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维修、融资租赁和黄金珠宝产业不断壮大 成为自贸片区经济发展新生力量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兴起于1993年的厦门航空维修产业,在自贸试验区平台建设中获得新动能,转型腾飞,焕发出新生机;以飞机租赁为起点,不断创新业务模式,积极拓展船舶、汽车、集装箱、工程机械、医疗器械、知识产权等租赁业务,融资租赁用“多条腿”走路,以服务本土企业为起点,将业务辐射全国,并向国际化迈进;打造厦门黄金投资有限公司黄金交易平台和海沧海峡黄金珠宝产业园,吸引知名项目入驻……在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厦门自贸片区航空维修产业、融资租赁平台,黄金珠宝平台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片区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速览】

航空维修平台

厦门自贸片区形成以飞机结构大修为龙头,以客改货、公务机整装、发动机维修和航空技术培训为辅助的“一站式”航空维修产业格局,业务量稳居国内第一。创新亮点有:

●推动海关监管创新,提高通关效率;

●推进航材税率调降;

●集成创新服务,推进产业服务精准化。

融资租赁平台

厦门自贸片区是全国第四大飞机融资租赁集聚区和第一大二手飞机融资租赁集聚区,融资租赁业务范围涵盖飞机、船舶、汽车、大型医疗器械、工程机械、生产设备等领域。创新亮点有:

●融资标的多元化;

●经营模式多元化;

●融资渠道多元化。

黄金珠宝平台

厦门自贸片区着力打造黄金珠宝平台,主要载体包括厦门黄金投资有限公司黄金交易平台和海沧海峡黄金珠宝产业园两个部分。创新亮点有:

●系统集成黄金线上代理业务;

●线下自营业务系统。

航空维修、融资租赁和黄金珠宝产业不断壮大 成为自贸片区经济发展新生力量

厦门自贸片区首架租赁飞机成功落户。(资料图片/本报记者王协云摄)

航空维修平台

积极创新监管方式培育发展新动能

从大家熟悉的波音737、747机型,到“空中巨无霸”空客A380机型,从飞机的“心脏”发动机到公务机整装,这些航空器的维修业务都可以在厦门自贸片区内进行。如今,区内汇集了十多家专业航空服务企业,形成以飞机结构大修为龙头,以客改货、公务机整装、发动机维修和航空技术培训为辅助的“一站式”航空维修产业格局,业务量稳居国内第一。

近年来,在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改革试验中,厦门把发展航空维修业作为提升国际高端产业竞争合力、抢占全球飞机维修市场的重要抓手,积极创新监管模式,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厦门航空维修产值约占国内市场的1/4,超过80%是境外维修业务。针对这一特点,为了给航空维修产业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厦门借助自贸试验区这一先行先试平台,发挥制度创新优势,推动厦门航空维修产业发展。

针对通关时效问题,厦门海关全国首创了“修理物品+保税仓库”的监管模式,每架飞机减少停场时间1-2天;制定境外外包、境内航空公司包修发动机的维修监管办法,助力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争取海关特殊监管区外航空保税维修试点政策,支持企业开展全球航空维修业务;推动调降航材税率,节约企业成本。

与此同时,正在建设中的厦门国际航材保障中心,总投资约2.5亿元的项目,由“国际航材保税仓库”“航空部件维修车间”及“创新协同中心”组成,将为部件维修厂商提供场所,进一步补齐我市航空维修产业中的航材保障短板,逐步建成亚太地区航材共享交易中心。

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加上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厦门航空维修业正蓄势腾飞。据介绍,该产业“一站式”的航空维修产业格局,涵盖了行业最高等级的维修业务和商业类型,进出口模式齐全,业务代表性突出,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都居于领先地位。

融资租赁平台

以飞机租赁为重点不断拓展业务板块

我国正从“民航大国”迈向“民航强国”,民航机队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为有效规避市场风险,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倾向以“租飞机”而非“买飞机”的方式来组建机队,从而降低运营成本,这给国内飞机租赁业带来发展机遇。厦门自贸片区乘势而上,加大政策引领,以飞机租赁为重点,着力建设融资租赁平台。

2014年6月,厦门第一单飞机租赁业务在象屿保税区交付落地。至今,厦门成为全国第四大飞机融资租赁和第一大二手飞机融资租赁集聚区,已通过租赁方式引进了125架飞机和1台新飞机发动机,租赁金额达81亿美元。

从无到有,从有到多。近年来,厦门自贸片区始终把融资租赁作为重点业态加以扶持,出台相关扶持发展办法,并将零散的业务系统集成为融资租赁平台,组建“保姆式+专家化”的服务团队,成立融资租赁专委会,建成专业化服务机制,协助租赁公司进行政府部门协调、商事登记、日常税务申报,提供政策咨询,再到业务开展的全流程“一条龙”服务。

同时,厦门自贸片区强化制度创新引领作用,采取优惠政策扶持与平台服务相结合的组合拳推进办法,出台实施“租赁业发展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自贸片区大型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监管改革的若干意见”“飞机租赁的‘一事一议’优惠政策”和招商办法,促进融资租赁长足发展。

