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制茶:古老的普洱茶工艺和流程

 明朝洪武初年,明太祖征调大批内地军士成边,同时降旨让中原江南大批民户到边地实行农垦。

  当时支边的民众从内地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技术。而云南本地拥有优良的茶资源,少数民族饮茶的历史悠久,有自己独特的制茶工艺,外来的工艺一方面发扬光大了本地的茶文化;另一方面促进了茶业贸易。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谢肇制在《滇略》冲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史书中第一次出现“普茶”的记载,而“普茶”的制作方法也第一次为人所知。如今一些小作坊,包括大部分自己做茶饮用的少数民族同胞都还在沿用古法制茶。

  古代普洱茶加工流程:

古法制茶:古老的普洱茶工艺和流程

  生晒/杀青(锅炒杀青、蒸笼杀青)/揉条(手工团揉)/干燥(晒干、烘干)/收集分拼/精制(分拣、蒸笼成型)/成品(七子饼茶、砖茶、沱茶)。

古法制茶:古老的普洱茶工艺和流程

  制茶工艺上分初制和复制两个环节。初制方法为鲜叶经“杀青”、“手揉”、“晒干”三个工序。复制包括精制和蒸揉。精制是将毛茶用筛、簸、拣等方法,扬去片、末,拣剔老梗,分出粗细、大小、长短,并根据所作商品茶花色要求拼配待用,散茶直接包装出售,紧压茶再通过蒸压做形。蒸揉是将筛分好的茶按不同花色要求的规定配料称重,一层一层放入蒸甄,好茶放在表面,气蒸约二十分钟后装入三角布袋,揉成各种大小圆扁之不同形状,然后置于干燥地方,自然阴干即成。再按不同花色包装进篓,运往西藏、香港以及缅甸等地。

  这种加工方法作为传统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工艺一直延续至今,由于所采用的原料是晒青,在今天其原料归为绿茶类,工艺特点是蒸揉,对品质的影响主要是水热作用。从成为商品到进入消费者手中这一过程,茶的品质变化主要受长时间的人背马驮、日晒雨淋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微生物、水分、热量、空气等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说近代的普洱茶实际上是云南大叶种晒青原料经过工艺上的蒸揉、茶马古道驮运、销区的贮放等综合因子作用形成的产品。因此我们说,普洱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色茶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