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城市排放量迅速下降

歡迎關注可信裝配庫,我們只提供最有價值情報!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城市排放量迅速下降

The Venice Canals © Cristina Gottardi. Image via Unsplash

從武漢到紐約,新型冠狀病毒的“震中”正從東向西移動,並造成了許多死亡。我們讀到令人震驚的報道和相互矛盾的消息,提醒我們正生活在前所未有的困難時期。然而,一個好消息是:城市的排放量正在下降,大自然正在走再生之路。但是,這會持續多久呢?

在意大利封鎖之後,社交媒體上充斥著有關威尼斯運河清澈水體和海洋生物迴歸的報道。此外,各國家和城市排放量顯著下降的頭條新聞也不斷不斷增加。例如,中國過去幾年的排放量一直在增加,但是今年年初以來的排放量減少了25%。意大利、英國和法國報告顯示,3月份自封鎖以來排放量下降了16%。據報道,紐約的汙染也減少了50%。

這種下降是預料之中的,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持續推動城市、區域和國家之間更大範圍的封鎖,進而影響到運輸業、工業、製造業和旅遊業等部門。長期以來,這些部門在總排放量中佔據很大比例,特別是它們依賴不可再生能源。此外,封鎖還抑制了過度的消費主義行為,因為大約有30多億人——相當於世界人口的40%左右——被限制在家中,這也降低了排放量。

不同的城市對封鎖的反應是不同的,我之前在 ArchDaily 上記錄過武漢的封鎖。雖然封鎖能夠帶來新鮮空氣,但在經濟方面的影響卻大不相同。全球範圍內採取的嚴厲措施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專家警告稱,一場可能不同於其他任何危機的衰退正在逼近。到目前為止,有大量有關失業、減薪、知名企業倒閉的報道,更糟糕的是,股市暴跌;所有這些都沒有提到健康危機。在這方面,預計大多數國家都會受到影響,政府將採取積極的經濟刺激計劃;對於沒有現金流入的國家,則會呼籲提供外部貸款,例如:非洲各國財長尋求100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包括推遲對外部債權人的貸款義務。城市化程度較低地區的許多地方政府很快將面臨進退兩難的局面,它們意識到無法承擔全面封鎖的費用,因為大多數人口居住在農村地區,在那裡執行封鎖措施將很困難。提議全面封鎖將意味著採取人道主義措施,對他們而言,其中絕大多數將無法實施。這將使他們進一步陷入更大的債務中,隨著即將到來的經濟衰退,這需要幾十年才能恢復。

另一個預期挑戰是可持續性,因為大多數發展中經濟體正尋求從衰退中迅速復甦。因此,“刺激計劃”一詞現在已經成為非專業人士的常用詞。它旨在採用策略來保護活動和宜居性,但這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這方面採取積極的政策可能導致與排放有關的活動增加,這將使脆弱的經濟體陷入與氣候變化、糧食安全和貧窮相關的更多挑戰。這似乎是危言聳聽,但是,一項對過去經濟衰退的調查顯示,這些被許多政府採用的經濟刺激計劃和救助計劃非常重要。這些刺激措施對於重新啟動經濟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不精心設計,世界各地的城市在氣候變化政策方面可能會面臨嚴峻的現實。這是因為重礦物燃料產業可能在短期內拯救就業,但將在未來幾十年內把城市和轄區與這些行業綁定在一起。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城市排放量迅速下降

Coal fired power plant in Sofia, Bulgaria © Yaroslav Boshnakov. Image via Unsplash

油價的暴跌進一步加劇了這一情況,這有助於其在短期內獲得對可再生能源的直接競爭優勢。鑑於這些事實,有必要確保支持向可再生能源轉變的長期城市政策不會被新型冠狀病毒緊急經濟對策所掩蓋;有必要採取平衡行動,以確保在找到短期解決辦法的同時,確保城市可持續的長期成果。

需要特別注意和反覆強調的一點是,在我們當前所處的這樣的不確定時期,決策是孤立的,幾乎沒有經過協商或跨學科交流。在此期間,我們面臨著《巴黎協定》這樣具有約束力的全球協定被拋棄併產生嚴重的長期影響的風險。這對我們意義重大,因為城市的排放量約佔總排放量的78%;如果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過後的經濟衰退時期缺乏有效的全球協議,排放量一定會增加。

為應對短期危機而精心制定的緊急經濟應對措施可能不會立即對可持續性議程造成負面影響,但是我們需要謹慎觀望它在新型冠狀病毒後的影響。在這方面,我們有過慘痛的教訓。據觀察,2008年經濟衰退後,2009年的排放量從86億噸增加到92億噸,增幅約為6.1%。不僅排放量增加,而且增長速度也有所提升。類似情況很可能會再次發生,部分原因是世界各地處於停滯狀態的建築工地的重新開工。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城市排放量迅速下降

Empty construction site in Tallinn, Estonia © Anton Khmelnitsky. Image via Unsplash

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預測,由於世界正處於危機狀態之中,我們對當前的政策無能為力,但是我們需要提高設計界對即將到來的問題的認識。全球約39%的排放量來自建築業,因此,我們確實有一定的影響力。在未來幾年,我們必須進一步推動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設計,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排放高峰。

建築經常被譽為塑造社區、城市和國家的工具。建築師喜歡展示創造力和領導力,並讚揚該學科在尋找複雜問題解決方案時的多元路徑。現在是展示這些的時候。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後,這一行業在確保減少排放方面的領先地位,也能激勵製造業、運輸業等其他行業堅持更可持續的做法。在新型冠狀病毒的故事展開後,是時候採取領導和激勵行動,這將是致力於重建社會和環境結構的建築的時代。

作者 Zaheer Allam | 譯者 Milly Mo | 翻譯:趙雪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