如今,厦门自贸片区在融资租赁的版图上用“多条腿”走路,以飞机租赁为起点,不断创新业务模式,积极拓展船舶、汽车、集装箱、工程机械、医疗器械、知识产权等租赁业务,以服务本土企业为起点,将业务辐射全国,并向国际化迈进。

融资租赁业务的不断突破,为片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更得到了行业企业的青睐。截至2020年3月末,厦门自贸片区共引进融资租赁企业442家,比自贸片区挂牌前增加436家。融资租赁累计为我市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400多亿元,加速了我市企业新旧动能的转换和供给侧改革,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黄金珠宝平台

打造特色黄金小镇吸引知名项目入驻

近年来,厦门自贸片区着力打造黄金珠宝平台,主要载体包括厦门黄金投资有限公司黄金交易平台和海沧海峡黄金珠宝产业园两个部分。

其中,作为黄金交易平台的线上运营主体和上海黄金交易所特别类会员——厦门海峡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唯一指定授权机构,厦门黄金投资有限公司2017年启动黄金法人线上代理交易业务,发展全国城商行和农商行作为厦门黄金交易平台的机构会员。截至2020年3月末,厦门黄金交易平台共开立交易账户30家,累计办理线上法人代理交易434亿元,累计为用金企业提供25吨、价值近百亿元的黄金现货,占上海黄金交易所厦门指定交割仓库交割出库量的80%。

日前,位于厦门海沧的海峡黄金珠宝产业园业务实现新突破,区内紫金黄金精炼项目所生产的金锭已于近期获得上海黄金交易所交割入库资质批复,标志着产业园精炼厂所生产的金锭、金条可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平台,在国内乃至国际黄金市场上流通。未来,整个产业园达产后,预计年精炼黄金约100吨,产值270亿元,加工约50吨,产值135亿元。

自2019年8月产业园正式开园以来,这个集产业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旅游功能为一体的特色“黄金小镇”,已经吸引了紫金黄金、今生金饰、紫玉方舟等16个知名项目入驻产业园。

航空维修、融资租赁和黄金珠宝产业不断壮大 成为自贸片区经济发展新生力量

【企业声音】

厦门黄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海滨:

建设“双中心” 打造金字招牌

作为落实《厦门市政府与上海黄金交易所合作备忘录》的重要主体,厦门黄金投资有限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来,以“黄金建厦、四海通达”为企业使命,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不断深入接触黄金产业,深入分析黄金应用场景,着力打造“厦门黄金”金字招牌。

“我们正在通过充分挖掘厦门黄金的会员资质、股东资源,并结合厦门现有产业布局,探索一条国内差异化的黄金产业发展道路,着力打造全方位、接地气、有特色的黄金平台。”厦门黄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海滨介绍,近年来,厦门黄金主动介入下游贵金属文化制品需求市场,已经先后与中国金币总公司、近百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积极走出去对接产金、用金企业,已与江西省德兴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利用供应链服务串联起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此外,还结合厦门当前在集成电路方面的产业集聚优势,进行电子、半导体领域中稀贵金属的应用研究。

周海滨表示,厦门黄金将通过建设以供应链服务为核心的现货流转中心和以工业应用为核心的稀贵金属研制中心的“双中心”,做大做强黄金交易平台,推动厦门黄金产业发展。

芯鑫融资租赁(厦门)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陆皓:

聚焦集成电路助力产业做大做强

近日,在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象屿园区办事处与市知识产权局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芯鑫融资租赁(厦门)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芯鑫厦门”)以知识产权融资租赁方式,向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领军企业、紫光集团旗下厦门紫光展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办理了14.5亿元人民币融资,将主要用于企业研发资金的补充与支持。该项目也成为厦门自贸片区首个大额无形资产融资租赁项目,为区内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再添助力。

据了解,芯鑫厦门于2017年落户厦门自贸片区,是国内唯一专注于集成电路产业的融资租赁公司——芯鑫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总部”)在厦门设立的全资子公司。

“芯鑫厦门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支持,更离不开厦门自贸片区专业高效的服务支持。”芯鑫融资租赁(厦门)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陆皓告诉记者,“当时我们刚到厦门,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的相关人员就第一时间与我们商讨落地事宜,第二天便安排了专人与我们对接,这些年来一直都保持紧密联系。”可以说,厦门自贸片区的沟通顺畅、快速反馈、专业高效、服务到位,给陆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年来,随着芯鑫厦门的业务健康快速发展,目前,芯鑫厦门与厦门联芯、紫光展锐、士兰微、通富微电子等多个龙头项目保持着长期密切联系,同时也吸引了总部在资源上的重视与倾斜。陆皓表示,接下来,芯鑫厦门将依托总部的全方位资源,为厦门乃至福建的集成电路产业注入活力,更好地支持厦门经济发展。

【亮点】

推出一批“厦门经验”

厦门自贸片区初步实现对产业系统集成和链条塑造,推出了航空维修区外保税维修试点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厦门经验”,成为我市落实“六稳”,尤其是外经贸稳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系列举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被商务部评定为“最佳实践案例”;航空维修、中欧(厦门)班列、青创基地、进口酒、文化出口基地等6个平台被评为福建自贸试验区最佳平台……五年来,厦门自贸片区下大力气、啃硬骨头,用一系列“首创”和“率先”的举措,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本版文/本报记者崔 昊毛慧琴

展开阅读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