都將由夢想變為現實,人們將享受到智慧能源小鎮的“綠生活”。

充電再也不用“跑遠門”

4月20日,天津濱海新區天津港客運碼頭公交站院內,國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營銷部市場拓展及智能用電班班長楊慶雙正在與場站負責人楊照晶商議擬定好的送電計劃。

目前,這座由10臺100千瓦直流充電樁組成的公交充電站已經完成建設,5月份送電後將為途經天津港的電動公交車提供服務。楊照晶說,“我們已經與國家電網合作很多年了,他們業務能力強,服務也很到位,未來將加大合作力度。”

伴隨著國家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要求,濱海公交計劃逐步將已有燃油公交車全部更換為純電動公交車,充電樁的需求越來越大。濱海公司從政策伊始就主動服務,以完善充電配套設施作為突破口,在推廣清潔能源上持續發力,努力為新能源公交打造“充滿電的港灣”。

“充電站和充電樁加快建設一直是我們這幾年的重點,尤其綠色環保的新能源公交車使用量不斷增加,我們的力度更是不斷加大。”濱海公司楊慶雙介紹,濱海公司至今已建成13座公交充電站,86臺充電樁,服務轄區內天津公交、濱海公交以及生態城綠色公交共三家公交公司,2019年充電量合計626萬千瓦時,公市場佔有率達到100%。

“我們還積極響應天津市政府招商引資的銀隆純電動公交車項目,在漢沽新城公交站與漢沽公交總站引入了6臺350kW專用大功率充電樁。”楊慶雙說,這樣一來,讓天津的綠色公交真正實現了車輛“本土生產,本土使用”。

“與公交車不同,隨著新能源汽車越發普及,充電設施是否完備、便捷,成為越來越多更多新能源私家車車主關心的問題。”楊慶雙說,城市公共充電站分佈點位更廣、覆蓋面積更大,也更貼近新能源車主充電需求。截至目前,濱海公司已經建成104座公共充電站,共計1014臺充電樁,讓市民在核心區域不出0.9公里就能找到充電樁。

智慧港口建設駛上“快車道”

4月22日,隨著復工復產步伐加快,在天津港北疆港區智能化集裝箱碼頭建設現場,挖掘機和施工車輛轟鳴作響,往來不斷。當天,寧夏道110千伏變電站也進入電氣調試階段,這座變電站投產後,將為北疆港區智能化集裝箱碼頭提供電力支撐。

國網天津電力深挖電能替代潛力,與天津港集團圍繞綠色能源等重點領域深入合作,向天津港提供綜合能源供應、岸電設施建設、電動作業車輛充電設施建設、分佈式光伏和風力發電及節能服務,支撐港口全自動化裝卸碼頭、智慧能源樓宇等綜合能源示範工程建設,共同打造綠色港口。

“以往柴油機發電的噪聲太大了,以前工人在現場說話基本聽不清楚,站在船旁還能聞到刺鼻子的油味。”天津港聯盟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曲明回憶起從前的天津港深有感觸。“現在這已成為歷史,岸電的使用讓碼頭徹底告別了柴油味,空氣質量好了,工作環境也舒適了。”

目前,天津港12個碼頭、26個泊位的港口岸電設施改造已全部完成,全年可替代岸電總容量31850千伏安。從經濟角度看,船舶使用岸電後每艘船每天使用電量約300千瓦時,相較燃油發電運營成本可以節省約1000元。從環境角度看,一艘3000噸級船舶靠泊期間每天使用燃油產生的汙染量,相當於100輛家用轎車每天上下班排放的汙染量,港口全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噸。

為滿足建設綠色港口對清潔能源的需求,國網天津電力計劃建設投產2項110千伏及以上輸變電工程,還將在“十四五”期間再新建一項220千伏輸變電工程。今年是“1001工程”的決勝之年,國網天津電力將全面完成11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任務,全力加快推進電網基建工程建設,確保中央部署的重大項目100%按期完成。

“今後,無論是無人駕駛電動卡車、集裝箱碼頭‘操作系統一體化’切換,還是港區作業設備智慧化,天津港綠色智慧港口的每一項工程都與供電公司分不開。”曲明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