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让滨海新区充满绿色能量

(通讯员:李婷 李少雄)4月23日,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签署《打造国际领先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区助力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绘就智慧能源支撑智能城市发展新的蓝图。在滨海新区不远的未来,绿色、智慧能源将让城市生活更智能、更清洁、更美好。

智慧能源小镇的“绿生活”

不仅能源全部自给自足,屋内还空气清新、舒适宜人,这样一座充满未来气息、科技含量十足的零能耗的智慧建筑,4月14日在绿意盎然的中新天津生态城科技园惠风溪智慧能源小镇正式落成。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与天津市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这座135平方米小屋以“0+小屋”命名,采用了“被动房”的节能技术和材料,阻断内外热交换,使建筑能耗水平较国家标准降低85%以上。

小屋的屋顶、路面也没有一点浪费,铺设了光伏板,完全做到建筑用能自给自足,并实现余电上网,配备的零能耗建筑运行管理系统和40千瓦时的储能设备,可以将光伏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在夜间和光照不足情况下向建筑内用电设备进行供电。通过创新研发应用家庭能源路由器,实现综合能源控制,可以在电量富余情况下,适时启动调节热水器、洗衣机等,将电能有效配置,自动完成预定家务。

就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另一端的甘露溪公园内,公共建筑也用上绿色能源,光伏路面系统、光伏座椅系统、智慧路灯系统和绿色公建能源集控站正在加快建设。“我们将绿色能源与小镇公建深度融合,创新绿色能源与小镇公建应用场景,深化小镇公建新能源使用体验,探索可再生能源清洁低碳用能新模式。” 滨海公司智慧能源小镇项目负责人乐坤说。

“零能耗小屋和绿色能源共建都是智慧能源小镇建设核心项目。”乐坤介绍,围绕“能源更智能、生活更舒适,出行更低碳,体验更便捷”四大目标,选滨海公司取中新天津生态城(惠风溪)小镇打造“生态宜居”型智慧能源小镇,这是贯彻天津市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精神的落地实践,也是助力天津市打造能源革命先锋城市的行动支撑。

远在千里之外屋内家用电器“一举一动”尽在掌握,不用报修的主动抢修成为常态,机器人作业日益普遍,电网状态被全息感知……今年9月智慧能源小镇创新示范工程9个项目基本建设完成后,这些科幻大片内的情节都将由梦想变为现实,人们将享受到智慧能源小镇的“绿生活”。

充电再也不用“跑远门”

4月20日,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港客运码头公交站院内,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营销部市场拓展及智能用电班班长杨庆双正在与场站负责人杨照晶商议拟定好的送电计划。

目前,这座由10台100千瓦直流充电桩组成的公交充电站已经完成建设,5月份送电后将为途经天津港的电动公交车提供服务。杨照晶说,“我们已经与国家电网合作很多年了,他们业务能力强,服务也很到位,未来将加大合作力度。”

伴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要求,滨海公交计划逐步将已有燃油公交车全部更换为纯电动公交车,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大。滨海公司从政策伊始就主动服务,以完善充电配套设施作为突破口,在推广清洁能源上持续发力,努力为新能源公交打造“充满电的港湾”。

“充电站和充电桩加快建设一直是我们这几年的重点,尤其绿色环保的新能源公交车使用量不断增加,我们的力度更是不断加大。”滨海公司杨庆双介绍,滨海公司至今已建成13座公交充电站,86台充电桩,服务辖区内天津公交、滨海公交以及生态城绿色公交共三家公交公司,2019年充电量合计626万千瓦时,公市场占有率达到100%。

“我们还积极响应天津市政府招商引资的银隆纯电动公交车项目,在汉沽新城公交站与汉沽公交总站引入了6台350kW专用大功率充电桩。”杨庆双说,这样一来,让天津的绿色公交真正实现了车辆“本土生产,本土使用”。

“与公交车不同,随着新能源汽车越发普及,充电设施是否完备、便捷,成为越来越多更多新能源私家车车主关心的问题。”杨庆双说,城市公共充电站分布点位更广、覆盖面积更大,也更贴近新能源车主充电需求。截至目前,滨海公司已经建成104座公共充电站,共计1014台充电桩,让市民在核心区域不出0.9公里就能找到充电桩。

智慧港口建设驶上“快车道”

4月22日,随着复工复产步伐加快,在天津港北疆港区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建设现场,挖掘机和施工车辆轰鸣作响,往来不断。当天,宁夏道110千伏变电站也进入电气调试阶段,这座变电站投产后,将为北疆港区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提供电力支撑。

国网天津电力深挖电能替代潜力,与天津港集团围绕绿色能源等重点领域深入合作,向天津港提供综合能源供应、岸电设施建设、电动作业车辆充电设施建设、分布式光伏和风力发电及节能服务,支撑港口全自动化装卸码头、智慧能源楼宇等综合能源示范工程建设,共同打造绿色港口。

“以往柴油机发电的噪声太大了,以前工人在现场说话基本听不清楚,站在船旁还能闻到刺鼻子的油味。”天津港联盟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曲明回忆起从前的天津港深有感触。“现在这已成为历史,岸电的使用让码头彻底告别了柴油味,空气质量好了,工作环境也舒适了。”

目前,天津港12个码头、26个泊位的港口岸电设施改造已全部完成,全年可替代岸电总容量31850千伏安。从经济角度看,船舶使用岸电后每艘船每天使用电量约300千瓦时,相较燃油发电运营成本可以节省约1000元。从环境角度看,一艘3000吨级船舶靠泊期间每天使用燃油产生的污染量,相当于100辆家用轿车每天上下班排放的污染量,港口全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吨。

为满足建设绿色港口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国网天津电力计划建设投产2项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还将在“十四五”期间再新建一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今年是“1001工程”的决胜之年,国网天津电力将全面完成1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全力加快推进电网基建工程建设,确保中央部署的重大项目100%按期完成。

“今后,无论是无人驾驶电动卡车、集装箱码头‘操作系统一体化’切换,还是港区作业设备智慧化,天津港绿色智慧港口的每一项工程都与供电公司分不开。”曲明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